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

如果没有眼下的疫情,乌南幼儿园的青年教师们应该在龚敏园长和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刘芳的带领下,造访他们敬爱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并当面聆听她的教诲。龚敏和于漪之间的书信往来两年前得到了晚报夜光杯的报道;上海市教育基金会和上海市地方志办的领导们也在热情促成中。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

疫情前,乌南幼儿园团支部举行丰富多彩的线下主题活动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

去年10月,乌南幼儿园举行人民教育家于漪回信一周年主题活动,龚敏园长发表主旨演讲

然而疫情来了,乌南的幼教工作者一方面全力提升网课质量,积极维护幼儿家庭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祈福人民教育家安然度过特殊时艰之际,谋划以读诗表达敬意。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3)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4)

今年五四前夕,乌南幼儿园团支部以线上读诗方式迎接建团百年、致敬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

5月,向来是诗歌和鲜花绽放的季节。今年5月4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百年华诞。5月2日,人民教育家于漪也情系后辈,专门提笔写下精致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面对当前防疫重任,发扬五四担当精神,在为人民健康、安全作奉献中焕发绚丽的光彩”!乌南青年顿受鼓舞。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5)

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创造性地开发诗歌的美学作用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6)

人民教育家于漪5月2日写下的五四寄语

关于诗歌教学对学子情操涵养的作用,于漪前辈早就进行了探索并在多个名师培训基地进行过实证示范教学。被晚辈教育工作者记录下来的于漪诗歌教学的核心法宝则是:“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熏陶学子的性情,激荡学子的情感比较、鉴赏、运用,让学子与诗人产生时空、情感共鸣,同时注重教师在和学子的互动中形成语感。”语感,包括诗歌的节奏、朗诵的韵味和课堂活动的效果回味。

经过和龚敏园长的多次沟通,并征求了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多国留学生的意见,乌南团支部确认为人民教育家诵读九首近现代知名诗歌作品,并启动红五月乌南国际诗歌鉴赏月系列活动,拉开迎接建团百年华诞序幕。

这九首作品的篇名和诗人分别是:海子(中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女诗人舒婷(中国)的《致橡树》;食指(中国)的《相信未来》;普希金(俄罗斯)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雪莱(英国)的《西风颂》(节选);兰波(法国)的《牧神的头》;惠特曼(美国)的《骑兵过河》;阿多尼斯(叙利亚)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节选)》;加莫内达(西班牙)的《地质学》。其中,除了普希金和雪莱为近代诗人,惠特曼为现代诗人,其他都是当代诗人。国别和文化选择上,考虑到了联合国五常和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影响要素。

在这些诗歌诵读和介绍的形式上,有网课、教师研讨、专家撰稿说明、乌南应届毕业生家长和孩子的亲子阅读、乌南社团代表视频诵读、青年教师演绎和乌南团支部组织生活即线上交流朗诵,可谓丰富多彩,体现诗歌文化特有感染力。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7)

方文辕同学介绍阿拉伯经典诗歌作品

乌南团支部书记、青年教师沈烨锋,和参加主题活动的大班同学方文辕线上共同朗诵了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1930年生于叙利亚海边一个小村庄。有记忆开始,他就在田野里干活;帮助父亲摘果子、种地、晒鱼干和补鱼网,长大后还要外出打渔和修补渔船;就是没机会去学校读书。他的父亲,贫寒中坚持用阿拉伯古典诗歌来传授他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直到有一天,他在树下的睡梦中作了首诗,献给叙利亚独立后的首任共和国总统。

这个梦,在他14岁时惊人地变成了事实。他真的见到了在其家乡巡视的总统,总统对他创作的爱国诗歌大加赞赏,并承诺国家资助他上学深造。于是,他得以进大学攻读哲学。1956年,他来到当时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他受到深厚的文化滋养,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办诗歌刊物,并深入民间和各图书馆、博物馆整理出大量因战乱而被忽视的各年代诗歌作品,编纂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大卷《阿拉伯诗歌选》。后来黎巴嫩不幸陷入全面内战,他又被迫移居巴黎;再次目睹了祖国多年被美军入侵而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于是,在巴黎他用阿拉伯语创作的诗篇总是充满着忧虑、悲伤的感怀情绪,但又在怀恋中体现出绝望中的昂扬斗志,旨在唤醒世界对阿拉伯苦难的重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就是阿多尼斯代表作,“花园”在他炙热的内心中就是他的祖国。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节选)

阿多尼斯(叙利亚)

孤独是一座花园

但其中只有一棵树

绝望长着手指

但它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

太阳即使在忧虑的时候

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

死亡来自背后

即使它看上去来自前方

前方只属于生命

疯狂是个儿童

在理智的花园里

做着最美好的游戏

时光

在欢乐中浮游

在忧愁中沉积

遗忘有一把竖琴

记忆用它弹奏无声的忧伤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

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向我袭来的黑暗

让我更加灿亮

独孤

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

在沈烨锋和方文辕共同诵读后,大家最欣赏的诗句是——“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灿亮!独孤,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龚敏和我都很高兴大家能够成为阿拉伯经典诗歌的知音,何况阿多尼斯的家乡也是玫瑰的故乡。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8)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9)

乌南幼儿园余佳老师讲述英国诗人雪莱的故事

乌南幼儿园的科研骨干、徐汇区新长征突击手余佳老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还获得过徐汇教育系统的骏马奖、耕耘奖和上海市绘本朗诵大赛特等奖。这次乌南国际诗歌鉴赏月,拥有语言天赋的余佳为大家朗诵了英国诗人雪莱的名篇《西风颂》;这首她大学时代就十分熟悉的作品。

西风颂(节选)

雪莱(英国)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哪怕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

风啊

冬天既快来临

春天难道还远吗

余佳告诉我们:这首诗其实上是写秋天的,但200多年前的欧洲诗人经常有悲秋情结、即认为晚秋会带来严酷的冬寒。但是雪莱诗作的横空出世,颠覆了欧洲诗坛的传统认知。《西风颂》是雪莱1819年旅居意大利期间的作品,作为他的登峰造极之作,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诗人赞美西风,准确有力地抒写自然景象,象征当时欧洲斗争现实,寄托心中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所以,马克思称其为“彻底的革命者”,恩格斯赞他为“天才的预言家”。1822年7月8日雪莱不幸遇难于海上沉船事故,年仅30岁。200年来,雪莱的名篇和名言鼓舞了无数的革命者和爱国者。包括在抗击疫情的两年前武汉保卫战和今年倒春寒的上海保卫战中,一线勇士们往往用雪莱名言激励自己、鼓舞孩子——“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余佳还认为:五四前夕,上海社会面正在清零,而社会面亲邻更感人!

其他作品的朗诵者分别是: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0)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1)

王以茉、张相儒兄妹和父母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2)

乌南幼儿园大二班王以茉、张相儒龙凤胎兄妹和爸爸张驰、妈妈王琳琳朗诵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3)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4)

张亦晨和妈妈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5)

大四班张亦晨和妈妈王晨朗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6)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7)

赵天墨(左一)和哥哥、父母一起朗诵《牧神的头》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8)

大三班赵天墨和哥哥赵澍砚(乌南校友)、爸爸赵晓鸥、妈妈胡肖琼朗诵兰波的《牧神的头》。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19)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0)

刘墨梵和父亲一起朗诵《骑兵过河》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1)

大四班刘墨梵和爸爸刘鹏朗诵惠特曼的《骑兵过河》。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2)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3)

朱治和父亲一起朗诵《地质学》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4)

大一班的朱治和爸爸朱翃朗诵加莫内达的《地质学》。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5)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6)

秦义云同学朗诵舒婷代表作《致橡树》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7)

最后,建襄小学四年级秦义云同学朗诵舒婷的《致橡树》,同时也献给乌南幼儿园比翼双飞的青年教师伉俪——沈烨锋和王佳怡老师。

写给于漪老师的信 这家幼儿园为于漪读诗(28)

推迟婚礼、投入区域抗疫第一线的王佳怡(左)沈烨锋伉俪

这对新人积极参与社区抗疫斗争而两次推迟了婚礼,目前他俩正并肩作战成为支援第一线的志愿者!但愿在新学期的金秋时节,我和秦义云能吃到新人的喜糖。而这诗句是多么优美: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编 辑 | 小 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