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我的中专老师)

我的中专老师

张凡想

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当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个中专。而且是一般农村孩子都不愿意上的农机学校。之所以不愿上,是因为怕再分配回农村。尽管我在学校学习成绩总是前五名,但一到高考就完蛋。眼看着比我学习不怎么样的同学比我考的好,那时的我别提有多难受了,有个地缝没准我都能钻进去。还好人生是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赛跑,后来我逐渐的追赶了上来并把那些先考出来的都超过了取得了领跑的态势,但是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我不能不提到一个让我感激的名字,那就是我中专时对我影响至深的液压老师于亚非先生。

于老师长的很帅气,身高一米七三的样子,戴着一副很斯文的金丝边眼镜,也许是由于他当过兵的原因吧,衣服穿的很整洁干净,他那沙哑的声音至今想来还是十分的受用。可以说,在我的辽宁铁岭农机学校,于亚非老师是唯一一个让我既尊重又敬佩的老师。大多数的老师能让我尊重但是不能让我敬佩。换句话说让我佩服的人不多--恕我不是狂妄。让我佩服的人得是才高八斗的人,得是品德高尚的人,于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于老师教的是液压课,但是于老师经常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日文翻译,而且小说写的也非常棒。我和于老师的友谊完全是靠文学的纽带串联起来的。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我的中专老师)(1)

我在铁岭日报和<<龙首山>>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杂文之后,我们之间的走动就更多了起来。他让我到他家去串门,这在老师中是不多见的。到他家里看见他那么多的文学和专业书籍,我羡慕极了,我就想我何时能有于老师这么样的大房子(其实房子才56平米,但那时在我的眼里就属于大房子)和那么漂亮的书柜呢?

于老师和我谈论文学,并鼓励我多写多看外国文学,那时我对国内作家的作品读了很多,但外国文学读的特别的少,几乎为零,正是由于于老师的开导使得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的我,一下子闯进了外国文学的园地,我就像小牛犊子进菜地一样大口的咀嚼着。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史蒂文生的《在前的在后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外国文学那里我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使得我的骨骼渐渐的坚硬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去城外郊区回访一个曾经来看过我的老乡女生,坐车是要花钱的,那时为了给年迈的父母节省几个铜板,我就大着胆子向于老师借自行车。说实话,我是最不喜欢和别人借东西的,这次是迫不得已。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于老师说的,没想到于老师真的借我了。我真是喜出望外,再也没有比意料之外的喜悦让人开心的了。我就哼着歌子,骑着自行车向郊外绿油油的原野奔去,别提有多兴奋和幸福了。(后来还从我做课代表的农机修理课王久凤老师借过车子,我也很感谢和思念他)

临毕业时,于老师请我到他家里,他从书柜里送我一本带有他印章的《莎士比亚传》。我深深地知道,于老师是藉此希望我能成为一代文豪啊。我至今仍然保留着那本书并把它放在家里书柜最显眼的地方。从此我也学于老师的样子,在买来的书上盖上“张奉宝藏书印”。

后来我毕业分配到沈阳,同学们中间传出我是通过于老师走的后门才分到省城的。我也不去解释,从中可见我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十分难得的师生情谊。

毕业以后我们一直保持书信往来达N年之久。那些书信我至今依然保存着并将其视为珍宝。那时我和于老师通信,一写就很厚,仿佛有很多的话要说。那时学校的老师误认为于老师是在和一个女生在通信,而且理论充分:哪有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通信这么频繁而且这么厚的?不是情话是啥呢?幸好那时还没有 同 性 恋这个字眼。于老师的理论是:只有猪和猪才能没有也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交流。而我所在的工厂也认为我是在谈恋爱。于亚非三个字一看就女性啊,弄得我哭笑不得,解释也是徒劳的,从中再次印证了我们之间的十分难得的师生友谊。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我的中专老师)(2)

毕业后我给于老师写信竟然斗胆的称他为“亚非兄”,而且我还有一套理论,兄既是哥的意思也是师的意思。你看鲁迅先生称他的夫人为“广平兄”不就是师的意思吗?因为许广平小鲁迅二十多岁不可能是哥的意思。于老师也乐于接受我的谬论,于是我们就兄弟相称了,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位和我处成像哥们一样的老师。

不能不承认我受于老师的影响很深,他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和渊博的学识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方向和力量!在我的《总有温情让你感动》一书后记里,我写到我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的人里就有于老师。于老师知道我出书后十分的高兴,甚至比我自己还高兴,他还帮我把书里的错别字帮我改过来列在一张表格里,哪个字错了在多少页多少行。从中可见于老师治学之严谨,看后我是感动不已……

后来我邀请于老师来沈阳玩,我买了很多他喜欢的书送给他。他很激动,在学校讲课时,在学校和同学交谈时他常常夸起我,我是他的骄傲。

现在企业破产的越来越多找工作很难,有时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他就会写张条子让他的学生们上沈阳来找我这个师哥,让我给安排。还别说有一个学生在我手下出徒了,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而且干的也非常好,现在资产也达千万。我私下想,这也是于老师的功劳啊。

中专毕业二十一年了,但是我们之间的师生友谊,兄弟友谊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反而,却像一面旗子一样在空中飘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