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少橘子能变成小黄人(橘子吃多了会变成)
要说眼下当季的水果,
那大大小小的橘子肯定有一席之地。
如今正值橘子大量上市的季节,
富含维生素又酸甜多汁的它,
很快就成为了畅销水果之一。
不过最近有朋友给小农留言,
说橘子吃多了人“变黄”了?
这究竟为什么呢?
人吃多了橘子皮肤会变黄?人吃多了橘子皮肤会变黄,是因为橘子中富含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C40H56)是类胡萝卜素之一,是一种橘黄色的脂溶性化合物,它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也是最稳定的天然色素,属于天然化学物(例如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家庭的一员。它大量存在于植物中,令水果和蔬菜拥有了饱满的黄色和橘色。
一次摄入太多的话,肝脏无法完全分解,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会沉积在皮肤角质层和黏膜部位,使皮肤变黄。通常,在手脚掌心,鼻子额头这些地方,会黄的尤其明显。
变色不是立刻发生的,而是会延迟几天。比起“小黄人”那种鲜艳明黄,这种变黄现象更像是被晒黑或生病的蜡黄。
同样,胡萝卜、南瓜、木瓜等“黄色系”的蔬果吃多了也同样会导致“胡萝卜素血症”。
对身体有影响吗?在日常生活中,吃东西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要单一种食物吃得太多。
根据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普通人的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g~350g左右,折算到柑橘类,差不多也就是2~3个中等大小的橘子。
按照这个数量吃完全不用担心皮肤会变色。因为一口气吃20多个橘子才会变“小黄人”,换成胡萝卜的话,也要一天8根左右。
如果不幸变黄,是能自行消退的,只要不再摄入β-胡萝卜素,大概几天到数周就会又恢复正常肤色啦。
所以,橘子当然是可以放心吃的!
怀橘遗亲《二十四孝》中,有一个与橘子有关的感人故事:
陆绩在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后人有诗云: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橘子的历史故事在古时,人们对橘子的喜爱可以说是超乎想象呢。
西汉刘向《列仙传》载曰:“穆天子会王母于瑶池,食白橘、金橘。”周代,楚国将橘作为社树,用于祭祀,是“封疆之木”,乃社稷的象征。
屈原就曾写下国人的第一首咏物诗《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人的习性也会因环境影响而变。
战国时,人们就知道橘、香橙、枳是属同一类的果树。南北朝时期的古籍《异苑》中分出了“柑、橘、橙、柚”。世界首部柑橘专著《橘录》南宋韩彦直于1178年撰写,记载了27种柑橘。
那么,柑、橘、橙、柚之间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橘子的分类柑橘家族一共有三大长老:橘子,柚子和香橼。在这三大长老的带动下,柑橘家族发展得异常壮大。
香橼:又名枸橼或枸橼子。它皮超厚,能吃的部分太少了,所以我们对它不那么熟悉。但它的一个变种:佛手,大家了解得会多一些。
柚:个头大,皮厚肉紧,掰开它那得需要点力气。有“天然水果罐头”的称号,可见它非常耐储藏。
在这三位长老的带动下,柑橘家族发展得异常壮大。
橘子和柚子自然杂交,产生了橙子;
柚子和香橼自然杂交,产生了青柠;
柚子和橙子自然杂交,产生了葡萄柚;
橙子和青柠人工培育,产生了柠檬;
橘子和橙子人工培育,产生了柑(椪柑)。
橘子和桔子有区别吗?这两者只是叫法不同,一般北方习惯叫橘子,南方叫桔子。
就汉字而言,“桔”跟“橘”是两个没有关系的字。“桔”不是“橘”的简化字。
(图片来源:汉典)
“桔”读jié,经常组成的词语有“桔槔”和“桔梗”。“桔槔”是一种汲水工具,“桔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入药。
当“桔”读jú时,是“橘”jú的俗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橘子”。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今天的推送,您喜欢吗?
和小农一起剥橘子吃吧!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