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萧条是怎么发生的(经济大萧条的发生都有哪些先兆)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一旦谈到经济危机,就一定离不开“高杠杆”三个字,不论是1929年的大萧条,还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亦或是08年的金融危机,背后的本质都是杠杆太高,导致普遍性违约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经济学家雷恩哈特和罗格夫在08年金融危机后出版了一本畅销书《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危机史》,书中梳理了各种经济危机的缘由,总结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钱借多了、杠杆太高,经济就容易出问题。
杠杆当然是一个好东西,我们可以提前把未来的钱挪到今天来进行消费、个人投资甚至是增值,过去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不管是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今天房地产在经济中的占比,都在一个比较高的维持。
合理运用杠杆,我们能够看到过去经济历年的高速增长,这是杠杆所带来的好处,也是过去我们讲GDP,讲经济要增长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借贷,就是加杠杆。
但杠杆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
经济的发展是坚实的,这是这几年回归实体经济的声音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但基建也好房地产也好,这些产业对GDP的刺激是即时有效的,是立竿见影的,这就容易让我们陷入到长期依赖这些行业对经济的贡献中。
一旦经济数据下滑了,我们就要刺激房地产、大力发展基建,这当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数据指标,但长期来看,这可能又会给杠杆背负上沉重的债务。
生产率下降、杠杆率上升、政策空间收窄,三个因素搅和在一起,这就叫风险铁三角。
而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杠杆率一直在快速上升,至于其他两点,恐怕也有所迹象。
虽然早在2016年我们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要去杠杆,去房地产库存,但今天来看,去杠杆当然是去了一部分,但还有多少呢?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判断经济危机先兆一个最明显的数据就是M2/GDP,也就是所谓的杠杆率。
我们如今的杠杆率是200%,美国是80%,比我们高的除了日本之外,其实并不多。
理解杠杆率其实也很简单,通俗地讲,其实就是借来的钱,和当年所产生的实际收益。
如果比值过高,那当然说明产出投入比不成效益,债务过高有随时破裂的风险。
债务本身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如果我们细分一下,可以分为居民债务和企业债务,居民债务当然很高了,这得益于今天的高房价,但企业的债务呢?
企业的债务就更高。
非金融企业负债与GDP之比达到160%,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率了。
从2008年至今,我们的债务上涨得都很快,企业在2007年杠杆率是80%左右,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60%,地方也从20%上涨到42%以上。
而我们的居民债务率呢?
2021年三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0.1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62.0%上升至62.1%;前三季度共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从2009年到2019年,全国的GDP产出为751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入高达500万亿,但我国2019年的GDP产出只有90多万亿。
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入,却没有带来相应高回报的产出,这是杠杆加上去了,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这是债务最大的问题。
而眼下来看,目前最大的风险并不是什么经济危机,而是经济增长停滞。
如果只看数据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很多经济数据和指标都不合理,例如房价收入比值、杠杆率水平等等,都超过了一般性经济体的安全线。
而经济一旦陷入停滞亦或是增长缓慢,有些失去的东西,可能就很难恢复。
例如信心和消费。
今年一季度上海曾经遭遇两个月左右的“暂停”,两个月后,人们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各项数据指标也很难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其实不仅仅是上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哪怕是在新冠病毒的第三年,我们例如旅游、商业活跃指数等等,都还停留在甚至没有达到过2019年的数据。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经济,本质上就是人在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和决策的体现,人们的预期一旦发生了变化,就很容易影响宏观经济的变化。
例如我们都知道罗斯福新政和他著名的“围炉夜谈”,本质上就是恢复当时美国人的信心,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
只有有了投资和消费,经济的齿轮才会再度转动。
而今天我们之所以有陷入经济增长停滞的可能性,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直线上升的边际资本产出率,从2007年的3.5%上升到了2015年的5.9%,现在已经接近7%,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同样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量大幅上升,这个趋势如果继续保持下去,那么总有一天,任何新的资本投入都不会带来新的产出增长,这也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故事。
也是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
本质上,近代上每一场经济危机,都是高杠杆高债务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今天我们觉得明明生活越来越好了,为什么总是会感觉经济环境好像越来越难,钱越来越不容易赚呢?
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庞大的居民债务和消费开支在不断增长,这导致哪怕我们的生活明明越来越好了,但一想到你还要还三十年的房贷,你就很难开心起来。
什么是杠杆?
杠杆就是用未来的钱创造今天的收益,如果今天的收益能够比未来更高更大,那么这杠杆当然是恰如其分的。
但杠杆容易上瘾,因为未来的钱今天不用还,现在不用还,杠杆高了多了,一个人只有24小时,你怎么还得完?你又怎么不焦虑?
除此之外,人口带来的经济结构性变化,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很多人说我们人太多了,人应该再少一半,再少一大半都是应该的,这样我们的日子会更好。
可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在加入WTO在吸引外资的时候,面对只有三四亿人,如何用低廉的人力成本去吸引外资?去成为“世界工厂”?
如果外资不来,加入的WTO也因为高昂的人力成本没有成为“世界工厂”,我们又如何过上今天的生活?
房地产、互联网又如何依靠这几亿人口蓬勃发展?
当我们今天在说人口太多影响经济发展拖经济的后腿时,千万不要忘记思考,我们能有今天,靠的到底是人多,还是人少?
人口就是我们的先发优势,正因为有全球第一大人口,有全球第一大市场,我们才能吸引到如此多的资本,创造如此多的商业模式改变社会运行效率。
而今天,人口依然还是那么多人口,但却面临老龄化,老龄化的问题是什么?无法提供人力资本,消费欲望也偏低,这是老龄化的特点,同样也是老龄化对经济的一部分负面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债务是每个人共同分担的,不管是适当的超发货币来稀释债务也好,还是按揭买房付款也好,这些债务压到每个家庭上,这就导致了焦虑以及对赚钱这件事的渴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经济危机?
你失去了工作,降低了收入,甚至是失去了房子,享受到的生活品质变低了,我们就可以形容这是危机。
但如果只是个人现象,我们会说你时运不济,会说你个人能力不行,但如果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东西,那我们就能够下定论说,这是遇到经济危机了。
现在我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事件会导致大量的失业、物价的飞涨呢?
其实就是金融系统性的危机,例如债务违约、地产跳水,股价狂跌等等。
由于我们的股市并不具备美股那样的普适性,因此把股市换成房地产的代入感或许会更强一些。
万幸的是,很少有人预测中过这种灰犀牛事件,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大概率且会影响深远的危机,但具体什么时候会来,这很难说。
但按下葫芦浮起瓢,联想到去年某房企的“恶意降价”,我认为这种韧性是很强烈的,强烈到可以以个人的意志力去改变,甚至是去“用纸包火”。
最后我想说的是,经济危机如果真的有先兆的话,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甚至是家破人亡沦落街头了。
所谓的先兆,以今天来看,多半都有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运气在里面。
因为我们容易预测天气,也容易预测风向,但最难预测的,其实是人和市场之间的综合性博弈。
巴菲特老样子在2020年说自己活了九十多年也没见过美股“熔断”,如今两年过去了,巴菲特照样好好的,美股也挺好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而对大多数“一身轻”的人来说,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失去”一说了。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