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水护田将绿绕)
在东平县东平街道石马村南的旭丰片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绿油油的麦田,波光粼粼的水面,葱茏郁郁的林木,林田相间,田水相依。近年来,东平县通过独特的“上粮下鱼”模式,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涝洼地,绘就了一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生态美景。
“上粮下鱼”模式让涝洼地变身丰产田
旭丰片区所在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是整个东平县地势较低的一片区域,原来这里是成片的涝洼地,芦苇遍地、蒲草丛生。多年来这里一直开发利用不利,用当地人的话形容,“这里养鱼水太浅,种地十年九不收。”直到2017年以来,东平县利用上级扶持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对整个片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整体改造,因地形来布局,因土质来划分,先后改造出20口精养池塘,约460亩水面,300余亩土地,改造出了“上粮下鱼”的独特生态模式。
东平县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李文启介绍,项目在建设之初,首先在低洼处开挖蓄水建做池塘,在台面垒土整理为耕地,水面用来养殖水产品种,台面春季种植小麦,秋季种植玉米或大豆,通过项目改造,水和土地合理充分地利用起来,既改造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经济效益。目前,农场主要从事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鲂鱼等品种的养殖,年产优质水产品500余吨;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并种有杨树、樱花、千头椿等绿化苗木1.3万多棵。
种养结合实现生态社会双效益
规整的池塘和耕地错落有致,护田林依次排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一片绿意盎然与诗意韵味在这片湖光山色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实现规模化,为了达到生态高效、节能环保养殖模式,项目通过池塘整理改造、水泥护坡、新建水泥路、砂石路及米径水泥管洞,建设监控室、检验室、档案室、展示厅“三室一厅”及所需配套设施,改进给排水系统,购置增氧、投饵设施等。“目前项目主体已经完工,整体完成后,可建成标准化池塘460亩,发展黄河鲤、乌鳢、小龙虾等名优品种的标准化养殖生产,平均每亩可增产优质鱼200公斤,共增产92000公斤以上,可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旭丰(片区)生态家庭农场场长刘树海介绍。
该项目形成的种植规模化和养殖产业化还带动了饲料、运输、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拉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改善水质、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全方位修复擎起一方碧水青川
生态修复成果几何?可由生态多样性来验证。在东平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内林木葱茏耸立,麦田绿波随风摇曳;水清岸碧,鱼翔浅底;群鹭栖息,野鸭游戏,水鸟翩翩起舞。这一切得益于东平县抢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全方位修复为理念,保护生态多样性,擎起一方碧水青川。
近年来,东平县围绕东平湖大生态带建设,规划实施18个大项目、61个子项目,包括环湖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5大类,总投资32.0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6亿元。截止目前,已完工的子项目16个,总投资4.1亿元,其中大汶河东平湖自然生态带建设工程项目4个、大汶河下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2个、环东平湖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项目1个、环东平湖周边农用地整治项目6个、畜禽养殖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1个、东平湖生态扶贫项目1个、东平湖渔民搬迁安置社区环境治理项目1个。
接下来,东平县将持续加大工程推进力度,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加强工程全面统筹。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三大”工程社区(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世行亚行支持项目紧密结合,整合政策资金,切实把项目做优、做实、做精。把工程推进作为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切实把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努力建设泰山大生态带、促进生态文明永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