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千年古乡(晋城千年梨园之乡)

山西晋城千年古乡(晋城千年梨园之乡)(1)

72岁的郭培红将一盘录音带放在录音机的刻盘上。

山西晋城千年古乡(晋城千年梨园之乡)(2)

郭培红收藏的手抄剧本。

山西晋城千年古乡(晋城千年梨园之乡)(3)

展示收藏的手抄剧本。

山西晋城千年古乡(晋城千年梨园之乡)(4)

供奉唐明皇的开元宫正殿。.

7月15日晚,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内灯火辉煌,《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二季城市竞演决赛落下帷幕。

在历时3个多月的赛程中,尽管晋城未能拿到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但参赛的10座城市在“城市最强音”环节中一决高下时,张爱珍、张保平、吴国华、陈素琴、杜建萍5位来自晋城上党梆子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齐齐亮相,着实让现场评委和观众领略了这个地处太行山之巅的“梨园之乡”的粗犷、豪放和悲恸苍凉的文化底蕴。

历史悠久的上党梆子发源于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时至今日,在该乡一个名为“望头”的偏僻山村中,仍保留着国内唯一的供奉“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的“开元宫”。

A 老人心里有个“演员梦”

6月21日,泽州县李寨乡望头村。

一台老式录音机放在床旁边窗户台前的桌子上。虽说看不到灰尘,可72岁的郭培红还是习惯性地用一块干布子,轻轻地将录音机的外壳儿擦拭了一遍后,将一盘录音带放在录音机的刻盘上,铿锵有力的唱腔声夹带着刺刺拉拉的杂音,顿时塞满了他的整个屋子。

郭培红回忆说,这台录音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买的,为此花了400多元。“这是与上党梆子同宗同祖的枣梆调,这种磁带现在还不好找了。”郭培红放的录音带正反两面听完得1小时。

在望头村,每天早晨,村民们起来先听唱一段上党梆子。郭培红说:“以前在村里,上党梆子很红火。”他还记得,1953年,村里就有七八个剧团,每团30多人。“我当时参加的是晋城县民乐剧团,成立于1945年。2015年4月11日,原来剧团健在的19人还在晋城聚会,纪念建团70周年。”

提起当年,郭培红心里也有个“演员梦”:“我是1958年9月参加的民乐剧团,当时剧团有30多人。”本来想当演员的郭培红,化装后脸部总是过敏出现不适。“没办法,后来只好在剧团从事业务工作。”尽管演员梦落空,但常年在剧团工作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他也成了不化装的演员。

“早先每年开春,村里的戏班子祭祖后,就外出山东、河北唱戏了。”郭培红所说的祭祖就是祭奠“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祭祀的地方就在村内的“开元宫”。

B 上党梆子何止300年历史

2006年,上党梆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上党梆子的发展历史,有人认为其起源只有300年。这种说法,让晋城市文化学者张建军内心充满困惑。由于从事文物保护和地方文化研究,他始终关注和思考着当地的戏曲文化演变历史。

在研究中,张建军发现,省内的几大梆子都可追寻到“娘家”,虽说在戏曲界对上党梆子的艺术成就和地位都比较推崇,但唯独上党梆子找不到“娘家”。可令人奇怪的是,一些学者却总认为上党梆子只有300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地处上党地区的晋城,遗存着许多金元明清的古戏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党地区戏曲界老前辈栗守田等人曾历经数年的考察,统计出当时上党地区古戏台有2000多座。时至今日,在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二郎庙内仍保存完好着一座国内最古老的金代戏台。

“如果上党梆子只有300年,那么晋城现存的金元时期的古戏台当时是什么人在唱戏?唱的是什么戏?”在张建军看来,当时唱的戏应该是现代上党戏曲的前身,由此可以推断,上党戏曲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他的观点,得到了晋城戏曲界知名人士的广泛支持。

“晋邑东李寨公议会在此庙献戏三天。”6月30日,在泽州县川底乡吕管够村,记者在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三教庙山门倒座的戏台上,看到了保存着许多当年戏班用毛笔书写的“题壁”,“咸易班、鸣凤班”等戏班字样清晰可见。

旧址在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的“鸣凤班”,是晋城上党梆子较早的有据可查的一个职业班社。据晋城青莲寺残碑记载,鸣凤班成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

“上党梆子之所以迷失了‘娘家’,就是错将清代鸣凤班的历史当做了上党戏曲的历史。”张建军认为,鸣凤班距今约300年,但上党戏曲的历史绝非300年。

据张建军介绍,除在晋城出土的宋金墓葬中发现的戏曲壁画外,最具盛名的元代杂剧壁画是在洪洞县广胜寺镇明应王殿“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壁画。这幅创作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的壁画说的是,太行山的戏班“忠都秀”到尧都平阳(今临汾)演出的情景,“说明当时太行山的晋城一带已有许多类似‘忠都秀’的戏班存在了,而且戏曲已达到了很高的演艺水平和组织能力,具备‘闯州登府’的外出演艺实力。”

除此之外,在高平市河西镇岭坡村建于金正隆年间(1156年—1161年)的二仙殿前月台束腰处刻有的“金人方巾舞图”“宋金对戏图”戏曲线刻画,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剧实物资料之一,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

在望头村,提起当年到剧团工作时,郭培红说当时学的是“上党宫调”。

追溯“上党宫调”的历史,不能绕开一个叫孔三传的艺人。

历史上有关孔三传的文字多有记载。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熙宁元年间“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曰:“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记载:崇宁、大观以来“京瓦伎艺”有“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

从这些典籍记载,可以准确地说明泽州诸宫调的诞生时期。

孔三传是泽州望头村人,在宋熙宁、元丰、元祐至崇宁、大观年间(1068年—1110年),是活跃于东京汴梁的民间说唱艺人。据我国现存最早的宋金时期的诸宫调作品《刘知远诸宫调》记载,“三传”即“多知古事,善书算阴阳”之意。由此推断,“三传”应为艺名。

作为北宋时扬名东京汴梁的戏曲大师,孔三传首创的诸宫调称誉全国,其早年的艺术生涯和成名后一直活跃在泽州。在实践中,他将唐宋以来的大曲、词调、绕令以及当时北方民间流行的乐曲和上党曲调搜集起来,按其声律高低,归纳成不同的宫调,演唱起来变化无穷,丰富多彩。其创造的宫调对当时的大曲演唱形式是一个突破性发展,不仅在当时北方的学艺界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京都汴梁及宫廷演出也极负盛名,他对宋代杂剧的兴起和中国曲艺及戏剧的繁荣,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从北宋到新中国成立,这种上党戏曲的艺术特征是否出现过大的变化?张建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尤其是基层的民俗文化千百年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后代在建筑、词曲、科技等许多方面甚至有落后于宋代的地方;戏曲表演的对象和功能基本稳定,农耕社会固定的春祈秋报和各种神诞祭祀曲目几乎百年不变,戏曲承载的人性教育和劝化社会的功能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这也是“老演老戏,老戏老演”戏曲现象的本原。

现存的上党梆子剧目绝大多数还是反映唐宋时代生活的剧目,《长生殿》《杨家将》《岳家将》《呼家将》《包公》等戏曲久演不衰,生动地说明了戏曲艺术具有民俗稳定性。

在张建军看来,“上党宫调”本正源清,不存在历史不清的问题。“上党梆子的前身上党宫调,应该源于孔三传时期的诸宫调艺术形式。”

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时,为与省内其他剧种名称一致,“上党宫调”定名“上党梆子”。“上党戏曲中原有的‘昆梆罗卷簧’五种唱腔,被简单化叫做‘梆子戏’,从名称上将综合性剧种变成单一性剧种不妥。”他解释道:这就好比把谷子当做小米一样,谷子有米有谷还有草。现在只说小米,功能用途就急剧缩小了,更重要的颠倒了先后关系,谷子是小米的祖先,小米不可能是谷子的祖先。粗犷古朴的上党宫调作为五种唱腔的“谷子”,显然是昆曲、京剧、梆子等精加工“小米”的祖先,如果把小米当成谷子的祖先,奉昆曲为百戏之祖,硬将上党戏曲往梆子剧种上靠,根据秦腔演变为蒲剧,蒲剧演变为中路梆子、北路梆子的规律,简单地将上党梆子的娘家归结为秦腔,岂不知关中文化圈和上党文化圈基本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很大,历史上除了战国时期秦军发动的长平之战和明末陕西流寇对晋城的劫掠之外,没有和谐的文化影响。所以,上党戏曲源于秦腔说不仅文化界人士不认同,就连上党梆子的演职人员也感觉明显不同。

C “梨园之乡”望圣头

李寨乡因当年李世民在此屯兵而得名。望头村,原名望圣头,望城头。从村名可感觉到,这是对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进行纪念的实物资料。

村内现存的开元宫内,有一通清同治年间《重修开元宫庙碑记》,从碑文来看,上党戏曲的传播途径是由此逐渐传到长治一带,屯留、襄垣等地戏班子都要到开元宫,祭祀供奉的唐明皇李隆基。

“秋罗李寨望圣头,不是唱戏就是赶牲口。”望头村地处古代交通要道——清化大道的交通要冲。这条古驿道,西通陕西、连接洛阳、长安,东经清化(河南博爱)。据记载,唐明皇登基后曾两次回上党,清化大道是必经之路,而李寨正处在这条交通要冲的节点。

唐明皇沿途路过的景观或村庄颇多,为何望头会留下一座开元宫来纪念他?

晋城现存两处文物古迹与唐明皇直接相关:高平长平之战的省冤谷、仙翁庙、骷髅庙;另一处是开元宫。前者乃唐明皇亲临祭祀长平之战之地,后者莫非也是唐明皇亲临之地?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说,还无法断定。

张建军说,唐景龙元年(707年),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即长治),常往上党佛庙道观听法曲,畅游上党地区遍布的梨园之中,常年浸淫上党歌舞艺术。登基称帝后,他又将深爱的上党歌舞艺术带入宫廷,初步形成了中国的戏剧艺术,并因为上党歌舞盛行的神庙剧场掩映于遍地梨园之中,将戏曲艺术专称为梨园。“望头开元宫的出现,正是当年唐玄宗对这方土地影响的一个见证。”张建军说。

“这里百姓的喊山声高亢嘹亮,生长于此的大黄梨清嗓润肺,具有演唱戏曲得天独厚的条件。”多次实地考察李寨人文地理后,张建军在其境内荡气回肠的“沁河第一湾”中找到了答案:

更重要的是这里之所以成为明清时期上党戏曲向外输出的基地,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发音比较符合古代的普通话,也就是符合中原音韵。“李寨望圣头的戏曲能够输出山东、河南、河北,方言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望头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为中国戏曲贡献出了两个剧种:山东枣梆、河北的永年西调。

在河北省永年县现存的清代县志上,记载着200多年前泽州县李寨乡望头村戏曲家田书德在当地传习“上党宫调”的情况。

历史上,望头村有两名著名艺人对外传授上党戏曲作出了贡献:田书德在河北永年一带传戏,创立了河北西调;徐群狗在山东菏泽(故称曹州)一带传戏,创立了山东枣梆。

“这两种艺术出现的传播地点并非偶然,永年、菏泽正是古代泽州商人经常经商的地方。”张建军说,逢年过节,富甲一方的泽商将家乡的戏曲请来演出祝贺;在灾荒年月,上党戏曲人出来投靠在外的泽商,不仅解决了艺人的生活困难,而且繁荣发展了当地文化艺术。

据现存舞台题壁记载,望头村在清嘉庆年间有2个戏班,道光年间有6个戏班,同治、光绪、宣统年间仍分别保留着1个戏班,民国时期有4个戏班。“这些戏班往往是梨园世家,代代相传,有的已传至五六代,这与历史上记载的专门的乐户制度规定世代从艺有一定关系。”与郭培红同村并在民乐剧团的郭胖胖,出身于梨园世家,如今年近八旬,传到她已经是第六代人了。“专门的乐户,专门的家族班社,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传心授和刻苦钻研,形成了望圣头村在戏剧业的优势地位和卓越品牌。”张建军说。

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和经验积累,望头村戏曲界名人辈出,据统计,历史上较有名气的演员就有125人。这些戏曲名家流动唱戏的范围多数在上党地区,泽潞二府13县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由此证明,泽州是上党戏曲的发源地,望头村是当之无愧的梨园之乡,其古老程度和流传有序在全国十分罕见。而清道光年间建成祭祀戏曲祖先神的开元宫,标志着上党戏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上党戏曲行会在此诞生,说明了望头村在戏曲界领袖的文化地位。

每年正月初一五更时分,所在地的唱戏人家都要到“开元宫”敬神。每年正月初六到十六,上党各地戏班子都要到开元宫祭拜祖师爷,以保一年演出顺利,诸事如意。并把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唐明皇生日)定为搁班日,已订合同到此为止,来年重新开始。

D “李寨有戏!”

望头村原有一座精致的舞楼,可惜在战乱年代被毁。后来,开元宫得到修缮,前来的游客在悬挂着“梨园圣祖”匾额的正殿前廊立柱上看到一副楹联:“唐朝李隆基潞安别驾喜闻新生或曰上党歌舞先梨园;宋代孔三传汴京名伶创诸宫调难怪泽州音韵冲瓦舍。”这副曾经在被毁的戏台上的楹联,充分肯定了上党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地位。

3月30日和31日,由泽州县17个乡镇参加的《谁不说俺泽州好》“魅力乡镇”电视竞演初赛,在省城太原举行。在《乡镇魅力》环节中,有神秘嘉宾代言。作为李寨乡的形象代言——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出现在台前时,李寨的目的不言自明。

“从娘胎里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白燕升,他的上辈子、上上辈子都喜欢戏曲,父亲是十里八村的戏师傅,肚子里有百八十出戏曲。初亮央视荧屏就坐稳了《九州戏苑》主持人的白燕升说,或许冥冥之中,戏曲就是他的宿命!

做了20年戏曲节目主持人后,为了参加《谁不说俺泽州好》电视竞演,白燕升专程前往李寨,放眼壮美的四十里沁河峡谷,观赏美不胜收的四季田园风景,感受如世外桃源般的清新幽静,找到了与李寨的心灵契合点。

“舍我其谁?我不代言谁来代!”白燕升豪气顿生:“有道是:高不过太行山与天同党,美不过家乡戏五种声腔。上党梆子粗犷、豪放又悲恸苍凉,非常符合这一带老百姓的性格特征。李寨乡具备了诞生上党梆子的诸多条件,祭祀梨园始祖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宫’就建在李寨乡望圣头村。一个偏远山村,居然能出那么多的戏班,了不起!尤其是近些年,上党梆子又诞生了五朵‘梅花’、40多朵‘杏花’数朵‘小梅花’,戏曲之花常开不败!”

谈到李寨未来的发展,白燕升饱含期望地说,要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优中选优,借鉴外面先进的模式、经验,精心打造一两个景点。对外招商引资,宁精勿滥。尽管李寨发展乡村旅游业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但他话中有话:“李寨——有——戏!”

如今,《谁不说俺泽州好》总决赛即将擂鼓登场,白燕升代言的李寨乡已入围前三。“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未来的李寨将是中华戏曲生态体验园。”7月21日,李寨乡党委书记郭华英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时表示:“从概念定位上来说,中华戏曲生态体验园不是一个单一的围墙式的戏曲文化展览馆,而是与70平方公里的李寨全域生态乡村旅游业态深度融合,以戏曲梨园文化为主线条,立足于山西走向全国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他举例说,在中华戏曲生态体验园将设有收集到的全国100余种剧种的戏曲文化展示区;有20公里长的脸谱长廊,目前已经完成2公里;在园区内涉及到吃、住、用、玩的等等都有戏曲文化元素。据他透露,目前中华戏曲生态体验园项目已经全面开始实施。

本报记者 李吉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