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读一读道德经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

我们形容人小气抠门都会用一个词:“吝啬”,那么吝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中指出其中的原委。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称之为“吝”,而对自己刻薄对别人宽厚称之为“啬”。吝和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是现在我们习惯用这个词形容过分节约,小气抠门的人,甚至引申到了守财奴。今天我们就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去看下古人是如何看待“啬”这种行为。

给我读一读道德经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1)

老子的《道德经》中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以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给我读一读道德经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2)

治理民众尊奉自然,没有比种田一样,应时按节,并注重节俭、爱惜物力财力更为重要的了。顺天道、应时节俭、爱惜各种资源,正是早早做好准备;早做准备,有长远的打算,就叫做注重积德。注重积德则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就无法估量它的力量;无法估量它的力量就可以担当好治理国家的重任。掌握住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深根固柢,符合长久维持的道理。

在这里,老子主要提出了如果统治者能够节俭治国,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节俭不仅对于统治者的意义重大,对于普通老百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以节俭为美,那么他就和大道大德同步,必然快乐对于烦恼。

给我读一读道德经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3)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 年 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着穿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子更重要,如果皮子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给我读一读道德经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4)

老子所提出的“道”,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一种呵护自然的道理和依据,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就如故事中的那个反穿羊皮衣的人,本来是因为珍爱皮衣,才将其反穿。但是它忽略了毛赖以生存的是皮,根基坏了,赖以存在的毛也就不会长久了。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保持一个节俭的心,现在我们国内人群已经进入高负债人群,超前消费,消费主义盛行,所有人都在透支自己的未来,其实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背负着资金的重大压力,是无法创造更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如果自己本身的生存都存在很大问题,那么购买那么多消费品甚至奢侈品还有什么意义呢。希望我们都能保留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努力创造个人的最大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