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馆地点开放时间主题特色(重现海丝遗韵)

海丝馆地点开放时间主题特色(重现海丝遗韵)(1)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海澄萃贤坊。

海丝馆地点开放时间主题特色(重现海丝遗韵)(2)

修缮后的晏海楼。

本报漳州讯 (文/图 特派记者 黄树金)近日,来自北京、厦门、泉州以及台湾地区的60多名专家学者,聚首龙海,考察了海澄月港“海丝”文化遗址。记者获悉,从龙海市政府开始恢复月港海丝遗迹历史风貌至今,前期工作已进行9个月,计划投入1.6亿元,并建设一座“中国月港白银博物馆”,其中包含白银时代博物馆、东方月港博物馆、海商博物馆、帆船博物馆。

现状

月港多处古迹

已被列为申遗点

经过数百年沧桑巨变,古月港虽早已风光不再,但还是可探寻到一些遗址。保留比较完整的有晏海楼、城隍庙、文庙、萃贤坊四处遗址。而明朝月港街市、对外贸易码头、溪尾铳城、观海寺等遗迹遗物却寥寥无几。原有的七个商市中仅存有临江古街、帆巷古街的几间明代原貌旧店,其余都在不同年代湮灭;原有七个对外商贸码头中也仅剩饷馆码头,溪尾码头还依稀可见。

龙海市月港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智猛说,晏海楼、观海寺、孔庙、城隍庙、萃贤坊等一批遗址仍是古月港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也是探索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2012年,国家文物局确定龙海以月港遗址七个码头和两条古街为申遗点,与华安东溪窑遗址、平和南胜窑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与泉州、福州、宁波、广州、扬州、蓬莱、北海等九个城市,联合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年11月顺利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改造

拆除废弃建筑

恢复历史风貌

龙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劲东告诉记者,龙海市不仅大力研究月港历史文化,还对月港进行规划,准备对现有传统风貌的建筑进行修缮,修旧如旧,恢复古月港的风貌,以侨为桥,让更多的华侨华裔看得见“乡愁”。记者看到,海澄镇正组织干部对月溪两岸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将拆除废弃设施及建筑,增设配套公共设施、景观绿化等。

记者了解到,月港历史风貌综合项目东至海澄镇大众北路,西至豆巷村普贤码头道路,南至208省道,北至九龙江南港南岸,共分为四个标段,分别为:第一标段观音亭片区、第二标段临江古街片区、第三标段月溪两岸片区、第四标段古码头遗址公园片区。其中“月溪两岸”项目整治是月港历史风貌保护区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月溪两岸的传统建筑进行恢复与结构加固,对新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并恢复临水吊脚楼风貌;恢复遗址建筑样式,原址重建督饷馆。按照规划,月港历史风貌区二期工程将建一座“中国月港白银博物馆”,其中包含白银时代博物馆、东方月港博物馆、海商博物馆、帆船博物馆。

【背景】

福建古代

“四大商港”之月港

十五世纪末期至十七世纪中期,随着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位于龙海海澄镇的月港一度成了“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贸杂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产”的外贸通商港口,被誉为“闽南一大都会”、“小苏杭”。当时的月港拥有18条通往东西洋的航线,与东南亚、南亚和东北亚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并且以吕宋为中转站,与欧洲一些国家进行间接贸易。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古代“四大商港”。直到清初,为了统一台湾,实行迁界海禁,直接导致月港衰落,取而代之的则是厦门港的崛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