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最有名的一句(忆秦娥.萧声咽与忆秦娥.娄山关)

毛主席和李白都曾写了一首词,词牌名都叫忆秦娥,都影响巨大,李白的该词流传至今已经1300年,传唱不息,是其代表作之一,很多人在遇到这两首词时,对其异与同,高与低,发表了各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视野和气魄,意境与画面,主席的词明显强很多,我们不妨来看看。

《忆秦娥·箫声咽》

唐 ·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最有名的一句(忆秦娥.萧声咽与忆秦娥.娄山关)(1)

《忆秦娥·娄山关 》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最有名的一句(忆秦娥.萧声咽与忆秦娥.娄山关)(2)

《忆秦娥·娄山关 》是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也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传诵至今,激励过一代又一代国人,尤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被国人无数次引用和传唱。该词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该词上阙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一气呵成,色彩对比与情感对比强烈,堪当精品,篇幅虽短,但气势雄魄,慷慨悲烈,激情满怀,催人奋进。

唐代诗仙李白早在一千多年前,也写了一首《忆秦娥.箫声咽》,两词相比,李白的这首词其意境气象不大相同,李白的《忆秦娥》悲惋凄凉,忆古伤今,丝毫没有雄浑壮阔的气魄,更没了苦战胜利后三军尽开颜的喜悦,也没了李白一贯的豪迈气概,该词写于天宝年间后期,当时大唐虽歌舞升平,但内部已危机重重,政治腐败,奸臣当道,经济凋敝,百姓困苦,大唐已全无盛唐时的气度与景象,该词写出了当时长安与大唐的萧瑟与凄冷,同时作者也借景抒情,借古伤今,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悲凉和愤懑。不久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玄宗逃往四川,大唐由盛转衰,走向没落。

毛主席写《忆秦娥.娄山关》的背景是,此时的他和红军仍被30多万敌军重重围困,形势严峻,在他的带领下,红军调整了军事方针与路线,冲破了敌人设置的一道又一道包围圈,正在由失败走向胜利,正在由衰弱走向强大,整个国家与民族也在他为首的共产党的带领下由弱转强。而李白写《忆秦娥.萧声咽》却写在安史之乱前,大唐由治到乱,由兴转衰的关键时期,李白目睹了这一切,心中焦急而又无可奈何,因为一生政治失意的他早就被驱离出了长安,远离了政治中心,此时的他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穷困潦倒,这样的处境与主席当时的环境与阶段大相径庭,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李白只是一名失意的文化名人,在政治上无足轻重的诗人,李白一生都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能济世安民,能一展抱负,他是希望融入当时的封建制度,无意改造旧世界。而毛主席却是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一代伟人,他是要打破旧秩序,创建一个新中国,两人在身份、格局、经历、胸襟等方面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写出的诗词意境与气势自然不同。但主席写这首忆秦娥时应该受到了李白《忆秦娥.萧声咽》的影响,这一点的到了大多数专家的默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