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引发的思考(传递一种相互尊重的温度)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彼此融合,相互“熔化”广州市少年宫供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融合教育引发的思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融合教育引发的思考(传递一种相互尊重的温度)

融合教育引发的思考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彼此融合,相互“熔化”。广州市少年宫供图

花了20年时间,广州市少年宫试图传递一种温度。

这里每周向社会提供2000个公益性免费学位,专门向有视力障碍、心智障碍这样的特殊青少年敞开大门。这里有国内首个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组成的融合艺术团,登上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的舞台。作为“体现广东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精神的载体”,他们从省委书记手里接过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我们只是创造一个融合的环境,让这座城市多一些包容”。作为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关小蕾总是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她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30多年前,关小蕾招收了8岁的自闭症男孩阿璞。在少年宫,他学会用画笔表达内心,创作了4000多幅画。后来,阿璞留在少年宫教绘画,用“一条道走到天亮”形容艺术带给他的感受。

1998年,少年宫创办了由11个孩子组成的“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坚持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2006年后,少年宫尝试创造融合接纳的环境,缩短“特殊”和“普通”的距离。

当时,在中国台湾,吴淑美创办了融合教育实验班。每班24名学生,8名各类身心障碍儿童,16名普通儿童。她坚持“人人相互尊重”的融合教育理念,引导接纳彼此差异。

海峡两岸关于融合的探索在2014年交汇。关小蕾记得与吴淑美相遇的场景,“像两束光照见彼此”。这一年,少年宫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成立,特殊生和普通生成为同班同学。

在广州市少年宫融合班,第一课从认识新同学开始。老师不强调“普通”和“特殊”, 只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就像有人声音高有人声音低一样。只在特殊生需要帮助时,比如推轮椅,老师会喊一声“小秘书”,普通生立刻出动。

没有要求也没有奖励,老师尊重孩子之间自然而然的相处。比如,班里视力障碍的同学拥有过人的听力,在唱歌时是普通生的“小老师”。而这些普通生,会在下课时牵着他们的手到处走动,让盲童有了许多双眼睛。

经过几年探索,变化开始在这间教室发酵。

当一个心智障碍孩子试图用亲吻表达喜欢时,他的伙伴只是轻轻躲开,告诉他,击掌是更让人舒服的方式。

一个10岁的女孩把融合班里唱歌最好听的伙伴写进了作文里。她写道:“王子安哥哥虽然看不见,但他是平凡世界里的英雄。”

视力障碍的孩子最先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咳嗽声,总是第一个表达关心。

当询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时,总会得到“我们都一样”“没什么不同”这样的回答,视力障碍、心智障碍这些特征压根儿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每一个特殊孩子身边,都有许多“普通”朋友。

广州大学动画系教授周鲒感受过融合班的温度。今年国庆节前,他特意邀请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年轻人来到他的课堂,希望学生找到一种更有责任感的表达。这位教授坚信,在彼此身上找到亮点,才是“开放”的真正意义。

这是广州市少年宫推广的“大学插班生”活动,创造让特殊青年与普通青年融合相处的机会。

“插班生”韦一哲是个胖胖的21岁青年。一进门,他控制不住地大笑,重复着“大家好”3个字,把双手举过头顶挥舞着。周鲒带领班上其他同学,以同样的姿势回应。此前,这位教授已经带领大家提前了解了自闭症。

周鲒邀请韦一哲表演才艺,这个擅长多种乐器的男孩子拨动尤克里里,但忘记事先调音,全程跑调。演奏时间长达5分多钟,快结束时,他大喊一声“错了”,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但其他人仍旧微笑地看着这个沉浸在音乐中的同学,没有人打断。有个男生甚至打起了瞌睡,猛地醒来,挺起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接下来的课程里,周鲒要求所有学生进行人物速写训练。其他同学还在观察模特时,这位重度自闭症患者第一个俯下身,操起一支铅笔,迅速进入创作状态。

安静的教室里,只有他兴奋地鼓掌,不时发出叫声和笑声,站起来甩动双手。

“显然他比我们这些美术专业的同学更享受艺术,更懂得表达。”在周鲒的引导下,没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看。坐在韦一哲身边的同学只是轻轻拍拍他的手,示意保持安静,然后继续低头创作。

当老师把大家的画作贴在白板上,有个女生惊讶地捂住了嘴,“他太会画了吧”!所有画中,学习过8年美术的韦一哲善抓人物面部特点,独树一帜。

课程结束后,周鲒召集其他同学分享。有人说,“自闭症没那么可怕啊。”还有同学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平等享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

“遇见一次,就是改变的开始。”周鲒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碰到特殊人士时,不必慌张躲闪,彼此尊重。

在广州,公办学校不得拒绝自闭症孩子入学。为了给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多支持,所有老师被要求每学期至少完成2个学分的特殊教育课时。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在一场经典诵读比赛中拔得头筹,班里的特殊生和普通生一同登上舞台。一名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孩子遭到普通孩子的家长拒绝时,校长毫不动摇地告诉家长,融合教育有教无类,不认同的人,才需要转学。

20年来,广州少年宫培养的“种子”,激活了这座城市的融合基因,向各个角落输送爱和温暖。在广州市福利公益金的支持下,已向社会提供超过1.3万个免费学位。

在广州最繁华的上下九,视力障碍者在一段不足900米的路途中,共收到5次来自陌生人的询问和帮助。

下班高峰,一位花了半小时才等到出租车的乘客,把这辆车让给了排在他后面的女孩。那是一位肢体障碍者,需靠轮椅出行。

快餐店里,一位自闭症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发出叫声,不受控制,他的妈妈坐立不安。在这对母子周围,用餐者专注于眼前的食物,甚至没有人盯着他们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5位肢体障碍者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坐地铁从南沙出发游玩广州塔。一路上,他们的轮椅始终畅通无阻。

在融合艺术团一次演出结束后,有位观众流着泪说,当这些孩子不分你我,并肩站在一起时,是广州包容精神最好的证明。(记者 李玥 视频编导 李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