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吗(金庸为什么没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吗(金庸为什么没得诺贝尔文学奖)(1)

8月16日我国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按理说这个消息应该是个热点,但是全网几乎没有热度,显示出公众对这个事的莫不关心。

我昨天写了一篇有关茅奖的文章《近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平均年龄59岁,年轻作家哪里去了?》(点击阅读),今天我再写一篇有关文学奖的文章。因为茅奖的消息不是热点,所以我这肯定不是蹭热点。

我费心费力写有关文学的文章,只因为前天我宣布我的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将专注于青少年作文写作和青春成长,所以,借茅奖颁发的机会,我多谈谈我认为的文学。

今天说说全世界的文学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所认可的文学作品的特点;顺便说说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先生和写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国作家J·K·罗琳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毕竟论作品影响力,这两人的小说少有人敌。

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按照诺贝尔的遗嘱来看,上面明确说明了,每一年奖励给最具理想性的作品。这一句最具理想性,那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标准而言,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够具备理想性呢?

诺贝尔文学奖自二战之后,越来越倾向于颁发给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主要是存在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或者说,诺贝尔奖更加倾向于颁发给那些主题上更加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表达手法上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技巧上更加新颖的作品。其实就是更偏好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也就是阳春白雪的纯文学,硬文学。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通俗小说,幻想的是过去某个遥远时代的是是非非,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只能被评为通俗小说巅峰之作,不可能成为像《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这样对人类文明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精神力量!从这点上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自然不合诺贝尔文学奖的口味。

与华语圈金庸小说相似的,还有英语圈里火爆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等。作为通俗文学,这些作品的读者非常广泛,销量很大,影响深远。但它们也是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的。

当然,诺贝尔文学奖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就颁发给了美国的摇滚歌手鲍勃·迪伦,好像有点要拥抱通俗流行作品的意思。

茅盾文学奖是体制内最主流的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纵观茅盾文学奖所有的获奖作品,大多都是现实主义的、史诗的、民族性的,即多为现实主义文学。从这个特点来说,茅奖和诺奖有很多一致性的地方,它们偏好的都是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也就是阳春白雪的纯文学、硬文学。

茅盾文学奖基本上是排斥网络小说的,虽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首次允许网络小说入围,但最后也是全军覆没。

但是网络文学和体制内文学之间有了越来越大的鸿沟,网络文学的大咖们大多写的是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通俗文学。因为这些小说很通俗,阅读门槛低,往往是在移动设备上免费阅读的,甚至还读书有奖,所以网络文学在特殊的互联网模式的导引之下拥有了巨量的读者,它们看似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却能引领民众的文化需求,作者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金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吗(金庸为什么没得诺贝尔文学奖)(2)

反观茅盾文学奖所推崇的体制内文学,虽然坚守了传统文学的价值,力图用严肃文学来解读人类的精神内涵,发掘出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精神力量,可是严肃的纯文学太过阳春白雪,对广大读者缺乏吸引力。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严肃文学没有多少人阅读。即便中国最高的文学奖项都给了这些作品,可是在读者的影响力上,坚持茅奖导向的作品远远不如网络文学。

最终茅盾文学奖陷入一种尴尬,也越来越鸡肋。几个评委,带着凝固的评判标准,去给作家和作品量化打分,然后排位。当文学一旦异化为某种裁判的形式,文学立体复杂的审美空间就被忽略,而成为一种让“作家”成名的工具。茅盾文学奖因为“曲高”而太过“和寡”,很多人说,茅奖的评选从评委到作品,都有脱离“群众”的嫌疑,存在着评委看不全,群众全不看的弊端。

但不管诺贝尔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有多少弊端,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它们对人类纯文学的坚持。如果没有它们的坚持,任由市场合力的推动,那么至少中国目前的文学就会被网络文学统治,就会被与老百姓生活没什么关系的玄幻小说和穿越小说统治。

在我心里,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网络小说体不能算真正的文学。或许关于这一点,很多人并不认可。因为这类小说目前有相当大的市场,其写作者在网络上的收益也非常好。网络文学呈供销两旺状态,整体上可以秒杀严肃文学。这类网络文学的主要功能是带给人娱乐。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一阶段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会成为历史的主流,或许只是昙花一现。在这种混乱的时候,如果想要去伪存真,就可以参考历史。好在,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历史上,人民群众和广大精英们筛选出了无数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告诉了后世的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

如此一来,当某个历史阶段,比如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对文学的方向感到迷茫的时候,我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难以判断的时候,我们可以到五千年的文学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什么是文学?文学作品到底该写什么?

《诗经》、《离骚》是文学作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流传至今的名篇就是文学作品,近代鲁迅、老舍、巴金、矛盾等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和散文就是文学作品。

那么当代,类似于这些作品的文学表达形式就可以算作文学作品。

当我读到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时,作者对亡妻的一往情深感动了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妻子故去后,作者对任何女人都失去了兴趣,因为在他的心中,妻子是最好的女人,无人能够比得上(有考据癖的人说元稹实际上是渣男,渣不渣,一千多年了,不用去管它,读好这首诗就行了)。

由此我想到了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稹和苏轼相距将近300年,他们都遭遇了妻子早亡的悲痛,面对相同的境遇,他们写出了不同的诗篇,这些诗情真意切,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也把人世间有着相同境遇的人共同的悲伤写了出来。因为这种悲伤具有普遍性,所以诗中的真情和悲痛穿越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打动我们每一个人。

金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吗(金庸为什么没得诺贝尔文学奖)(3)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文学,这些诗词中表达的这种永恒的有着广泛代表性的人类情感就是它们流传千年的原因。人们喜欢这类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总结和沉淀了人类的某些情感,用文学的手法帮助那些有这样的情感却抒发不出来的人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文学的价值。

记录人类生活,表达人类情感从来都是文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面对艰难困苦、面对悲伤无助,人们常常是从文学中获得坚持的力量和忍受的耐心。

在阅读资料匮乏传播手段欠缺的古代,底层民众靠着文化人总结出来并口口相传的格言谚语来给自己精神的力量,上层阶级通过精英们的文学作品来寻求精神的慰藉。

从《诗经》到唐诗到宋词,都在描写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也都在朴素的情感表达中给予人们力量和慰藉。

这恐怕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更加偏爱现实主义严肃文学的原因。文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是应该有一份担当的,是要解决人类情感深处一些问题的,是要抚慰人们心灵的,是要给人们一些勇敢快乐地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的。

文学不是用来搞怪的,不是用来娱乐的,也不是用来意淫的,它和相声和滑稽剧等是有区别的,真正的文学作品给人们的那种精神同在感是别的东西不能替代的。

这就是文学。

希望诺贝尔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继续坚持这个方向。

作者简介及文案代写业务介绍: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300多篇,阅读量10万 文章3篇,其中阅读量1000万 文章1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

合作联系微信(同QQ):36401867

特别申明:不接炒作的活。

推荐作者更多文章(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1. 一个西北五线小城的城乡风貌

2. 父母和儿女,也是一段浅浅的缘分

3. 为什么还不屈服于眼前的苟且?因为还有向往诗和远方的心气

4. 农村孩子啊,你知道现在城市孩子读书有多用功吗?

5. 掌握了“技能”的高职生比本硕博差在哪里?

6. 你的农产品电商网店为什么做不起来?

7. 从相信到不信,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8. 农民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