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

作者:桑弧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1-1

桑弧(1916-2004)导演以上海市民的生活空间和家庭景观扩充了中国电影的地缘风情,以“琐琐的哀乐”、“细小的爱憎”、“善恶的摩擦”,添补了社会写实的主题内涵。

桑弧的创作,使社会片不再是单色的时代政治图像,而成为杂色的人间众生相。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

蒋天流在电影《太太万岁》(1947)中的影像

作为中国老一代的电影大师,从1941年开始创作第一部电影剧本《灵与肉》,到1990年以74岁高龄完成收山之作—————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1990)的40几年里,桑弧共编剧、执导了30多部银幕作品,其中包括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56)和第一部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并以《太太万岁》(1947)、《哀乐中年》(1949)等影片为代表,开了中国喜剧电影之先河。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

袁雪芬和范瑞娟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中的影像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4)

白杨在电影《祝福》(1956)中的影像

与前辈蔡楚生(1906-1968)和孙瑜(1900-1990)相比,桑弧似乎缺少激烈,也不够浪漫,但他独享一份实在,他在近乎于“自然主义”的生活图景中刻画了一个特定阶级的无奈和仓惶,而这种无奈和仓惶对于洞穿一个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丝毫不乏锋芒和力度。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5)

陈强和韩非在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中的影像

《亚洲周刊》在1999年评出的20世纪100部中文电影中,桑弧的作品就有三部,包括《太太万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祝福》,数量比蔡楚生(1906-1968)和张艺谋都多。

【启蒙老师是朱石麟】

桑弧,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宁波,1916年12月22日生于上海。

他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离开学校后,却进了一家银行当小职员。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6)

桑弧拍摄于1935年

桑弧自幼兴趣十分广泛,尤其酷爱戏剧与电影。他常常趁星期天休假,一天赶看三场电影,并记下自己的看电影随笔,写些短小精悍的影评或剧评文章在报上发表。

1935年,不到20岁的桑弧,认识了周信芳(1895-1975)、欧阳予倩(1889-1962)等著名戏剧家,这更促使他业余搞文艺创作的激情。

1941年,他创作了剧本《灵与肉》,启用艺名桑弧,据说这一艺名源自“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7)

桑弧

1942年,他又编写了《洞房花烛夜》、《人约黄昏后》两个剧本,均由导演朱石麟(1899-1967)先后搬上银幕。

抗战胜利后,他进了文华电影公司,导演朱石麟成了他搞电影编导的启蒙老师。

这时,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周信芳,并继续写些评论京剧和介绍“麒派”表演艺术的文章。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8)

电影《假凤虚凰》(1947)剧照,石挥和李丽华

他特别欣赏周信芳京剧表演艺术的质朴苍劲,节奏感强,通俗易懂,雅俗共尝。

他又从弘一大师(李叔同)的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的书法艺术中,吸收了清淡、平和、严谨的艺术风格。

桑弧曾珍藏着弘一大师的字,可惜在十年内乱中被抄走,在其生前未能找回弘一大师的字。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9)

电影《假凤虚凰》(1947)剧照,石挥和李丽华

谈起这件事,桑弧曾感到十分可惜,因为弘一大师艺术上讲究含蓄、厚实,哀而不伤,内而不露的风格,对桑弧的创作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桑弧进文华电影公司不久,编写了电影剧本《假凤虚凰》(1947)。影片由黄佐临(1906-1994)导演,拍成了一部喜剧影片。

故事写了一位三号理发师受人之托冒充大丰企业公司总经理,去向登报征婚的华侨富翁的女儿范如华小姐求婚。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0)

刘琼和陈燕燕在电影《不了情》(1947)中的影像

其实,范如华因身负重债,也是一个假充富有的年轻寡妇。他们双方都千方百计地掩饰各自的真正身份,在见面和交往中闹了不少笑话。

最后,他俩以及七号理发师和另一位小姐,都痛苦地撕掉了自己的假面具,认识到互相欺骗的错误,终于结成了两对美满的夫妻。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1)

刘琼在电影《不了情》(1947)中的影像

这部影片以讽刺喜剧样式,比较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尔虞我诈的风气。

【和张爱玲合作三次】

1946年,身在文华公司的导演桑弧,经柯灵(1909- 2000)等好友介绍,结识了作家张爱玲(1920-1995)并邀请她创作剧本。

此时,27岁的张爱玲正值感情失落之际,很快她写出了《不了情》(1947)的剧本。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2)

陈燕燕在电影《不了情》(1947)中的影像

桑弧拿到剧本后,仅一个半月便拍摄完成。女主角陈燕燕(1916-1999)当年已退隐多时,她是张爱玲非常喜欢的演员。

据剧组人员回忆,张爱玲平日不去片场,只偶尔到文华公司走一走,也从不主动搭理旁人。

作为文华公司的开山之作,《不了情》在1947年初上映后大获好评。张爱玲也趁势将剧本改为中篇小说《多少恨》。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3)

刘琼和陈燕燕在电影《不了情》(1947)中的影像

1947年5月7日,“文华”对《不了情》剧组进行嘉奖;6月5日,吴性栽拟提升桑弧出任“文华”协理。

而桑弧也心领神会,快马加鞭,很快提出了新剧本《太太万岁》的方案。

《太太万岁》是桑弧与张爱玲的第二次合作。这期间,桑弧和张爱玲多有交往,并告知其“文华”对新剧本的期盼;而张爱玲也配合有加,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太太万岁》的创意。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4)

石挥和韩非在电影《太太万岁》(1947)中的影像

张仅用两个月便一气呵成写完了剧本。“乱世”里的“偷欢”,她给自己的剧本这样定位。

期间,虽然因王丹凤(1924-2018)嫌戏太少而婉拒参演《太太万岁》,但“文华”迅速决定由上官云珠(1920-1968)取代,并未影响该片的拍摄。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5)

上官云珠和蒋天流在电影《太太万岁》(1947)中的影像

1947年中国电影多以正剧和悲剧为主要基调,迎合抗战结束后普遍的社会心理。

桑弧和张爱玲这部讲述市民生活的轻喜剧虽然得到票房肯定,却受到左翼影评人的抨击。

但《太太万岁》却成为这一年上海最卖座的电影,风头甚至盖过了好莱坞大片《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1944)。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6)

韩非和张伐在电影《太太万岁》(1947)中的影像

胡兰成日后也曾提到,他在温州观看《太太万岁》时,影院内观众情绪十分活跃。

接连两部电影大获成功,文华公司老板吴性栽(1904-1979)大喜过望,特邀桑弧、张爱玲等人到无锡太湖乘船游湖,品尝当地特色“船菜”。

张爱玲难得应邀同往,日后提起这次太湖之行,直说“印象深刻,别致得很。”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7)

程之在电影《太太万岁》(1947)中的影像

吴老板这次宴请众人,有撮合二人之意也未可知。

因为需要讨论剧本,桑弧与张爱玲经常碰面。二人谈恋爱的绯闻出现在八卦小报上。真相如何,众说纷纭。

虽有流言困扰,桑弧与张爱玲的合作并未停止。

1948年,他们准备将《金锁记》改编为电影。女主角定为张瑞芳(1918-2012)。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8)

电影《哀乐中年》(1949)片场,桑弧(左)给演员韩非说戏

根据张瑞芳自述,她当时患上了肺结核,被迫卧床治疗,只能辞演。

选定的男主角金山(1911-1982),同样婉拒。影片夭折,写好的剧本也不知下落。

解放前夕,《哀乐中年》是桑弧在1949年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由张爱玲担任顾问,它表现两个年龄悬殊的教员的爱情,以及父子冲突,含蓄中见出浓烈,喜剧中透出悲凉。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19)

石挥和程之在电影《哀乐中年》(1949)中的影像

这部影片描写一位早年丧偶的小学校长,他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人,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地位。

子女们都劝他退休安享晚年之乐,他却热爱着小学教育事业,愿把有生之年贡献给孩子们。

最后,竞把儿女为他准备的一处墓地改建成一所小学。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0)

石挥和韩非在电影《哀乐中年》(1949)中的影像

这部描写中年男子重新寻回幸福的电影,被影评人评价为“惊世骇俗的现代题材”。

同时它也是桑弧导演初期的代表作,它所体现的风格对桑弧以后的创作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9年,桑弧导演的《哀乐中年》完成上映。有传言张爱玲部分参与了编剧,也有说剧本就是张爱玲所写。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1)

石挥和韩非在电影《哀乐中年》(1949)中的影像

桑弧没有回应过此事,1990年张爱玲在给台湾《联合早报》编辑的信中澄清:“我对它特别印象模糊,就也归之于故事题材来自导演桑弧,而且始终是我的成分最少的一部片子。我虽然参与写作过程,不过是顾问,拿了些编剧费,不具名。”

在桑弧的后半生,对张爱玲的话题讳莫如深。1976年之前,他不提张爱玲的原因可想而知。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2)

韩非在电影《哀乐中年》(1949)中的影像

他们合作的片子在当时都属于小资产阶级情调,加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关系,保持沉默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在那个时代下,每个人的生命和前程都是身不由己的,这时的桑弧于1951年结婚,他的妻子戴琪并不是圈内人,而是一位职业女性。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3)

张爱玲

以桑弧当时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对这场婚礼大操大办,但是他选择了低调,甚至不允许各大报刊刊登任何消息。

可是恍惚之中,张爱玲到底还是听说了这个消息。桑弧自始至终不说,张爱玲却忍不住一直不问。

有一次,她终于鼓起勇气,故作轻松地问他“预备什么时候结婚啊?”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4)

蒋天流和张伐在电影《太太万岁》(1947)中的影像

桑弧听了呆呆地站在原地,神情略显尴尬地说:“已经结婚了。”

彼时两人面对着面,中间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

1995年,张爱玲去世以后,与张爱玲认识的很多人写文章评说怀念张爱玲,桑弧却依旧一直保持沉默,绝口不提张爱玲……桑弧撰写的长篇回忆文章《回顾我的从影道路》对他与张爱玲合作的3部影片着墨很少,而张爱玲的名字更是一带而过。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5)

桑弧和赵丹正在讨论剧本

【成为“三个第一”的导演】

新中国成立时,桑弧风华正茂,创作热情十分高涨,他导演了影片《太平春》(1950),此后连中“三元”,成了我国三个“第一部影片”的导演。

1953年,导演了我国第一部彩色舞合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6年,导演了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62年,导演了我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6)

陈强和程之在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中的影像

特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的热映状况传到香港邵逸夫(1907-2014)的耳中,坚持拍一部邵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并且断定一定会热卖。

于是,李翰祥(1926-1996)带着胡金铨(1932-1997),在匆忙之中拍了邵氏的戏曲电影版本,果不其然,票房大卖。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7)

袁雪芬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中的影像

桑弧以他出色的创作成就,还多次为祖国赢得荣誉。

1954年,在捷克举行的卡罗维·发利第8届国际电影节上,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音乐片奖。

1957年,在卡罗维·发利第10届国际电影节上,影片《祝福》以它浓郁的中国民族化风格,哄动了国际影坛,获得了这次电影节的大会特别奖。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8)

白杨和魏鹤龄在电影《祝福》(1956)中的影像

《祝福》是体现桑弧风格的典型作品。影片以深沉强烈的笔触,描写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那鲁镇年关送灶神的情景,那山区娶亲的场面,那江南水乡的乌篷船……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原作所描绘的典型环境。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29)

电影《祝福》(1956)外景地,桑弧正在给白杨说戏

桑弧虽是浙江人,他却是生长在十里洋场的上海。1954年,他因改编周信芳主演的《四进士》,后来被拍成了影片《宋士杰》(1956)。

这时他与张乐平(1910-1992)、张光宇(1900-1965)相约同行,在绍兴生活了一个月。

画家们在写生,桑弧熟悉了乌篷船、拉纤,以及石板小巷和小镇上的酒楼等鲁迅家乡的景色。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0)

电影《祝福》(1956)外景地,左起:桑弧、白杨、夏衍

他回沪不久,上影厂便交给他导演《祝福》的任务。桑弧看到夏衍(1900-1995)的改编本时,那绍兴所见的一切便涌现在眼前。

本来,上影准备把影片《祝福》拍成一部黑白片,正在筹备时,北影厂厂长汪洋(1916-1998)提出要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并选上了《祝福》这个题材。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1)

白杨在电影《祝福》(1956)中的影像

经文化部批准,这个题材由上影转到北影,并继续由桑孤担任这部影片的导演工作。

【打消“谈喜色变”的顾虑】

桑弧在1980年接受采访时说,我自从编过喜剧片《假凤虚凰》后,对喜剧影片一直是恋恋不舍的。

“10年动乱”后,桑弧编导了轻喜剧片《她俩与他俩》(1979)。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2)

祝希娟在电影《无影灯下颂银针》(1974)中的影像

桑弧认为《她俩与他俩》与《魔术师的奇遇》同样使人发笑,却又笑得不同。

魔术师同他儿子的悲欢离合的笑,带着一丝丝哀愁和楚情。芳芳、圆圆和大林、小林的笑,则带着青年人朝气蓬勃、激昂向上的欢歌。

桑弧后来回忆,这两部影片相隔十几年,也有一桩巧事。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3)

韩非在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中的影像

1961年6月,桑弧参加了在京召开的故事片创作会议,聆听了周总理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他的创作激情受到巨大鼓舞,打消了“谈喜色变”的顾虑,回沪后投入了紧张地拍摄工作,很快完成了《魔术师的奇遇》。

因这部影片只能在设备特殊的立体银幕影院上映,成为我国一次上映时间最长的一部影片。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4)

电影《她俩与他俩》(1979)剧照,毛永明和高英

可是,在十年动乱中,这部影片也毫无例外地被打成大毒草,被关进了冷库。

1976年后,桑弧虽有搞喜剧片的愿望,胆子却放不开,还有点儿心有余悸吧。

可是,就在《她俩与他俩》正式开拍之前,周总理1961年的那个报告,第一次正式在报上发表了。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5)

左起:沈西林、冯喆、桑弧

桑孤边学习,边回忆起当时听周总理报告的情景,重温了教育“寓于娱乐之中”这句话,他以此作为拍好《她俩与他俩》的强大思想动力。

桑弧深有所感地说:“笑,也是为人民服务嘛。”人民需要轻松愉快。我们搞喜剧创作的编剧们,就要使人民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6)

左起:吴贻弓、桑弧、陈荒煤、祝希娟

在谈到影片《她俩与他俩》中,两对双胞胎闹了不少误会,以致妙趣横生时,桑弧激动地说:“要为创作中的‘误会法’恢复名誉!”

桑弧从为“误会法”恢复名誉,谈到喜剧创作的理论问题。

他谈起,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高尚的,喜剧是低下的,认为悲剧描写的是“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而喜剧描写的是“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7)

桑弧(中)和秦怡在上影会议室

桑弧认为,这个论点不能解决我们今天创作中的问题。喜剧的理论也在发展。

他说:“我们要使先进人物在喜剧中喜剧化。这个问题还要不断地探索。我们的作品中,不能光靠丑化落后人物,来搏取廉价的笑声。在喜剧中,切忌造成先进人物一出现,就没有戏了的感觉。”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8)

桑弧(左)和白杨(右二)等人合影

【关山之作是电视片】

桑弧导演的关山之作是京剧电视艺术片《曹操与杨修》。20世纪90年代,上海出了一部好戏《曹操与杨修》,京剧院的领导登门拜访,请老导演桑弧出山,执导电视艺术片。他被说动了。

为了《曹操与杨修》,桑弧破了不拍电视剧的戒。这时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仍每天赶往现场指导。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39)

左起:陈燕华、桑弧、李新章

片子快拍好了,有一天桑弧的儿子李亦中去现场看望父亲,正好看到他在呕吐,急忙送进医院,诊断是胆囊炎发作,他实在太累了……

桑弧是一位十分含蓄而有修养的电影艺术家。因为桑弧是从写影评、编剧本,而转向电影导演的,所以,有人称他是“文学导演”。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40)

1987年桑弧(左一)执导文献纪录片《蔡元培生平》工作照,左二张瑞芳、右二罗从周

这一点同他的老师朱石麟先生相似。朱石麟年轻时为影院编写电影本事,以后熟悉了电影技巧,无师自通,成了著名电影导演。

桑弧曾说朱石麟曾对他讲过:“艺术创作要讲究蓄势、虚与实、藏拙。所谓蓄势,正象打拳一样,必须先把手收回来,再打出去才有力。”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41)

桑弧

“虚与实,指的是该虚的,10年、20年,可以一晃而过。该实的,又可以把一分钟发生的变化,精雕细琢拉成五分钟。”

“藏拙,也就是说要把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少露一点,扬长避短。比如盖叫天亮相好,裘盛戎唱得好,他们是极为注意藏拙的。”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42)

袁雪芬和范瑞娟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中的影像

1987年,法国巴黎《解放报》曾向全世界400位电影导演发出信函,要求回答同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拍电影?”

桑弧在回信中说:“我拍电影,是为了巩固观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是为了消除人类的隔膜,增强我们的团结,来共同战胜邪恶,为创造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43)

桑弧在做报告

这是桑弧毕生践行的电影观,已经渗透在他导演的一格格电影胶片之中,成为桑弧那一代电影人留下的值得我们传承的中国电影宝贵传统。

家有喜事1997周星驰和金毛玲对白(喜剧电影大师谈喜色变)(44)

作者:桑弧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1

  • 中叔皇短暂的“黄金时代”:从演员到成为最卖座的导演
  • 重返上海四年无戏可拍,1962年是他在银幕上最耀眼的一年
  • 独子和老伴先他而去,临终前获批入党,没被打垮的电影大师
  • 银幕诗人,造星高手,因拍摄遭举国批判的电影,断送职业生涯
  • 因入篮球队而进影坛,周总理一个电话,请他退出“二十二大”名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