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最宏伟寺院(古建探微荟福寺)
荟福寺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内,俗称东大庙。这座古建筑群有天王殿、会经殿、供佛殿三个主体工程,雄伟壮丽,庄严肃穆,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巴林右旗最大的喇嘛庙。
荟福寺山门
据历史记载,该寺在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乌匀衮王爷初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固伦荣宪公主扩建了“荟福寺”,此寺又称“哲衮呼和格日苏模”,民间也称“巴晶苏模(虎庙)”,据传说康熙皇帝巡幸巴林看望女儿时曾在巴尔达木哈拉山(现巴彦汉山)的松林中猎狱一只斑斓猛虎,这只虎皮后来内充白草,眼嵌玻璃球,栩栩如生地供在寺中,这便是“虎庙”一说的由来。
荟福寺现存建筑160余间,以均衡的形式,按正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封闭式建筑群体。一进院前殿(山门)东西配殿,正殿称大雄宝殿:二进院东西配殿,后大殿称“哈日欣杜岗”,后大殿东西耳房,前后两进院由青砖砌筑高3米围墙,山门前汉白玉雕刻狮1对;长16米,高4米的影壁1座。寺前广场由2米高石垒勾缝扣花岗岩帽围墙。山门为正门、两边设耳门,东西墙中部各设便门。
荟福寺·宗教建筑
入山门为第一进院。由大雄宝殿为正殿,建筑结构为重檐歇山式。大殿面阔、进深均为7间,通高18米,为寺内建筑主体。大殿顶部宝刹金碧生辉、鸱吻鬃飞卷、背兽玲珑、十分状观。大殿内外彩绘与壁画相映,绚丽多彩。东配殿称“达玛金”殿,西配殿为观音殿,均为3间,檐下天窗部位彩绘壁画。第二进院有后大殿“哈日欣杜岗”为正殿,东西耳房和东西配殿等建筑。
后大殿重檐歇山式。面阔进深均为5间,前檐接卷棚3间。供奉后大殿内佛像有:正位为佛祖释迦牟尼、黄教创始者宗喀巴以及长寿佛,三世佛、绿渡母、白渡母、十八罗汉、吉祥天母像等。二进院中藏式喇嘛塔2座。西侧塔名“根丹银达木”,建于1935年。东侧塔名为“章楚朝尔敦”,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石塔前各摆放着铜质大锅一口,锅口直径均1.69米,高均0.88米,制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后大殿前汉白玉狮1对,石雕香炉1尊。
寺内佛像
天王殿下五间,楼三间,建筑面积2762平方米,殿内两侧立着四大天王力士塑像,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吒,藏名伊呼霍尔苏荣,身绿色,是乐神领袖,手持琵琶为法器,护持东国土。南方持国大王,名叫毗琉璃,藏名帕克济布,身青色,能使人善根增长,双手持宝剑为法器,护持着南方国土。
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藏名占密桑,身红色,是龙祥的领袖,手持一龙为法器,常用净天眼观护着西方国土的百姓。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藏名那目太斯列,身白色,福德名闻四方,以右手持宝剑,左手持银鼠为法器,护持着北方国土的百姓,四大天王的法器寓有吉祥之意。本殿1989年7月17日开光供奉。
大板镇·荟福寺
荟福寺喇嘛最多时达700多人。1762年清朝雍正帝赐“哈日欣杜岗”(后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普觉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门楣上方。1786年清朝乾隆帝赐大雄宝殿(前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荟福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面檐下部位。
荟福寺,大部分建筑布局完整,壁画保存尚好,成为塞外草原远近闻名的古刹以及佛事活动场所,同时,那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宗教、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