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阻滞能否缓解肾功能(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重构膀胱功能的作用机制)

骶管阻滞能否缓解肾功能(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重构膀胱功能的作用机制)(1)

文题释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脊髓损伤后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和逼尿肌及括约肌协同运动失调,患者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

阳极阻滞电刺激技术:其原理是用阴极电流刺激神经纤维,将使神经轴索的膜外电位降低,逐渐增大刺激电流,膜电位将超过兴奋的阈电位发生去极化,激发一个动作电位,向远近2个方向上传导。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可以改善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但其具体分子机制未明。

目的: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蛋白功能角度对膀胱逼尿肌内神经递质受体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进行分析,探讨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重构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电刺激组,每组10只,其中脊髓损伤组和电刺激组采用脊髓夹闭法建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电刺激组采用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300 μs,1.05 mA,20 Hz,ON 5 s,OFF 10 s:间断电刺激,采用开5 s后间歇10 s),累计电刺激骶神经根120 h后取材膀胱逼尿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蛋白质功能角度对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内各种因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变化显示,脊髓损伤组取材标本可见膀胱体积明显降低,颜色呈暗褐色,组织表面附着血管网数量下降,膀胱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部分形成粘连,取材切面可见部分纤维化及组织坏死;对照组与电刺激组形态较为一致,均表现为膀胱体积扩大,色淡红,取材组织表面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管网,边界清晰,组织内可见较多残留尿液,色微黄且澄清透明,切面与周围组织相比未见异常;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2受体、P2X3受体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脊髓损伤组膀胱逼尿肌中表达明显高于电刺激组和对照组(P < 0.05),M3受体、β2-AR受体在脊髓损伤组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电刺激组和对照组(P < 0.05);③结果证实,通过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可影响神经源性膀胱内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膀胱逼尿肌的舒缩功能,改善膀胱顺应性,重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

https://orcid.org/0000-0002-4251-7847 (闫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阳极阻滞, 电刺激, 骶神经根, 免疫组织化学, 膀胱功能, 重构

引用本文:闫 鹏, 马玉斐, 崔京福, 郝少飞, 刘金辉, 关春雷, 王潇燃, 杨小玉. 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重构膀胱功能的作用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23): 3684-3689.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