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1)

“教育观”属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模块知识。该知识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查。

教育观是社会中人们对教育所持的观点看法。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例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 开拓创新的理念

B. 素质教育的理念

C. 自主发展的意识

D. 因材施教的意识

2.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 片面性

3.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所中学开发了一组研学旅行项目,安排本校地理老师作为研学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学任务。该做法体现的教育观是( )

A.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B. 关注育人的实践性

C.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D. 重视学生的操作性

4.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

A.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B.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

C. 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D.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二、材料分析题

5. 材料: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在一次课上,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哪些优点?”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

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教室里一下安静了,李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进行讨论吧!”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我们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强。”

课后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并打算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6. 材料:

在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张老师问哪位同学愿意读课文。明明主动举手,但他将课文里的“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句话读成了:“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他的结巴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习委员说:“明明,你怎么又捣乱呢?”

张老师愣了一下,问故作结巴的明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明明说:“因为青蛙长时间呆在井底,没有人和它讲话,时间长了,它就连话也说不好了。” 听了明明的回答,张老师灵机一动,大声问:“大家觉得明明的回答有道理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一点道理”“怎么可能呢?” 看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那么感兴趣,张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青蛙到底是怎么想的。” 5分钟后,张老师让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次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1. B

解析:通过题干我们能够看出,马老师在教学中不只是重视教知识,更重视的是教做人,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理念。

2. A

解析:题干中教师既重视教知识又重视学生的品德与能力的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3. B

解析:由学生完成研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4. A

解析:老师开发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体现了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5. 材料中李老师面对学生小明突然的行为并没有打断,而是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思考讨论,通过这件事最终让学生改掉缺点,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观,具体答案如下:

李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素质教育观的具体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李老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分析自己的优点,让每位同学都能认识自己,同时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还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李老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每个人优点缺点不一样,引导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观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材料中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6. 材料中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教育观的相关要求。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材料中,张老师挑选学生读课文的时候面向的是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材料中,面对明明一开始“结巴”读课文这一现象,张老师并没有立即责骂,而是耐心询问明明独特的见解,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综上所述,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