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北见杏花(杏花出墙正当时)
杏花出墙正当时
文:花木君
春天常见的木本花卉,开花顺序依次为梅花、杏花、桃花、梨花。杏花,属木本蔷薇科落叶树,花朵娇小可爱,而成片的杏花林,景色更是奇丽。农历二月月令花是杏花,二月又称杏月,正是杏花初放之时,朵朵美若天仙,柔媚动人。
传说归传说,杏花是春天的一大点缀,自古以来为诗人墨客写诗作词,流传最广的自然为现在熟知的“红杏出墙”,本来非常美好意境的诗句在现在成了贬义,估计诗人在天有灵,也是无可奈何,我们来重温这首诗。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实写“红杏出墙”最早是唐朝的诗人吴融,吴融所写诗词工整精巧,才气极高,可惜晚唐时代,政治黑暗,诗人无处施展,因此写了不少讽咏之诗。关于花卉的诗句,吴融写的也比较多,借物讽咏,传神之极。“红杏出墙”就是出自《途中见杏花》。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关于杏花的形态描写流传最广且为人熟知的是宋徽宗赵佶。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可惜生在帝王之家,丝毫没有治理之才,重用奸臣,但是在艺术上的造诣却是千古奇才。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靖康元年,金军攻破汴京(今开封),徽宗钦宗(赵恒)被废为庶人,第二年被裹挟北上,受尽凌辱,被关押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九年,最后不堪精神折磨而去世,期间写了很多首著名诗词,让人读之不由为之感叹。关于杏花的词是被金兵掳往北方时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徽宗(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杏花被诗人们讴歌的诗词不胜枚举,更多是反映诗人的心态境遇,唐朝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就是一副“路上行人”的悲喜情怀,由悲到喜,眼前一亮,“山青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情不一样,感觉景物也随之变得活波起来。
杏花还有个人们不太知道的典故,那就是杏林是中医学界的称谓,常见的有中医大夫看好病人的病后,人们送锦旗,上书“杏林妙手”、“杏林圣手”、“杏林春暖”等赞誉之词。这个典故来自三国时期的大医师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董奉的字)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福建人,居住在庐山,《凤阳县志》记载"杏山在府治南六十里,吴时董奉种杏于居,不数年,在他的住处又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至今在庐山还留有杏林遗迹。
杏花作为春天之花,不管“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是“杏林春暖”,都是因为其美丽娇人,为人们的生活增添魅力色彩,看春、春游离不开杏花,遍地杏花绽放,落英缤纷,美丽的自然景色让我们陶醉,这也许是诗人们原先的意思吧。
2017-3-13榆木斋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务号)
宜花得木(yihua-demu)(阅读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