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1)

源丨利维坦(liweitan2014)

编者按:总的来说,迪士尼作品大多讲述的是“少年如何脱离家庭,克服苦难独自成长”的故事,对于双亲的描写不会占据过多画幅,不然难免成为家庭伦理剧。想象一下辛巴从小被双亲抚养长大,必然会牺牲故事性。然而迪士尼作品的影响不得不说极为深远,这其中也包括对“邪恶继母”形象的长期建立,虽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会映射——但客观来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继母形象”的刻板影响,可能与此也脱不了干系。

迪士尼角色的母亲们都去哪了

文丨Leighann Morris 译丨清清 校对丨黄译莹

原文:hopesandfears/hopes/culture/film/216573-disney-single-parents-dead-mother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清清在利维坦发布

很多迪士尼动画影片都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影片中主人公的生身母亲都不知所踪。木偶故事里的主人公匹诺曹是由其父亲盖比特(Geppetto)雕刻而成并负责看护的。而彼得·潘(Peter Pan)是一个没有母亲的遗失男孩。还有贝尔(Belle,《美女与野兽》)、茉莉公主(《阿拉丁》)和《风中奇缘》里的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这些主人公要么就是没有母亲,要么就是母亲已故

若深入探究迪士尼制片厂推出的大量长篇经典动画片,你会发现有很多这种类似的情节。影片中主人公的母亲如果一开始有出现,那么之后也多会被杀害、被捕或者是一开始就被‘邪恶的继母’所替代。甚至连《星球大战》系列也效仿此种做法:无父无母的天行者(Skywalker)孩子们由他们的亲属抚养成人。

这些动画故事集里是否有一层更深的含义——迪士尼动画纯粹的童真模型。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咨询了动画历史学家、童话专家、活动家和神话学家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2)

缺失父母

《木偶奇遇记》

匹诺曹是一个木偶,没有正真意义上的父亲或母亲。蓝衣仙女(The Blue Fairy)充当它的母亲,而盖比特充当其父亲。

《彼得·潘》

这群遗失的男孩没有父母。他们让温蒂(Wendy)当他们的母亲。

《石中剑》

亚瑟(Arthur),或者“华特”(Wart),是个孤儿。

《救难小英雄》

潘妮(Penny)没有父母,但最后被收养了。

《奥丽华历险记》

潘妮·福克沃斯(Penny Foxworth)的父母在整部影片中都在外出差。

《美女与野兽》

剧本里没有说到贝尔的妈妈是谁。

《变身国王》

国王库斯德(Kuzco)是个孤儿,人们认为他的家人已故。

《星际宝贝》

莉萝(Lilo)和兰莉(Nani)的父母在电影开始之前就已经死于一场车祸。

《加勒比海盗》

伊丽莎白(Elizabeth)的母亲在影片中曾以父亲所见幽灵的形式被提及,但其真人从未出现过。杰克(Jack)和威尔(Will)各自的母亲也死了。

《无敌破坏王》

云妮洛普(Vanellope von Schweetz)是一个系统错误人物,没有父母。拉尔夫(Ralph)担起了父亲的角色。

《银河护卫队》

星爵(Star-Lord)的父亲不见了(译者注:实为斯巴达星王子),而他的母亲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死了。

《未来小子》

主角刘易斯(Lewis)是个孤儿,在未来的世界里他还是一个抛弃了家人的父亲,但后来他回归了自己的家庭。

缺失父母的角色

许多专家认为迪士尼的“无母亲”情节——在过去的80年里被反反复复使用——并不是一种巧合。然而,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甚至连《狮子王》的制片人唐·哈恩(Don Hahn)也将此归因于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个人的童年创伤。据哈恩透露,迪士尼有意取消在剧中写死,或者取代生母的角色,是因为他对自己母亲的死抱有愧疚

在1937年成功推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之后,他和哥哥罗伊(Roy)给他们的父母在靠近迪士尼公司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Burbank)的北好莱坞(North Hollywood)给母亲弗罗拉(Flora)和父亲伊利亚斯(Elias)安了自己的家。也正是在这个新家里,一年以后,母亲弗罗拉死了。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3)

迪士尼的父亲伊利亚斯和母亲弗罗拉。图源:Pinterest

“华特·迪士尼曾经有叫过公司的几个伙计过来帮忙修理家里暖气,但是当他的母亲和父亲搬进去的时候,暖气发生泄漏,造成了母亲的死亡。管家第二天过来时,把他的母亲和父亲拖到屋门前的草坪上,父亲受伤被送去医院,但是他的母亲却死了。从那以后,他对此事绝口不提,其他人也一样。他从此不再提这件事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负有责任。”

——唐·哈恩

格林历史传统

佛罗拉·迪士尼死于1938年,而在这之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已经完成了制作且发行了。而《小鹿斑比》和《木偶奇遇记》也已经在制作中。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4)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动画历史学家迈克尔·巴里耶(Michael Barrier)在接受《希望与恐惧》杂志采访时说道:“迪士尼这样写单亲,有一部分原因纯属是故事情节的需要,比如《木偶奇遇记》里面,盖比特是一个鳏夫还是一个单身汉?我认为无论是科洛迪(Collodi)还是迪士尼都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答案。这些故事源于古老的神话且被传颂了几千年,均反映了故事讲述者当时的习俗、规范和价值观。”

《邪恶新世界:童话、儿童和文化产业》的作者杰克·赛普斯(Jack Zipes)告诉《希望与恐惧》说:“从历史上讲,从中世纪到20世纪早期这段时间的人的寿命并不是很长,女性常常死于分娩。所以,尽管男性在丧妻之后会尽快迎娶新的妻子,就像《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里情节一样,但还是会存在许多单亲家庭。”

《小飞象》金宝太太(Mrs. Jumbo)在影片中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关着的,但没有被杀害。
《小鹿斑比》斑比(Bambi)的妈妈死于枪击。斑比的父亲在母亲死后才出现。
《森林王子》毛克利(Mowgli)的狼妈妈拉克莎(Raksha)被谢利·可汗(Shere Khan)杀害。
《狐狸与猎狗》托德(Todd)的母亲死于枪击。
《小美人鱼:爱丽儿的起源》爱丽儿(Ariel)和姐姐的母亲雅典娜女王(Queen Athena)被海盗杀害。她的父亲因此成了鳏夫。
《钟楼怪人》卡西莫多(Quasimodo)的母亲被弗罗洛(Frollo)杀害。影片中没有说明父亲的去向。
《泰山》泰山(Tarzan)的生身父母都已被萨伯尔(Sabor)杀害。
《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公主基达(Kida)的母亲在试图拯救亚特兰蒂斯的第一次命运时被杀。
《海底总动员》尼莫(Nemo)的母亲卡洛儿(Coral)(以及尼莫所有的兄弟姐妹)被一条梭子鱼杀死了。
《熊的传说》哥达(Koda)的妈妈被肯尼(Kenai)杀死了。
《冰雪奇缘》艾莎(Elsa)和安娜(Anna)的父母在一次海难中丧生。克里斯托弗(Kristoff)是一名孤儿。

影片中母亲被杀害/或者被捕的角色

《百变小红帽:性,道德和童话故事的演变》(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 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的作者凯蒂·奥伦斯坦(Katie Orenstein)赞成这一说法。她告诉我们说:“继母的角色是很常见的,而且遗产纷争是件大事。在19世纪的欧洲,一个农妇大约会生7个孩子,就算她自己能够熬过所有的艰难困苦活下来,她也只能养活一半的孩子,而另一半会死掉。”

童话故事有意设置主角的父母双亡,没有父母或者对父母忽略不谈,有可能是为了告诉观众们一个道理,即外人的援助也能指引他们成长。大多数被迪士尼改编的童话故事都在重复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原型,即一位年轻的主人公被迫独自一人在生活中闯荡冒险。没有父母的指导和保护,这个主人公会学到克服障碍所需要的经验教训,并且最终战胜逆境。这种成长人生的结构是一则寓言:在没有父母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发展。

例如,由费利克斯·萨尔腾(Felix Salten)于1923年创作并被迪士尼于1942年改编的《小鹿斑比》。故事里的斑比在母亲死后,被迫练就一身在森林里生存的必要本领——如果这个角色还有父母的监护,那它就不会有这样的经历。

养母和邪恶的继母

《斑点狗》帕尔迪达(Perdita)是其他84只小狗的继母。
《泰山》卡娜(Kala)是母猩猩,它把幼小的泰山抚养长大。
《森林王子2》梅莎(Messua)是毛克利的养母。
《小鹿斑比2》米娜(Mena)是斑比的养母。
《长发公主》监护人葛索(Gothel)在拉帕泽尔(Rapunzel)还是婴儿时就把她从父母那边绑架过来。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皇后格里姆·希尔德(Grimhilde)是白雪公主的继母。
《灰姑娘》特里梅因夫人(Lady Tremaine)是灰姑娘的继母。
《魔法奇缘》纳瑞萨皇后(Queen Narissa)是爱德华(Edward)王子邪恶的继母。

问题型模式,公主变强大

由于失去双亲中的一个,本身就是件让人惊恐害怕的事情,作家、活动家和电影制作人詹妮弗·鲍姆加德纳(Jennifer Baumgardner)在《希望与恐惧》上这样说道:“单亲模式带给孩子们的是原始的恐惧。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我关心的问题是,迪士尼是如何在影片中描绘这种原始的恐惧的,例如在《小鹿斑比》里,失去母亲会让人看了悲伤,但主人公也因此得以成长,似乎母亲就是一道获得力量和成长的阻力。”

艺术历史学家,活动家和作家艾米·理查兹(Amy Richards)也持相同的看法。她说:“女性在完成繁殖后代和性对象的任务后像这样被牺牲,在我看来,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女性会有同样的遭遇。”她认为,这种事情不容小觑,因为这与现实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博科圣地组织(Boko Haram)绑架,强奸,强迫少女受孕,最后将她们遗弃。“这显然是个极端的对比——但是,比这更为寻常的案例也同样存在,被性‘利用’之后就遭到抛弃,这和仅仅作为性对象或者生育工具而出现的情况是一样的。”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5)

《小鹿斑比》

在19世纪,故事讲述者的阵地转移到了文学上,并开始预设父亲的角色。到了十九世纪末,正如赛普斯在《邪恶新世界》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学形式的童话故事主要是由男性(安徒生、格林兄弟、威廉·豪夫、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路德维希·贝希斯坦、卡尔·爱华尔德、乔治·麦克唐纳、路易斯·卡罗尔)创作和收录的。当华特·迪士尼改编童话拍成影片时,他可以选择加入母亲的人物角色,但是他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他们是在赞美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和男性威力。在被迪士尼改编搬上荧幕的传统童话故事里,主要的情节基本不会被改动,这是因为迪士尼及其同事都普遍认同行动的思想内涵。因此,迪士尼在刻画男女角色时,分工很明确,女的去管家务,男的去负责行动和提供力量。”

——杰克·赛普斯,《邪恶新世界》

在和赛普斯交谈时,我们问到:迪士尼的大量影片中采用的这种单亲模式,是否与创造者的生活有相似之处。

赛普斯告诉我们说:“华特是一个‘快乐’的已婚男性至上主义者。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里,他推出的前三部影片都是由他亲自指导的。然后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里,作品的发行就中断了。《美女与野兽》是迪斯尼公司为垄断童话市场而进行的新尝试。那时离婚率不断上升,导致现在有很多单亲家庭。所以,如果这里面存在着与社会和政治的平行关系,那这和美国人现在结婚与否的选择也有关。”

单身母亲和单身父亲

《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科迪(Cody)的妈妈是个寡妇,他的父亲从未出现过。马拉胡特(Marahute)的幼崽们的父亲被麦克利奇(McLeach)杀害。
《小飞象》金宝夫人是个单身妈妈。影片没有提到金宝先生(Mr. Jumbo)的去向。
《狮子王》莎拉碧(Sarabi)是辛巴(Simba)的母亲,是个寡妇。莎拉菲娜(Sarafina)是娜拉(Nala)的母亲,在影片中是位单身妈妈,因为娜拉的爸爸没有出现。
《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兹拉(Zira)是努卡(Nuka),维塔妮(Vitani)和高孚(Kovu)的母亲,也被认为是位单身妈妈。影片中没有出现孩子们的父亲。
《美女与野兽》波茨太太(Mrs. Potts)是个单身妈妈。她是个茶壶。
《公主与青蛙》尤朵拉(Eudora)是蒂安娜(Tiana)的母亲。她的父亲詹姆斯(James)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玩具总动员三部曲》只有安迪(Andy)的妈妈出现在影片中;没有父亲的身影(有可能,他们已经离婚了。)
《星银岛》莎拉·霍金斯(Sarah Hawkins)是吉姆(Jim)的妈妈,是个单身母亲。吉姆的父亲利兰(Leland)很早之前就离开了家,离开的原因不详。
《美食总动员》迪亚戈(Django)是雷米(Remy)的父亲。雷米的母亲在影片中从未被提及。林圭宁(Linguini)的父母均过世。
《阿拉丁》阿拉丁后来找到了父亲。阿拉丁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茉莉公主(Jasmine)只有父亲,影片中没有说到她的母亲。
《妙妙探》海勒姆·弗拉维沙姆(Hiram Flaversham)是奥莉薇·弗拉维沙姆(Olivia Flaversham)的父亲。她的母亲在影片中也没有被提及。
《蚁人》汉克·皮姆(Hank Pym)是一个鳏夫。妻子死后,由他一人把霍普·凡·戴因(Hope Van Dyne)拉扯大。
《美女与野兽》莫里斯(Maurice)是贝尔的父亲。关于贝尔的妈妈,影片只字未提。
《风中奇缘》酋长波瓦坦(Chief Powhatan)是个鳏夫,是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的父亲,他的妻子在多年前就去世了。
《创:战纪》凯文·弗林(Sam Flynn)是个单身爸爸,是萨姆(Sam)的父亲。凯文的妻子已故,而萨姆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也死了。

“复杂”的解读

小说家和神话作家玛丽娜·沃纳(Marina Warner)在《缺席的母亲:老故事里为难女

人的女人》(The Absent Mother: Or, Women Against Women in the "old Wives' Tale")里写道:“最受欢迎、最经典的童话故事里总会有很多邪恶的女性人物,而善良的母亲通常会在故事的开头就死去,而那些像莎士比亚所写的浪漫剧《伯里克利》(Pericles)和《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一样讲述母亲奇迹般回归的故事,并没有获得像《灰姑娘》、《白雪公主》这种写母亲被女魔头排挤的故事受欢迎。”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6)

《灰姑娘》(仙履奇缘)

精神分析学家布鲁诺·贝托汉(Bruno Bettelheim的)认为,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在其著作《着迷的作用:童话故事的意义和重要性》中,贝托汉断言(已故的)母亲和(邪恶的)继母在我们情感分化和复杂人际关系中扮演了两个相应的角色,代表了爱和排斥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

典型的童话故事将母亲的角色分为一个好(通常是去世的)母亲和一个邪恶的继母,这对孩子是有益的。当真正的母亲不全是好的时候,这不仅是一种保护内在好母亲的方法,而且它也允许对这个坏的“继母”感到愤怒,而不会危及到真正的母亲的善意,孩子能够将生母和继母区别对待......童话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如何处理这种矛盾的情感,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刚开始无力处理好这种矛盾的情感,就会被压抑。邪恶继母的幻想不仅保护了好母亲的完整性,也让她对自己的愤怒的想法和愿望感到内疚——一种会严重干扰与母亲良好关系的内疚。

——布鲁诺·贝托汉, 《着迷的作用:童话故事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种障碍也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迪士尼电影展现的都是单亲父母的故事:“别忘了其他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完整家庭——小鹿斑比既有父亲也有母亲(虽然母亲在影片中去世了,且鹿爸爸会常常冷淡地对待他),那群斑点狗是一对夫妇和小狗们组成的集体(帕尔迪达发现这84只小狗没人保护免受屠杀,于是就收养了它们,加起来一共养了99只,再加上它们夫妇二人就一共是101只斑点狗)”,此类的动画还有《小姐与流浪汉》(Lady and the Tramp)等等。我不确定迪斯尼卡通里的单亲父母是否足够多得让人对它们进行这样的概括。”他举出的绝大多数例子,和许多非虚构的家庭一样,几乎是不“完整”的。

障碍还表明,迪士尼使用这么一个无父母的结构是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这可能只是一个便利的问题。在《小飞象》中,按理说,应该有个金宝先生,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故事会进行得更顺利。”哈恩也是这部动画的制作人,他也认为这些情节是“实用性”的工具。正如他曾在《魅力》杂志上所说:“影片时长80到90分钟,而迪士尼电影都是关于成长的,它们描述的是人生中必须承担起责任的那段故事。辛巴离家出走后不得不又折回来。简而言之,当你让他们失去父母时,他们会成长得更快。斑比的母亲被杀了,所以他必须长大。贝尔只剩下父亲了,但是父亲后面又不见了,因此她不得不接替父亲的位置。这就是一种故事设计。”

迪士尼配角(原来迪士尼这么多角色都没了妈)(7)

《木偶奇遇记》

不论设计与否,从母亲的缺席、母亲已故、邪恶的继母再加上一个不那么完整的家庭,故事中都贯穿着这么一个性别模型。这个模型由来已久,一直控制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观众得以从迪士尼人生经历中产生了共鸣。这一点很现实,不容被忽视。

E N D

原文标题:迪士尼角色的母亲们都去哪了?

公司、项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rene0602

影视公司合作 ◇ zqy24680 编剧合作 ◇ dongmeijuan3274

回复“我要加入分会”加入编剧帮全球分会

投稿 ◇ yunying@bianjubang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