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冷门的三首诗(王维50岁大彻大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知道这句诗是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吗?很多人对这句诗感觉很熟悉,但却想不起到底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作,估计你也一时半会想不起这句诗的出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收录于《全唐诗》的第一百二十六卷,是王维代表朝廷慰问边塞守军过程中所创作的一首“记行诗”。
诗人
王维,大家都很熟悉,特别是那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大约是王维四十来岁的时候所作,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首表白爱情的诗,实际上,这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作,是王维为好友李龟年所作,所以又叫《江上赠李龟年》。
不过,不管怎么说,从这首《相思》我们就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很浪漫的诗人,但是,为什么说王维是“诗佛”呢?
难道,王维真的很“佛系”吗?其实,王维的“诗佛”之名,是因为他在50岁大彻大悟写下2句诗以后,才被誉为“诗佛”。
诗人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佛禅意味的字号,“摩诘”在佛教中意为“无垢尘”,无垢尘就是洁净,毫无污染之意,光从这个字号,我们就能看出王维的确是一个很佛系的人。
王维的母亲姓崔,崔姓是唐朝的名门望族,所以崔姓的女子一般都很有文化素养,崔氏家族虽然是儒门正统,但在唐代的时候,崔氏家族转向信奉佛教,王维信佛,就是受到母亲崔氏的影响,从小吃素习禅,他的名字,也是因为他的母亲曾做了一个维摩诘菩萨入室的梦,所以才取字摩诘。
信佛,和悟道,其实是两回事,比如王维,虽然自小信佛,但却不一定很早就悟道。王维在二十岁左右娶妻生子,不幸的是,婚后大约十年的样子,妻子就撒手人寰,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
诗人
永失挚爱的锥心之痛,曾一度让王维痛不欲生,如果三十岁的王维已经悟道,面对这样的生离死别,一定是淡然处之,可见至少在三十来岁的时候,王维并没有真正“大彻”大悟。
但是,笃信佛教的王维,因为从小受佛的影响,因而诗作也很有灵性,和他关系很好的孟浩然,虽然同样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就明显有颇多的抱怨,而王维却能写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等空灵的诗句。
王维一生信佛,特别是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王维对佛道的追求和领悟更加专一,在妻子离世以后,王维终身未娶潜心向佛,四十四岁那年,他在蓝田县找了一处幽静之所,打造了著名的“辋川别业”。
诗人
这所位于山水胜地的幽静庄园,成为了王维“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隐居辋川期间,王维还有一个生死之交也随他幽居于此,这个人就是裴迪,裴迪的庄园和王维的辋川别业只有一河之隔,两人经常浮舟往来赋诗相酬。
在王维五十岁的时候,裴迪曾遭遇人生事业中的一些挫折,看到好友失意忧愁,王维写了八句诗送给裴迪用作宽慰,这首诗写的是:
诗人
短短八句,却直指人世间所有烦忧困苦的根本,他说世事如浮云过眼烟云而已,你为这些事情而烦忧苦痛,倒不如加餐好点的酒食,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保养好身体享受当下才最重要。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五十岁的王维已经大彻大悟,这一年,他的母亲刚刚离世,也是王维踏入知天命的第一年,他用“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来劝慰裴迪,其实也正是他自己真正开悟之后的切身体会。
在大千世界和无尽的时光面前,人不过如沧海一粟,保持恬适静逸的心态,好好活在当下才是人生的至理!正因为领悟到人生的终极大智慧,王维才被誉为“诗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