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

最近播出来的历史剧《山河月明》受到了很多粉丝的追捧,遗憾的是它根本不是正史剧。电视剧的第一集就是洪武北征,讨伐漠北的大场面,战争中出现的第一位大将就是李文忠。不过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至于是哪场正史中的战争,恐怕也只有导演自己清楚了。李文忠真的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吗?他究竟是什么人?

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1)

朱元璋是他的舅舅

地球人都知道,朱元璋出身极为贫贱,他的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六人几乎是死的死、散的散,他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亲戚,但是有一家例外,就是他的远嫁盱眙的二姐。朱元璋的二姐夫叫李贞,1339年,二姐生了唯一的儿子,取名字为保儿。朱元璋的本名叫朱重八(朱八八),从李贞的名字上看,这个元朝末年的家族还算是可以的,在那个年代,如果身份比较卑贱是没有资格用上正规汉字名字的,只能用生日数字等替代,比如朱元璋父亲的名字只能叫做朱五四。在当时重名的人估计不在少数,真不知道该如何区分。但是,这很方便看清一个人的成分。

李贞虽然谈不上多么富裕,但是能够吃上饭,他没少帮助过朱家。李文忠十二岁那年(1350年),盱眙遭到特大旱灾,祸不单行,瘟疫又流行起来,他家所在村子的二百多口,十有八、九死去,母亲也病死了。父亲李贞捐出了自己的钱财,杀掉牛和猪,给乡亲们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不久,乱兵入境,李贞只好领着保儿到淮东避难。

1352年(至正十二年)农历十一月,李贞听说其妻弟朱元璋正在与郭子兴合伙创业,于是他们一起到了滁州投奔朱元璋。当时李文忠已经15岁了,见到舅舅后,想起了母亲已经死去,嚎啕大哭。朱元璋悲痛万分,于是他安慰李文忠说:“外甥看到舅舅,如同看到母亲。你已经到了舅舅这里,今后生活就有了依靠,我看你不如随我改姓朱吧!”从此,李文忠更改了姓氏(朱文忠从此称起,后来又改回李文忠)。朱元璋的一个侄子叫朱文正,应该都是文字辈的。

《明史》记载: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

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2)

无奈从戎却出奇制胜

1357年(至正十七年),李文忠19岁,在此之前,他从未上过战场,只是跟着朱元璋练练武术。就在这一年,常遇春开始攻打池州,当时的池州已经是义军徐寿辉的地盘。由于常遇春兵力不足,没有占到上风,于是他开始向朱元璋求援,当时朱元璋可以信任的将领都已派出执行任务,最可信的人只剩下李文忠。于是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随军支援池州。李文忠非常幸运,他的搭档是战神常遇春,池州的赵普胜的兵被迅速击溃。

《明史·李文忠传》记载: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从历史记载看,李文忠的战功并非完全来自于遇到常遇春的幸运,“骁勇冠诸将”说明了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军事天才的人物。

朱元璋闻讯后大喜,这完全是意料之外,于是他再次派李文忠攻打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在没有时间的限制下,李文忠竟然用了二十几天就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这再次震惊了朱元璋。

李文忠的发育最快,从没出现过猥琐。浪得最狠的一次发生在1357年。这一年,有勇有谋的胡大海被叛徒蒋英杀害,蒋英是一名反复无常的降将,当时张士诚将其策反,并指使副将耿再成一起向张士诚投诚。当然,胡大海如果能坚持到最后,很可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被杀害的损失迅速被李文忠过早发育的能力填平。李文忠深知“处州兵变”的严重后果,于是他迅速集结所有军队,从与处州相邻的严州出发,在叛军投诚之事未定之时,迅速杀掉了叛军主将,稳定了人心。

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3)

1358年(至正十八年),李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挺进浙江,迅速干掉元朝军队,拿下建德,收编军队30000多人。从此他开始独当一面,被朱元璋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

李文忠绝非只有“张飞式的勇武”,而是具有“诸葛亮式”的谋略家。当年,张士诚侵扰严州,李文忠在邓愈移军江西的情况下竟然无师自通,学会了“里应外合”,他率军于东边的城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搞的张士诚首尾不能兼顾,此后多次击退张士诚,张士诚从此再不敢窥视严州。李文忠俨然成了张士诚的克星。

张士诚搞不定李文忠的严州,于是他盯上了谢再兴镇守的诸暨,面对张士诚的调集的10万大军,他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于是只能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的兵将并不宽裕,经过数次战役后,他亟需休整。考虑到谢再兴是徐达的岳父,他不能不出兵相助,但是又不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出兵。思考再三,他竟然模仿起了汉朝陈平用反间计解荥阳之围的战术,迅速派人到处散布言论,说徐达、邵平、邵荣的大军马上就到。消息很快传到张士诚那里,在惊恐之下,张士诚连夜组织大军跑路了。

差一点向张士诚投诚

就在镇守严州期间,李文忠遇到了一名姓韩的娼妓,他究竟还是年轻,没有忍住。此事闹得纷纷扬扬,很快此事就传到了朱元璋那里。将领和娼妓有染,如何能够稳军心、正军纪?朱元璋根本就容不下这样的事情,于是,他派人杀掉了韩娼妓,并召李文忠回南京问罪。顿时,李文忠就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但是他迅速想起了胡三舍的悲剧。当年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因私自酿酒获利被朱元璋亲自斩杀,当时,胡大海正在攻打绍兴,朱元璋不惜冒着胡大海叛变的风险执行军纪(不知道是朱元璋太绝情还是胡大海运气太差,长子胡三舍被杀后,胡大海和次子胡关住也被叛将所杀,胡大海的家族就这样过早地谢幕了)。

想到此,李文忠顿感“我命休矣!”。

前有车后有辙,正在李文忠无奈的时候,他的两位谋士赵伯宗、宋汝章提议投降张士诚,另谋出路。李文忠果断让赵伯宗前往杭州秘密筹备投降事宜,张士诚欣然同意。

正在另谋出路之时,南京再次发来朱元璋写给李文忠的信件,这封信件完全和上次不同,毫无斥责之言,全是赞美之话,声称要为其战绩奖励金银、宝马。原来,马皇后在朱元璋面前替李文忠说了很多好话,朱元璋这才消除恨意。回到南京后,李文忠发现自己的舅舅仍然像往常一样对待自己,这才发现原来的“另谋出路”实为大错。

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4)

李文忠跟随舅舅多年,恐怕没有多让人比他再了解朱元璋了,他深知,“另谋出路”一事如果泄露,自己将会有性命之忧。于是,回到严州后,他迅速秘密处死了赵伯宗、宋汝章。

李文忠这次叛变计划虽然夭折了,但是他的一生都没有走出这件事的阴影,从此他变得疑神疑鬼,直到死去。

疑神疑鬼的精神问题主要来自于三年后朱文正的叛变。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曾经坚守南昌85日抵抗陈友谅60万大军的围攻,立下汗马功劳,后因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投降张士诚。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马皇后劝解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就去世了。

再次改回自己的李姓

元朝末年是一个秩序混乱、人心丧乱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活命随时可能会背叛,即使是亲戚、发小、好友也都会如此。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徐达的岳父谢再兴叛降于张士诚,率军进犯东阳。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率领千名骑兵横突敌阵,大败谢再兴。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考虑到陈友谅已经死亡,目前的劲敌只有朱元璋,两家必有一战,于是他主动出击,派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

李文忠率朱亮祖等人迅速救援,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当时有人告知他说贼军势头极盛,应当驻扎以待大军。朱文忠却说:"用兵在于谋略,而不在于人数众多。"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兵在谋不在众,彼众而骄,我少而锐,以锐遇骄,必克之矣!”

于是他果断下令次日早晨与敌军会战。次日,李文忠组织左中右三路军趁着大雾笼罩的天气开始对李伯升开始猛攻。由于浓雾漫天,谁也不清楚各方的人数,李文忠趁此高喊“跟我上”的口号冲入敌军之中,敌军将其团团围住,他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向外猛冲,所向披靡,杀入众多。顷刻间,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此战中朱文忠缴获了数不尽的辎重,斩杀敌人万余人,俘获敌军3600人。此战彻底打出了李文忠的勇猛,被记载为“逐北数十里,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

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5)

1366年秋天,朱元璋组织徐达等所有骨干将领开始攻打张士诚,当时李文忠领到的任务是到敌人的后方打游击战——攻打杭州牵制敌人。朱元璋的二姐只有这一个儿子,给他安排这个任务本来是出于安全考虑,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李文忠很快就拿下了,桐庐、新城、富阳等城池,然后劝降了余杭守将谢再兴的弟弟谢五和杭州守将潘元明。此战后,李文忠收编敌军三万,粮食二十万,同时将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军队纪律也极其严明。

此战给了朱元璋从未有过的惊喜,再加上张士诚被困在苏州毫无还手之力,朱元璋见天下已定,就给李文忠赐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同时恢复李文忠的李氏之姓。

如果说给李文忠加封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是“奖其功”,那么恢复李文忠的姓氏就是“为其亲”。在那个人心丧乱的时代,为了增加信任,抱团创业,人与人“结义”是很普遍的事情,朱元璋曾也是郭子兴的义子,西平侯沐英也曾是朱元璋的义子,除沐英外,朱元璋还有20多个义子,当时他自己还有十几个儿子。这么多的儿子,无疑会对将来的事业继承人的确定制造更多的麻烦,恢复功劳显著的外甥的姓氏不适是一个好的选择。其次,姐夫李贞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在自己的呵护下,李文忠已经成为一个超强能力的人,赓续姐夫一家血脉,是最好的交代。

参与洪武被征

1368年朱元璋开始称帝,但是他还有一个敌人,就是退守在上都(今开平)的北元。北元虽然已经退出中原,但他的实力完全不可小觑,名将王保保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丞相纳哈出带领二十余万军队守辽东,云南还有十余万元军。

真正的劲敌是王保保,元顺帝将所有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他。1369 年,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这一战直接导致元顺帝从上都搬家,然而,常遇春胜利班师,经过柳河川时,暴病而死。1370年,李文忠出居庸关入沙漠攻击应昌,去帮元顺帝再次搬家。当徐达击溃王保保后,李文忠一路连续击败阻挡他的元太尉蛮子、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并再次攻克开平,五月二十一日,他到达了元顺帝的老巢应昌。城里的王公贵族们都没来得及跑,元顺帝的老婆们全部被俘,王公大臣们全部被抓,其中还包括元顺帝的孙子买的里八刺。唯一跑掉的是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他跑到了和林,和王保保会合,这对难兄难弟抱头痛哭,立志报仇雪恨。

山河月明中李文忠怎么死的(山河月明之李文忠)(6)

1372年李文忠又以左副将军的身份出居庸关,直趋和林,到达口温,北元军队逃跑。军队进至胪朐河时,李文忠命部将韩政等保护辎重,而自己率领大军,每人携带二十天的粮食,迅速赶至土剌河。北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率领部众全部渡河,列阵以待。李文忠率军进逼,敌军才稍微退却。到达阿鲁浑河时,敌军逐渐增多。李文忠马中飞箭,他下马之后,手持短器,继续战斗。指挥使李荣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而自己则夺乘敌军战马。李文忠重获战马,更加殊死作战,终于将敌军打败,俘获敌兵数以万计。

1373年,李文忠率军前往北平、山西边境,在三角村击败敌军。1374年,派遣部将分道出塞。到达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到达顺宁、杨门,斩首真珠驴。到达白登,擒获太尉不花。这年秋天,李文忠率军进攻大宁、高州,攻克两地,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擒获承旨百家奴。追奔至毡帽山,击斩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然后进军丰州,擒获元朝旧官十二人,马驼牛羊甚多,穷追至百干儿才返。此后,李文忠屡次率军防备边境。

纵观李文忠的一生,参与了朱元璋组织的多数战争,少有败绩,最终被封我曹国公。他的名将身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炼成。

最终死于医疗事故

历朝以来,名将的结局大都不理想,李文忠也没有跳过这个圈子。《明史·李文忠传》记载:

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

这段记载的大概是说,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太祖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1384年(洪武十七年)农历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

这件事实属蹊跷,如果记载属实,华中毒杀李文忠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第一,有仇恨。第二,有利益之争。第三,有人指使。翻遍整改明朝历史。没人能够发现华中和李文忠有任何仇恨或利益之争,再说,华中难道不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唯一的外甥?毒杀皇帝的功臣外甥,其后果,想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李文忠从生病到死亡不到半年的时间,原因很可能就是第三种。李文忠谋划投降张士诚,并秘密杀害两位经办人已经被载入历史。这充分说明,此事已经有人知道,他也为此事终日忐忑不安。

李文忠之死,笔者大胆推测,此事的幕后人很可能就是朱元璋本人。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李文忠死亡的时间是胡惟庸被处死的第四年,李文忠死亡后的几个月后,胡惟庸造反的阴谋被人告发。作为皇帝,最忌讳的有人造反,而李文忠却有前科。第二,朱文正倒戈张士诚后,虽然没有被“处死”,最终也是“郁郁而终”,谁也不知道怎么死的。第三,李文忠死后,儿子李景隆继承了他的爵位,朱元璋在诏书中告诫李景隆说:希望你借鉴前人的过失,这样才能保你富贵。这种教诲竟然和册封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时一样(不要再走前人老路),朱文正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朱元璋却在他的儿子那里补了过来。

李文忠在明朝将领的结局中算是比较好的,他没有留下叛变的罪名,可是,在崇祯十二年,他的第十世孙李弘济在南京投降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