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的底气所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易小刚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机器人在4万平方米的厂房中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装配、涂料、焊接零部件,两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穿梭在各作业区之间自动上下料……不久前,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
对执行总裁兼总工程师易小刚来说,无论是挖掘机、旋挖钻机,还是混凝土泵车、港口起重机,一台台畅销海外的设备背后,是三一工程师们几十年来矢志不渝的创新。
在他的记忆里,很多科研硬仗都是围绕“卡脖子”难题展开的。
时针拨回到2005年。当时,的拳头产品混凝土泵车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开始批量出口。然而,正当企业踌躇满志“走出去”之际,国外供应商却突然以“自身产能不足”为由,拒绝向继续提供生产混凝土泵车所必需的高强度复合钢材。订单近在咫尺却难以供货,企业急坏了。
担子落到了易小刚肩上。他发现,制造混凝土泵车需要的钢材,需要能够承受960兆帕(MPa)拉力,而当时国内大多数钢厂生产的主流钢材抗拉强度为300—500兆帕。市场不等人,易小刚马上带着科研团队找遍了国内所有类型的钢材料。最终发现一种添加了“20锰钛硼”的钢材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能达到600兆帕以上。如获至宝的易小刚带领团队以此为突破口,在热处理参数、焊接性能、抗冲击性能等方面开展了密集的实验,最终成功使得替代材料的抗拉性能超过1000兆帕。
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个。易小刚和他的团队们,一次次攻坚克难,通过自主创新,获取了技术专利,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我们依然向国外供应商进行采购,但出发点是对方的零部件必须物美价廉,因为中国人有能力自己生产所有的关键零部件。不断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易小刚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