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有哪些原生态村庄(天台北山峡谷里的村庄)

天台有哪些原生态村庄(天台北山峡谷里的村庄)(1)

几个搞艺术的朋友向我聊起,想体验一下自然原生态生活,询问去哪里采风最好。我就向他们推荐天台北山的那片大峡谷,还有峡谷中的村庄。

探寻与发现

绿茶与绿竹簇拥的大峡谷

时近清明,峡谷一片春意盎然。山民忙碌的时候,却是摄影的最好时机。何况峡谷的茶叶名声在外,这是浙江最早种茶的地方,也是日本和韩国的茶祖所在地;这里是一片广袤的竹海,连绵几十里都是摇曳的毛竹;茶书记载,苏东坡让人断天台山中毛竹,取竹沥水斗败蔡襄二泉水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春风吹拂,竹梢攒动,犹如群舞,更有诸多的石头木屋村舍点缀其间,该是江南山地的绝胜和秘境啊。朋友被我说动了,一行人驱车直奔大峡谷而去。

车出天台城,绕过盖世奇观的赤城栖霞和道教胜地桐柏,进入石梁镇的地界,龙皇堂大兴坑有三岔口,车往东去,经双溪岢头。往左去华顶,往右则去双溪天封外湖大同。从岢头依路而行,两旁所及都是列队的毛竹,宛如迓迎。

双溪村:受史地大家齐召南“点赞”

华顶是天台山主峰,双溪村依偎其下,海拔也有千米。天上下着微雨,流云起于村后竹林之间,将华顶峰抬升于空中。村后竹林旁,有大片的茶园,此间出产茶叶与华顶茅篷品质相同,因茅篷出产的茶很难得,所以人们便高价收买双溪茶。双溪是最适合品茶的村庄,茶叶都是山民传统手工揉捻的,用松木炭火炒烘,自然蕴含着山林的特有味道。山民或有为茶树播放梵呗音乐者,茶事之中更富禅家韵味。

双溪是高峰下的小小平地,为高士隐逸宁静佳处。曾著过《大清一统志》和《水道提纲》的史地大家齐召南就有咏赞此村诗句:“前溪后溪流向东,前山后山矗碧空,山环水汇得平地,双溪山房当其中,吾友新迁非旧卜,古书应向名山读”,齐召南博学鸿词,更喜爱此间风物,陶醉怡神:“村落寒多雪未消,几树桃花夹茅屋,居民采药兼采茶,沿山万顷森修竹”,与我此刻的心情甚为契合,“若问扪萝造访期,期在明年春笋熟”,而今,清明即将来临,峡谷里的茶叶春笋也神速生长,远道而来的客人啊,我款待您的唯有山中的清茶和竹笋烧肉了……

天封:霞客游记第一村

进入天台的第一个落脚点。他两次经过这里,都是从宁海过来的,路过毛竹篷村,然后在这里住宿,“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第二次,他寻不到上拜经台的路,误登东峰望海尖,竟然转到外湖村那边去了,后来发现走反了方向,往西才得正路返回。

双溪之水沿着公路尽情流淌,平和,雅畅。激越的流声,把我引领到天封村。天封村的所在,也是华顶峰下的小盆地,五马回槽,一桥横渡,双涧襟前,地势开阔,大旅行家徐霞客说此间乃是“天台幽绝处”。我们把车子停在村庄对面,漫行田间小道,仰望华顶最高峰拜经台犹如天际。拜经台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拜读《楞严经》的地方,东面的学堂岗,也是因李白读书堂而得名的。当年大诗人李白结草庐居住在拜经台上,吟诵着《天台晓望》,“天台临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这就是一首游仙诗,也算潇洒飘逸的寄兴之作,可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媲美。

天封村后,拜经台下的石笋山,半身隐没在云雾之中,为道书《云笈七籖》所载的中国道家第十四福地灵墟山所在,古时有白云先生隐居于此。白云先生姓许,名紫真,曾传授王羲之永字八法,是故华顶山有王羲之墨池和黄经洞,国清寺有独笔鹅字碑胜迹。天封寺和华顶寺都是智者大师开创的道场,寺外有磐陀石,传说智者大师听老叟言,师遇磐石即止,于是就在此卓庵修行。天封寺为天台宗名刹之五,被隋炀帝封为“灵墟道场”,是故山间百姓以天封名之。此寺宋代时重修,大诗人陆游专门写了碑记,云,“予尝患今世局于观人,妄谓长于此者必短于彼,工于细者必略于大,自天封观之,其说岂不浅陋可笑也哉!”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天封寺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留下山门前的两个石鼓和一座宋代石拱桥,还有桥头北端一棵上了年纪的榔树,破败景象让我扼腕叹息。

在《徐霞客游记》开篇中,天封是他

竹海回环外湖村

外湖村附近确有东峰望海尖等处。自华顶至望海尖约二十里,途经东峰。倘若沿天封溪东行,过毛竹蓬村转东,越两座石拱桥,即登岭五里东峰弄岭,即至外湖村。驾车沿着公路蜿曲行进,绕一个大弯,此弯为大坑斗,其上就是灵墟山和拜经台。此间峡谷的竹林,气势宏大,尤为壮观。

在大峡谷诸多村庄中,外湖村算是最大的一个,风景纯粹。前山若水牛耸脊如笔架山,水口若黄狗盘地,其后山主脉为学堂岗,右手是双丘岗,四周群山围起,同是山顶小盆地,村里人口最多时曾有四五百人,全村除了一户姓周外,其余皆清一色姓胡,祖上是从峡谷东边的宁海迁徙过来的。因为青年人都出去了,村中留守的不上百人,但此间竹林比天封村更加茂密,气场更大,氛围更好。村庄海拔高度与双溪不相上下,但较双溪偏僻,所产竹笋的品质乃山中最优者。清明前后,村人全都倾家而出,上山挖笋,而村后原来面积很大的茶山就搁在那里,疏于管理荒废了。地里还在种一些洋芋番薯和其它蔬菜,随处可见的都是竹篱笆。因为这里山高气寒,蔬菜稻谷只能种一季,夏季才能吃些新鲜的,冬天的就吃菜干和笋干,当然还有腊肉。这里夏天里避暑,穿行竹林,俯瞰峡谷,仰望华顶,听蝉鸟作歌,蛙声伴奏,尤其惬意;到了冬天,则可以围炉闲话,竹林赏雪。村里人在房间地中央挖出一个坑,周围用砖石砌好,是谓火塘,可叠柴架火取暖烹茶,围坐闲话,互致和谐。外湖村的雾凇雪林,尤其圣洁超然,明净纯粹。许多毛竹都结了冰,弯着腰,宛如作揖鞠躬。但是一起风,毛竹一扭身,竹节就爆裂了,农户的损失也大了,唯一的办法就得用钩刀将竹梢钩掉。

从上深坑到田岗岭

外湖行政村下属五个自然村,岩头厂,上深坑,横路和小馒头。后来横路小馒头并到东峰村里。东峰村是山顶上小盆地,东边为寒风缺,东风特大,所以也叫东风,缺口出去就是幽深大峡谷。因为与宁海毫无遮拦,这里收到的手机电视信号是宁波的,打手机要漫游,只好跑过靠近外湖村的山冈打。自东峰村北行下岭就到上深坑,有四户人家,两户在溪上游对岸,几间石屋,风貌非常古朴原始,须走过一座上了年份的石拱桥,边上还有一个笋厂,另有一户在下面溪边里,是个三合院,还有一个三合院则在半山腰的竹林和梯田之间。以前这里没有通公路,到外湖村得上岭,肩挑手扛,十分不便,新近实现村村通工程,才有机耕路电力直接进入,但是村里人大都出去了,石屋也几乎成了空巢。不过出笋的季节,或驴友徒步到这里的时候,才热闹一阵子。

上深坑村看起来似乎在谷底,其实比它地势低的村庄还有好几个。机耕路到上深坑溪边就戛然而止了,大家把车子一扔,在竹林里穿行,横走三四里,见到好几个笋厂,都是用竹帘为墙壁,竹子为屋架桁椽,以竹箬叶覆顶,已经有笋农赶骡而来,准备居住,做产笋的前期工作。我们沿山坡而下,到田岗岭村。此村只有一户人家,姓张,有五个兄弟都在外面生活,仅留一个姐姐在家留守。当竹笋季节到来之际,几个兄弟都要回来干上一阵子。清明前后,他们把鲜笋担到上深坑和下深坑村出售,但担到上深坑比较累,还是去下深坑方便。

有些来不及出售的竹笋,笋农将其修整一下,高手挥刀去壳,四下完成,放在“淘蒸”里加盐煮上七天,然后放在竹帘上,或烘焙,或晒干,其成品紫红色,大小如茄子,称为“笋茄”,等待客商上门收购。这笋茄纯原生态加工技艺成为市级非遗;山中的笋茄烧肉则成为了浙江地道名菜。

田岗岭村对面的野猪坪也有几个笋厂,清明后为出笋旺季,笋农们就整天住在笋厂里,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上山采挖加工连轴转,不分昼夜。否则竹笋生长速度奇快,不几天就成了大毛竹,收入大打折扣的。野猪坪和下深坑也是通公路的,但田岗岭村没有,挖笋还得肩挑手扛,苦不堪言。所以五村村委会出面,要求上级批准修通上深坑经田岗岭到下深坑的公路,这样可以给林农得到方便实惠,同时还可以形成一条交通旅游环线。

田岗岭村是浙东大峡谷的腹地,真正是秘境里的村庄,来自上海江苏以及绍兴宁波台州等地的徒步者纷至沓来,他们沿溪而上,可以到田岗岭和上深坑外湖,直达华顶。

下深坑、麻珠潭和银板坑

在田岗岭村沿着谷底沿溪而行,山随溪转,林木苍翠,溪水清澈,宛如九寨。下深坑村坐落在溪边的转角处,石屋非常原始,谷底的气温比外湖村低三四五度,屋前屋后和路边都开满了黄黄的山花,公路边,屋檐下,空地里,都晒满笋干笋片笋丝。公路再往下延伸,就到麻珠潭村。此村在溪的北岸,村前有深邃的三个龙潭连缀在一起,宛如珠链,尤其清幽。麻珠潭通公路后,竟成了一个旅游热点,几乎每户人家都办了农家乐。

我对朋友们说,这大峡谷中的村庄统称为五村,其实不止这个数,大大小小有十八个村,上王马,王木坑,筲箕湾,大屋背,董家坑,每个村一两户三四户七八户不等,很分散,都是天台管辖的,有些坐落山腰,有些坐落谷底。大峡谷中能看到宁海的村庄只有逐步村一个。它与董家坑两对岸,尽管是几百户大村,但孤零零地坐落半山腰上,离谷底很远,逐步村北边五里过的银板坑村,也是天台管辖的,原来是新昌飞地,俗名岩板坑,村前全是悬崖绝壁,以前仅是一条崎岖小道相通,公路也通了没几年,在这里开车,每个人都感到惊险,提心吊胆的,路外面就是几百米高的绝壁悬崖,峡谷深不见底,云遮雾罩,对面山峰出没云雾里,树木欲飞,如墙上垂直挂起的一幅画。银板坑的村民是从南京逃难过来的,过去村里人说的是南京话,对天台人说的是天台话,对宁海人说的是宁海话,对新昌人说的是新昌话,一个小山村有四种方言,倒是很特别的文化生态。银板坑与大屋背村对望,尽管近在咫尺,呼喊即应,但是走过来,还是花上大半天的。

大峡谷中的村庄,就好像天堂一样,洁净自然,好像桃源仙境一般。朋友也真正地羨慕起我,能拥有这么美妙的村庄,想与我一起同住石屋,在我所有的四个山头的每棵毛竹上,写下我们各自的名字。

来源:中国台州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