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

汉献帝的皇后名叫伏寿,她是琅邪郡东武县人,大司徒伏湛的第八代孙。伏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伏完,是个深沉稳重气量宽宏的人,不仅继承了不齐侯的爵位,还娶了桓帝的女儿阳安公主为妻,任侍中之职。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1)

初平元年,伏完跟随汉献帝向西迁都到了长安,伏皇后就在这时被汉献帝选入后宫,封为贵人。兴平二年,她被立为皇后,伏完因此升迁做了执金吾。本来东汉的皇后和外戚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但是到了汉献帝的时候天下一片混乱,汉献帝实际上已经沦为了权臣们手里的囚徒。他先是被西凉董卓拥立并控制,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汉献帝本以为自己的好日子来了,可不久后,由于王允的一意孤行,汉献帝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里。如果说董卓是残暴不仁的话,那李傕郭汜就不能用人来形容了,三公九卿在这两个杀人魔王眼里如同草芥,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所胁迫,随时有生命危险。跟着这样的皇帝一起颠沛流离,待遇哪里像皇后,连囚徒都不如。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2)

汉献帝东归洛阳的时候,李傕郭汜的部队随后追击,在曹阳大败汉献帝随从的部队,汉献帝只好半夜偷渡黄河逃跑,他的后宫嫔妃们都徒步逃出军营。此时伏皇后手上还拿着几匹缣帛,董承旨派符节令孙徽持刀威逼抢走了缣帛,并杀死皇后身边的侍者,鲜血都见到了伏皇后的衣服上。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3)

看到这,很多人会奇怪,这个董承难道就是后来接受衣带诏要替汉献帝讨伐曹操的那位董国舅吗?大家猜的没错,这位就是后来道貌岸然接受汉献帝衣带诏,并号召天下群雄来共同讨伐曹操的人。只不过他此时的形象和后来的表现大相径庭,因此说哪有什么匡扶社稷的忠良,不过是争权夺利的骗子,打着匡扶社稷的旗号,谋求自己的利益。如果说曹操是世之奸雄,那么董承之流充其量不过是争名逐利、手段卑劣的小人罢了,汉献帝将讨伐曹操的重任交托给这样的人,只能说所托非人。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4)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汉献帝不可能信任董承,所谓的“忠良”之女董贵妃,也不过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才到自己身边,绝不会与自己同心同德的。而真正值得汉献帝信任和倚重的人,就是自己的发妻皇后伏寿。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5)

到了安邑后,伏皇后身上衣服都穿破了,也没有了粮食,只能靠吃些枣子、栗子来充饥度日。汉献帝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正是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汉献帝与伏皇后夫妻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有经历了失去之后,才能知道珍惜,只有饱尝苦难之后,才能学会坚强。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6)

终于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不用风餐露宿于街头,不用看人眼色,不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了,因为汉献帝和伏寿遇到了曹操。当然这还要感谢董承这位大忠臣所赐,正是他亲手将皇帝和皇后献给了曹操,理由是曹操可以更好地辅佐皇帝。而实际上不过是董承自己不能控制局面,而想倚重于曹操,最终实现双赢的目的罢了。但曹操这位所谓的世之奸雄,却是为数很少的,保持了对汉献帝基本尊重的汉臣。他没有学袁绍废立皇帝另起炉灶,也没有学袁术想立刻取而代之,而是借用汉献帝的名义征伐不臣之人。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7)

自从汉献帝定都许昌,便只不过是空守其位而已,他身边的卫兵侍者,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朋党亲信。议郎赵彦曾向汉献帝进言献策,曹操因此厌恶他,把他杀了。其他宫廷内外的官员,被杀戮的也不在少数,然后全被安排成了曹操的耳目。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8)

后来有一次曹操有事到殿中面见皇上,汉献帝无法控制内心的悲愤,就对曹操说:“你如果真心辅佐我,请宽厚待我,如果容不下我,就请开恩废掉我吧!”曹操听了之后惊慌失措,叩拜再三,请求退下。按照汉代旧时的礼仪,三公率军朝见皇帝,要令持刀的虎奔侍卫在两旁挟持。曹操一边退出,一边环顾左右,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再也不敢朝见汉献帝。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9)

董承的女儿是汉献帝的贵人,董承自己也位极人臣,当初正是靠他的引荐,曹操才有了今日之地位。董承看曹操飞扬跋扈、权倾朝野,心里实在不是滋味,自己这个国丈要是不能替皇帝分忧解难,还怎么称为大汉忠臣呢?汉献帝和伏寿也看出了董承的心思,便利用董贵人来牵针引线,汉献帝密授董承衣带诏,让其组织社稷之臣共同除掉曹操,而这衣带诏正是伏寿亲手缝制的。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10)

董承哪里是曹操的对手,不久事情败露,董承及其同伙都死于曹操之手。曹操为了顺藤摸瓜,将反对自己的势力一网打尽,又向皇帝索要董贵人,想撬开她的嘴。汉献帝以贵人有孕在身为由,多次请求曹操能够手下留情,但最后还是没能保住董贵人的性命。想依靠董承除掉曹操的计划泡汤了,一切还要从头开始看来,一切还是要靠自己。这个时候,伏寿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伏完,父亲在看到曹操手握大权之后,便选择了主动放下权力,以避免曹操的猜忌,相比于董承,伏完要沉稳老辣的多。于是伏寿亲笔写下了一封书信,让人带给了自己的父亲伏完。在信中她诉说了曹操残暴威逼的情况,请求父亲密谋除掉曹操。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11)

按照史书的说法,因为曹操势大,且前面有董承失败的教训,伏安不敢轻举妄动。但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时候,这件事情还是最终泄露了出来,这个时候伏完已经去世了,是什么将这个秘密泄露出来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一封书信?伏完这样老成沉稳的人,看完书信之后,难道不会将书信烧掉,而非要留给人把柄?这种说法太不符合实际,也太不可信了。伏完去世了,但反对曹操的势力却没有消失,虽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些年来,伏完似乎一直在密谋策划除掉曹操的计划。在我看来伏完死后,这一计划的幕后推手便成了伏完的女儿伏寿。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12)

但相比于父亲伏完,伏寿有些太年轻,太气盛,太心急了,和老谋深算的曹操相比,过早的暴露了自己。正史中的曹操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对自己也没有构成实际威胁。只是因为十几年前写了一封书信发了一些牢骚,以此为理由去处死伏寿,似乎并不合逻辑。更为合理的解释是伏寿已经采取了行动,并威胁到了曹操的安全,让曹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13)

曹操伪造废后的策书说:“皇后伏寿,出身卑贱,却登上尊贵之位,从进入后宫至今已经有二十四年。但她没有古代那些贤惠皇后的美名,又缺少修身养性的福分,包藏祸心残害忠良,不能上承天命、敬奉祖宗。现在命令御史大夫郗虑带着符节、策书,收缴皇后的印章绶带,皇后必须退离中宫,迁到其他地方居住。伏寿咎由自取,没有依法处处置她,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也是她最大的荣幸了。”

薄养厚葬下一句是什么(不甘心做阶下之囚)(14)

曹操还派了尚书令华歆做郗虑的助手,带兵入宫捉拿皇后,伏寿紧闭房门,藏在夹壁之中,华歆过去把她拉了出来。当时汉献帝正在外地招呼郗虑就坐,伏寿披头散发、赤脚经过献帝的身旁,夫妻二人相拥而泣,伏寿痛哭诀别说:“不能救我一命吗?”汉献帝无奈的说:“我自己也不知能活到哪一天!”又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我是君他是臣,臣子逼迫皇帝到如此地步,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伏寿于是被关入暴室,幽禁而死,他所生的两个儿子,也都被毒死。伏寿在后位二十年,兄弟及同宗族有百余人被杀,母亲盈等十九人被放逐到涿郡。至此以伏寿为代表的,反对曹操的势力,被彻底铲除连根拔起。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