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

《三国演义》甘露寺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是经典名著,但其中一些地理常识方面的错误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歧义,发表此文仅是希望大家在读这部名著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了解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进而能更好的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风云年代。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3)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4)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5)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将刘备成亲之地,称作南徐是错误的。因为“南徐”这一称谓是要到二百年之后才出现的。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6)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7)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8)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9)

《三国演义》连环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两年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前去东吴结亲,巩固孙刘联盟。此时,孙权的都城在京(今镇江),俗称京口。刘备成亲之地,小说中应写作京,或京口。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0)

《三国志》中华书局

据《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记载:“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1)

三国演义邮票

《三国志 卷五十六 吴书十一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记载:“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

可知,当时的镇江被称作京。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2)

宜侯夨簋

镇江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年前,周朝第三位国君周康王姬钊便将此

地封给了宜侯。1954年6月,在丹徒县大港镇烟墩山出土了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确认古籍记载无误。

春秋时此地属吴,称作朱方,相传是因尧的儿子丹朱封于此而得命。吴亡

之后此地属越,楚灭越之后,改称为谷阳。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3)

《丹徒县志》北固山图

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南巡之时,因疑此地有王者气,便派三千赭衣囚徒将京岘山凿断,以败其王气,并改名为丹徒(红衣囚徒之意)。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4)

北固山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赤壁之战的胜利以及争霸中原的需要,孙权将都城从吴县(今苏州)迁至此地,于北固山前峰所围的高丘之上筑铁瓮城,并将其称之为京,俗称京口。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5)

京字甲骨文

京字的本义为高高的土堆,《尔雅·释丘》记载:“丘绝高曰京”,口是指北固山脚下的江口。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6)

三国时期地图

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匈奴大军攻陷长安,西晋灭亡,北方士族纷纷南迁避祸,迁居于江南,侨置徐州于京口。

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七年(411年),将淮北被匈奴所占之地,改称“北徐州”,淮南仍称“徐州”。

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421年),改淮南之徐州为南徐。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八年(431年),改江北之地为南兖州,江南之地为南徐州,治所在京口。此后,京口才被称作南徐。

《宋书·州郡志一》记载:“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文帝元嘉八年,更以江北为南兖州,江南为南徐州,治京口。”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7)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南直七》记载:“镇江府,《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吴地,后属越。战国属楚。秦为会稽郡地。汉因之。后汉属吴郡。三国吴曰京口镇汉建安十三年,孙权自吴徙治丹徒,号曰京城。十六年,迁建业,复于此置京督为重镇。《南齐志》:吴置幽州牧,屯兵于此。《尔雅》曰:丘绝高曰京。盖丹徒城凭山临江,故有京口之名。晋初属毗陵郡。永嘉五年,为晋陵郡治详见常州府,继又侨置徐、兖二州,谓之北府按《晋志》:郗鉴为徐、兖二州刺史,成帝时,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穆帝永和中,自海虞移东海郡,出居京口。盖是时二州移镇无常,而徐州留局恒置于京口也。又六朝都建康,每谓姑孰为南州,历阳为西府,而京口则谓之北府。宋为南徐州治宋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州。元嘉八年,分江北为南兖州,而南徐州独治京口,并置南东海郡。

齐、梁因之《隋志》:南东海郡,梁改为兰陵郡。陈复曰东海,以至于陈,京口常为重镇。隋平陈,州郡俱废为延陵县。开皇十五年,置润州以州东润浦为名。大业初,州废,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复曰润州。天宝初,曰丹阳郡。乾元初,复故《志》云:时置丹阳军于此。建中初,置镇海节度于此。南唐亦为重镇唐乾宁中,钱移镇海节度于杭州,而润州为淮南所有,既而淮南复置镇海军于此,领润、升、常、宣、歙、池六州。南唐亦为镇海军治。宋仍曰润州。开宝八年,改军名曰镇江。政和三年,升镇江府以徽宗潜邸也。元曰镇江路。明初曰江淮府,寻曰镇江府,直隶京师,领县三。今仍曰镇江府。”

镇江北固山上有诸多历代留下的历史古迹,多与三国这段历史有关。《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让很多中国人牢记了这段风云激荡的年代。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8)

天下第一江山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19)

北固山多景楼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0)

甘露寺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1)

甘露寺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2)

狠石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3)

试剑石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4)

南徐净域 范承衔书

南徐净域 范承衔书

上联:

  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

下联:

  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

对联为近代镇江著名书画家苏涧宽篆书写就。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5)

镇江北固山

下面是《三国演义》此段的部分原文: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6)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写道:“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玄德与赵长、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离了荆州,前往南徐进发。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玄德心中怏怏不安。到南徐州,船已傍岸,云曰:“军师分付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个锦囊来看。”于是开囊看了计策。便唤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分付如此如此,众军领命而去,又教玄德先往见乔国老,那乔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玄德牵羊担酒,先往拜见,说吕范为媒、娶夫人之事。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孙权知玄德已到,教吕范相待,且就馆舍安歇。”

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符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常识错误)(27)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写道:“此时只瞒着孙权。夫人乘车,止带随身一应细软。玄德上马,引数骑跟随出城,与赵云相会。五百军士前遮后拥,离了南徐,趱程而行。当日,孙权大醉,左右近侍扶入后堂,文武皆散。比及众官探得玄德、夫人逃遁之时,天色已晚。要报孙权,权醉不醒。及至睡觉,已是五更。次日,孙权闻知走了玄德,急唤文武商议。张昭曰:“今日走了此人,早晚必生祸乱。可急追之。”孙权令陈武、潘璋选五百精兵,无分昼夜,务要赶上拿回。二将领命去了。”

如您喜欢本头条的文章,请您点击关注,我将随后关注贵号,让我们互加关注,共同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