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

元代的许名奎为我们留下了《劝忍百箴》这部书,可谓是传世箴言!他从整整100个方面论证了忍耐的必要,更是列举了元代以前历朝历代的丰富历史人物和故事作为佐证。这就使我们不但可以通过学习忍耐提升情商,更可以通过精读这部书,走进那些曾经鲜活真切的历史当中。从今天开始我为大家分享我的著书,主题为《从<劝忍百箴>说起》,欢迎大家指导、讨论和分享,也欢迎出版社洽谈合作。

我将从第100篇开始往前写,所以今天为大家分享第100篇:好学之忍,原文、拼音标注及我的译文如下: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1)

匡衡 凿壁偷光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匡(kuāng)衡(héng),字稚(zhì)圭(guī)

籍贯:山东枣庄一带

职位:西汉丞相

特长:精通《诗经》

匡衡的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家徒四壁、贫寒窘迫。但他自幼就出奇地喜欢读书,无奈家里根本没几本书可读,于是他迫切想要读书的愿望驱使着他义务替人帮工,以换取免费阅读主人藏书的机会。主人刚好也乐得多个免费苦力,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匡衡开始了白天帮工、晚上读书的生活节奏。但自己住的小窝里没有油灯啊,他便想到了凿开墙壁借着邻居家油灯的光亮看书的办法。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勤奋好学加上后来的机缘巧合,使他在西汉时期汉元帝时一路高升,直至官拜丞相。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勤奋苦读的求学精神,比如造句可以这样说:学习的过程十分艰苦,如果我们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很难学有所成。而不是说让我们现在真的去破坏邻居的房子,那可是犯法的事情。回头来说一说匡衡这个人的一生,一个“凿”和一个“偷”字似乎昭示着他品质中的瑕疵和命运的结局:

古时候,平头百姓若想出人头地只能寄希望于考取功名,匡衡已经非常努力了,他先后参加了九回考试,也只是得了个最低等级的成绩,所以分配给他的官职也很低微。但他人机灵、口才又好,尤其是熟读《诗经》,总能深入浅出地分析和恰当地引用,也时常在公开场合公开宣讲。刘(liú)奭(shì)(奭指盛大的样子,一般皇族起名都很高大上。即后来的汉元帝,西汉第11位皇帝)刚好喜欢听人讲,汉代本就独尊儒术,所以后来当上皇帝就提拔了他。他也会抓紧各种机会发言,结果就一路晋升,官拜丞相。但言多必有失,他平日里难免得罪了一些同僚。他的一生本应成为草根逆袭的传奇故事,但他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名叫匡昌,当时任职越骑校尉(相当于现在部队里的营长,手底下有700来号人),醉酒杀人后被官方收监入狱。匡昌人缘极好,他的兄弟们准备密谋劫狱,但事情最后却败露了。吓得匡衡赶紧去皇帝那儿请罪,他脱下官帽和靴子长跪不起,好在皇帝一直信任和倚重他,这事情也就过去了。但他以前得罪的同僚却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其实就是典型的落井下石),于是别有用心地弹劾他暗中多占封地(也就是现在说的贪污)。皇帝不信啊,毕竟很信任他的忠诚和操守,结果一查还确有此事,所以十分震怒,一纸诏书把匡衡免官并贬为平民。哥儿们做梦都没想到一朝回到了解放前,他的人生仿佛是一场华丽的梦,梦醒后又回到了起点,所以郁闷了几年就病死了。

02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2)

车胤 囊萤照读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车(chē)胤(yìn)(胤的意思是子孙相承),字武(wǔ)子(zǐ)

籍贯:湖南

职位:东晋吏部尚书

特长:内心正直,外表超帅

如果你是匡衡的邻居,那么他凿壁偷光的行为可能会让你觉得可恨,但车胤的举动就显得温和可爱多了,毕竟捉几只萤火虫没有影响谁的生活。车胤在位期间历经晋穆帝、哀帝、废帝、简文帝和孝武帝。他的祖父叫车浚,曾多次担任浙江省省长,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洁。只可惜两袖清风的车浚生在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任期内,在浙江一代遭遇连年大旱之后,孙皓还是贪婪暴虐,无视灾情继续向当地征税。车浚作为父母官自然是要维护自己的一方百姓,所以他拒绝上交税银,反而陈请朝廷赈济老百姓。孙皓恼羞成怒,竟然说车浚这是在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事后竟然犯浑下旨将车浚斩首了事。至此车胤家道中落,他的父亲叫车育,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勉强做到了市秘书长一职,任职期间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那个时候的秘书长可不如现在的威风,主要也就是负责一些文书的阅读规整工作。所以到了车胤这一代,家中经济还是稍显拮据,但有许多藏书,他们毕竟也算是书香门第。自幼耳濡目染的车胤酷爱读书,可家里晚上却为省灯油钱不让他看书,他却觉得因此浪费晚上的时间太可惜。于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他闲来无事看见院子里到处飞舞着的萤火虫,就找来了白纱布袋,把捕捉到的几十只萤火虫放进去,然后吊在书本的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欣喜地看起书来。后来就这样一直晚上也坚持学习。

岁月如梭,长大后的车胤不但相貌英俊,而且博学多才,加上血脉里遗传的忠直耿介的个性,才成就了一代名臣,他一生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直至吏部尚书,大家要知道吏部尚书可是中央六部尚书之首,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但如同当年他的祖父车浚不该遭遇孙皓一样,车胤不该遭遇一个叫司马元显的小子。

司马元显的身世可了不得,他的祖父是简文帝司马昱(东晋第八位皇帝),典型的皇亲国戚,一代权臣。这哥们仗着自己显赫的家世各种得瑟,腐败成性、飞扬跋扈,最后竟连自己的老爸也不放在眼里。当他得知老爸不但生病还天天酗酒时,没有选择规劝和床前尽孝,而是想办法暗示朝廷把他老爸的官职免了并安在自己头上!他老爸知道后气得发抖,可又无可奈何,谁让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呢!在司马元显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小人,根本没什么良师益友。有一次他听说车胤找自己的老爸谈话,便回去连连逼问具体的谈话内容,毕竟车胤也是国家组织部部长啊!其实车胤只是出于职责所在,不忍看司马元显继续败坏朝纲,沉沦在专横奢靡的生活之中,据说当时他比朝廷还富裕!车胤本意是想让做父亲的劝诫儿子而已。他哪知司马元显的劣性和跋扈!司马元显逼问到最后,他老爸愤恨地说:“凭什么都得跟你说!难不成你还想幽禁我!?” 司马元显发现确实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悻悻然回到了自己的家,然后把恨都发泄在车胤身上,他跟手下人说:“原来是车胤这小子在离间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我得弄死他全家!”可怜车胤最终为保全家人无奈自杀身亡!

03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3)

倪宽 带经耕锄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倪(ní)宽(kuān),字仲文

籍贯:山东广饶

职位:西汉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

特长:情商极高,精通《尚书》

倪宽从小家里很穷,根本请不起私塾先生教他读书,天天在为温饱问题发愁。但倪宽却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见什么不懂都想问个为什么,稍微大点儿就跑到当时的郡国学校食堂里给厨师们打杂,这样就有机会和同学们接触,也就有机会读书。每逢农忙时,还会跑到人家地里耕锄赚点儿散碎银子贴补家用,而且随时随地带着经书,手脏了就把经书小心翼翼地挂在锄头上。如此一来,“带经而锄”的故事就被传送至今。当然,潜移默化之下他也成了一个好厨子,炒了一手的好菜,所以在他被郡国推选为博士之后,还得靠做饭维持生计。

虽然倪宽肚子里是满腹经纶,却不善言谈,只是写的一手的好文章。后来参加朝廷选士的考试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总算是苦尽甘来,当了个小小官儿:一个不入流的副职,负责看管北方的畜牧,其实就是放牛羊,供朝廷吃用。谁让他没啥背景又不会讨好上司呢!而他的上司就是当时出了名的酷吏张汤!他倒是随遇而安,乐得清闲,工作之余更是精心研读各种经书,牛羊们也都长得膘肥体壮。但锥处囊中,总能脱颖而出: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只是例行回到总部送报材料,却遇到同事们在那儿扎堆儿犯难,原来是一份奏章被老板汉武帝连续退回几次要求重写。可能是无病乱投医,对于倪宽来说很轻松的事情,于是同事们就撺掇他写写看,等倪宽刚一落笔,大家就都过去围观。有人读了几句就发现相当有水平,于是连忙再次呈送,次日老板就痛痛快快地批准了奏请。张汤听闻喜出望外,自然就把倪宽当给宝贝一样留在身边使用了。

接下来,就是倪宽大放异彩的时候了,所以人有时候不能太浮躁,急着出名,没本事只会见光死。有钱难买少时贫,倪宽的苦难出身让他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在征税时也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巧妙地开凿了一系列河渠(兴修水利),让更多良田得到灌溉等,都让老百姓感念在心。汉武帝好武,年轻时各种打打杀杀,所以粮草自然就会经常急需,而倪宽平日里可能会有拖拉赋税的情况,一旦到了急茬上,总能有老百姓络绎不绝地交粮,这也让老板非常欣赏。后来还被荣耀地和司马迁一起编著了《太初历》,处理案件也能让方方面面的人都满意,之所以说倪宽的情商高就在于此,任职高管好些年,愣是没得罪什么人,也就没什么人到老板那儿告状,仕途可谓是顺风顺水。最后病死,归葬故里广饶县,光占地面积就有1200多平方米。

04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4)

刘寔 牛衣夜织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刘(liú)寔(shí)(通“实”确实,实在),字子真

籍贯:山东高唐

职位:西晋重臣

特长:90高寿(220年-310年)

刘寔出生在动荡的三国向西晋过度的时期,社会正处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阶段。在乱世从政不仅需要卓越的才智,更需要犀利的眼光,就是说你得跟对老板才行,而刘寔就兼而有之。他老爸使尽浑身解数也只当过几年的河北邯郸县令,但生逢乱世,日子也过的紧紧巴巴。后来没等刘寔长大成人,他老爸就一命呜呼,剩下他和弟弟相依为命。他们的日子不能说是一贫如洗,却也只有老爸留下的一柜子经书与他们相伴。刘寔作为兄长暗自在心里发誓:要在养大弟弟的同时,苦读经书、拔得头筹、报效朝廷、光宗耀祖!

可悲的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刘寔也无从崭露头角;可喜的是他自强勤奋的事迹被相邻传颂,然后就有当地政府考察人才的官员来邀请他当秀才。按理说这可是雪中送炭的好机会,可人家胸怀大志,不屑于去,生生给回绝了。白天刘寔依旧在家照顾弟弟、闷头苦读,晚上就疯狂编织麻布,然后拿到集市上卖给一些农夫,这些袋子可以在天冷的时候给牛披上御寒,也称牛衣。因为他手不离书,甚至是手拿绳子编织牛衣时,口中也常常诵读经书,所以被人口口相传,直至今日成为一个激励人好学的经典故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直到刘寔自认为学有所成并可以出去闯荡了,安顿好弟弟就直奔洛阳,原来他一直留意集市上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加上自己的分析,他把宝压在了司马家族身上!简直太有政治远见了!毕竟那时候天下还姓曹,魏蜀吴三方割据,局势也不明朗。浑身功力的他稍微得瑟了一下自己的水平就某了个计吏的官职,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掌管当地的花名册和记事簿,定期向上汇报,这样的工作机会更容易让他判断社会趋势,也更能让他接触相对更高级别的官员。果然他的职位开始一步步向上发展,直至被司马昭任用,后来信任有加,任他为太傅太尉。太傅相当于皇帝的老师,太尉已经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了。

人无完人,即使你足够完美,也不能保证你的家人都无可挑剔,刘寔的接人待物无可挑剔、工作能力更是有目共睹,但他的小儿子却一点儿都不像他,好几回贪污犯事被举报,都牵连了刘寔,光被免职就有好几回,好在刘寔自身没问题,所以也一再被重新启用。谁让人家是当年跟着司马昭打天下的元老呢!所以,虽然他几次想要告老还乡,都被婉拒,足足活了90岁,那时候也没退休一说,他几乎干了一辈子!可谓是寿终正寝。

05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5)

苏秦 以锥刺股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苏秦,字季子

籍贯:河南洛阳

职位: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特长:大忽悠、大间谍

苏秦出生在周朝的天子脚下,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老父亲和兄弟几个都是本分人,只有他每天百无聊赖地在地里摆弄几下锄头,心里和眼里总是巴望着远处的马路,每每看到富贵人家出行的车马就羡慕加感叹,潜意识中老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么一辈子过下去。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鬼谷子,虽然他自幼就有口吃的毛病,却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他潜心跟随鬼谷子学习,并在数年后学成出山,当然了学成与否由自己说了算,鬼谷子并不限制他们,反正也不发毕业证。他直奔心目中的圣地:朝见周朝天子,可能是因为离家近吧,很多人都知道这哥们儿是个不务实的农家子弟,消失了几年就敢见天子?真是自不量力!所以苏秦吃了个闭门羹。但社会格局就在苏秦心中,所以他没做太多停留便奔向秦国,因为他认为秦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认为秦国必定会一统天下,所以苏秦的眼光还是很刁钻的。只可惜秦国的野心在骨子里,并不希望过早大白于天下,毕竟早一天被世人所知,就等于早一天与天下为敌,逐个歼灭岂不是更好?!苏秦很郁闷,他回到客栈连房钱都几乎无法支付,落魄回乡的路途中更是风餐露宿,大概怀才不遇就是这种感觉吧!家里的兄嫂以为他几年不见能混出个名堂来,结果看见他那穷酸样儿,也懒得给他做饭吃;老婆独守空房几年似乎也习惯了,靠着织布还能攒下一些散碎银子,正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老婆心里委屈啊,觉得还得自己养活自己,所以也不免怠慢了苏秦。

苏秦满心以为自己的事业会在秦国,所以不被秦国接纳多少有些记恨;好不容易回到家却又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心里憋着一口恶气:老子我学了这么多年,居然没有用武之地?!那个不行,我得好好理理思路,于是他干脆在晒谷子的空地上搭了个窝棚,闭门苦读加冥想。大块的时间总是会让人滋生倦意,所以他就一手拿锥子,一手举着经书仔细研读,困了就扎自己的大腿,丝丝鲜血冒出来,脑袋豆大的汗滴流下来,人就一点儿都不困了!人的大脑在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后会自行运转,一个困顿的午后,苏秦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联合六个相对较弱的国家(燕、赵、齐、魏、韩和楚)抗衡秦国,这样也算是一番惊世骇俗的大事业吧?!于是乎他再度上路,直奔赵国。当然了,事情依然没有那么顺利,在相继受到冷落之后他在燕国见到了燕文侯,算是知遇之恩吧!尤其是对于苏秦来说,前面那么多的失落让他倍加珍惜。以此才揭开了他身兼六国相印的巅峰人生。再回家那感觉简直是威风八面,之前所有冷落和鄙视过他的人都吓得连连道贺或者低头跪拜。联合六国制衡秦国容易,维持制衡的局面就很难。不过秦国十五年不敢犯函谷关也算是惊世骇俗的业绩了!

苏秦在失意时没有变形,却在得意中有些忘形。燕国忽然有一天开始有了苏秦的流言蜚语,而且是桃色新闻,说他与燕易王的母亲有染,而且人们说的有鼻子有眼儿。苏秦是何等得聪明,赶紧主动找燕王沟通,请燕易王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说他这是假戏真做,目的只是为了迷惑世人,让世人以为他和燕国再无瓜葛,自己才好跑去齐国任职并搞垮齐国,也就是说自己主动要求去齐国当燕国的间谍。燕易王心想:杀苏秦容易,把这么个货色安到齐国说不定就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居然就把苏秦给放了。

至此苏秦踏上了自己终将身亡的国家:齐国,齐燕向来面和心不和,见苏秦与燕为敌,自然就奉他为客卿,不知不觉中引狼入室。苏秦的一张嘴多厉害,假意为齐王好,实际上暗流涌动,各种挑唆引诱,弄得齐国上上下下不得安生,直到齐国众大夫幡然领悟。苏秦这哥们儿不能留啊,他太能忽悠了,杀了以绝后患,所以苏秦遇刺,险些身亡。他没有了为自己报仇的精力和体力,在经历过大风大浪、见识过人间冷暖之后,他也觉得这辈子够本了,居然提出让齐王以燕国间谍的罪名把他五马分尸,还驱逐他的一家老小,以此引出刺客,为自己报仇。齐王一边心疼自己信任的这位客卿,一边连忙点头答应了。于是一代大忽悠纵横家被五马分尸,尸体还被人鞭尸泄愤,而那些泄愤的人刚痛快完就被齐王一刀咔嚓给杀了!苏秦死后他的大量间谍活动被人抖搂出来,齐王又气又恨,觉得自己被苏秦给耍了,可这哥们已经死了,于是就想拿他家人出气,可家人早被自己驱逐出境了,也只能不了了之。

苏秦颠沛流离却也轰轰烈烈的一生都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他的几位哥哥却和广大苍生一样:活过却没有留下丝毫痕迹,而他没什么学问和功底,全凭自己的勤奋用功,所以以锥刺股的学习精神就一直被世人传颂至今。

06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6)

黄霸 捐官向善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黄霸,字次公

籍贯:河南商丘太康

职位:西汉大臣,官至丞相

特长:两度买官、一心为民

黄霸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里的田产和财富足够他一辈子衣食无忧,幼时的他喜好读书,尤其是法学律令方面的内容,闲来最喜欢玩儿的游戏就是端起官架子,假装自己是个青天大老爷给下人们断案,大家一边配合着他,一边低头直乐呵,他的小脸儿却绷得紧紧的,始终一本正经。长大些他就不再玩儿这种游戏了,但为民做主当好官却成了他心里唯一的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四处寻找从政的门路时,机会来了:一个人的成就始终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黄霸生逢汉武帝时期,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刘彻是出了名的崇尚武力,作为皇帝的他开疆拓土、威震四方,可老百姓们却叫苦不迭,因为打仗哪有不死人、不耗费粮食的,于是国库亏空严重的情况下,朝廷迫不得已颁布了捐官的条例。就这样,黄霸花钱买了个待诏的职位,待诏顾名思义就是等待诏令,也就是官员候补,就这样他开始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他的政治生涯开启。

事情没有他设想的那么顺利,当官没几年就因为弟弟犯事被免职,不甘心的他只得找机会再度买官,头回花的是银子,这回用的是谷物。可想当时朝廷缺粮到何等地步,谷物比银子好使!工作来之不易,又是自己的毕生梦想,所以黄霸谨小慎微、全力以赴,业绩自然也非常不俗,就这样一路升迁,直到河南省省长。这已经是地方官中最高级别。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对钱财看得很淡,恨不能贴钱为朝廷卖力,对于各种案件也十分用心地裁判,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哥儿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找下属官员聊天,这也问那也问,弄得大家都不敢撒谎,你想啊,撒谎容易,圆谎就太难了。于是他的治下通常是政治清明、老百姓爱戴欢呼,他也就成了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

后来汉宣帝把黄霸提拔到中央来,担任最高法院的院长,很多错综复杂的案件都被他梳理得清楚明白,不久就再度被提拔,担任丞相府的秘书长。都说伴君如伴虎,在地方做官只要能力强就够了,在皇上跟前说错话丢性命那可就是分分钟的事了。果然,汉宣帝初上任时想要高举汉武帝的牌子以此增加自己的底气,鼓励搞一些虚头八脑的活动,比如封尊号、谱写祭祀时用的音乐等,遭到了夏侯胜的反对,黄霸也站出来附议。而其他人则一边倒全都高呼皇上圣明,于是一些人别有用心就把夏侯胜和黄霸一起给污蔑了,说他们污蔑先帝、抗旨不遵什么的。是个人都要面子,何况是新登大宝的汉宣帝,一句话就把这哥儿俩投进了监狱。黄霸和夏侯胜两位难兄难弟在监狱里几日也没等来圣旨,是死是活没了下文,黄霸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于是开口对夏侯胜说:“不如我拜您为师,您教授我经术吧?!”夏侯胜迟疑地问:“你我都是要死的人了,还学个什么劲啊!”黄霸温和地笑笑说:“朝闻道,夕死足矣!您就收下我这个徒弟吧!”夏侯胜顿时被黄霸的豁达感染,欣然接受,于是二人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狱中生涯,日子过得倒也没那么单调。其实黄霸心里也担心,毕竟家里一堆人,如果真要哪天圣旨下来,诛杀全家他也没有办法啊!可时间总不能就这么平白浪费掉,那样生命将毫无意义,所以这种忍辱求学、向往知识的精神就被传送至今。

当然后来关东一代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汉宣帝大赦天下,二人就又戏剧般地出狱了,而且还都又被朝廷启用。此后黄霸为官更是谨言慎行,无论走到哪里都把皇上的恩泽传承下去,让百姓们对朝廷感恩戴德,终于在他的坚韧努力之后被朝廷提拔到丞相一职,完成了他毕生的梦想。毕竟不是皇亲国戚,做到丞相已然是最高职位了,后来在任上寿终正寝,谥号为定侯,大概就是可以安定一方百姓的意思吧!

07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7)

宁越忍劳苦读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宁越

籍贯:河南鹤壁

职位:战国时期周威公(东周第20代国王)之师

特长:争分夺秒、惜时如金的典范

宁越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户家中,耕种劳作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偏巧他就是嫌苦怕累,家里人刚开始也都好说歹说地劝他,时间一长,也都不愿意看他一干活就痛苦难耐的样子,也就随他去了。他心里也觉得对不住家人,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老这么白吃白喝呢,于是他见人就问怎么才能不受耕种的苦就衣食无忧。有人就半开玩笑地说:“很简单啊,只要你能受得了读书的苦就行!”他连忙紧接着问:“那要读多久呢?”对方回答:“怎么也要20年吧!”于是乎宁越便开始慢慢学着识字、找书苦读,可想到漫长的20年就着急,于是便每日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他事后说:“人将休,吾不敢休;人将卧,吾不敢卧”,这一坚持就是15年!

岁月如梭,转眼他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小伙伴们早都成家生子,他也蜕变成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便离家奔生路去了。他先去了赵国,他的所学所思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是这样的:赵国跟齐国干了一架,而且大获全胜,光战车就有两千俩,齐军的士兵尸首有三万具之多。当大家在发愁如何运送战车和掩埋尸首的时候,宁越标新立异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获一致认同,他说:“咱们得利用这些东西,不留痕迹地在齐国境内发动延伸战役。你想啊!齐国如果接收了这些尸首就得大费周章地掩埋,花费肯定也少不了;如果拒收这些尸首就等于是告诉百姓,你们可以出征打仗,但是死了就别想魂归故里,结果肯定是民怨沸腾、离心离德。”

果然,周威公听闻之后十分欣赏宁越的才思,便聘请他为自己的老师。至此宁越完成了他人生的华丽转身,从战国时期卑微如草芥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声明显赫的帝师。

08号人物:

劝忍百箴在线阅读(从劝忍百箴说起)(8)

范仲淹 忍一盆之粟粥 从《劝忍百箴》说起 杨文利 译

姓名:范仲淹,字希文

籍贯:江苏苏州

职位: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特长:忧国忧民、宁死不默

范仲淹的名字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他的《岳阳楼记》一文多年来始终会出现在我们中学语文的课本上,尤其最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更是成了范仲淹的标签,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祖国的少年。而他的成长和求学历程却很少有人提及,说起来在他少年的岁月里,一直就有一个巨大的隐痛在心底激励着他,使他可以每每想起就会奋发图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范仲淹刚刚步履蹒跚地学会走路时,父亲就英年早逝、撒手人寰。那个时候,他们孤儿寡母几乎难以存活下来,后来母亲迫不得已才经人介绍从苏州改嫁到山东。好在继父对他疼爱有加,范仲淹在浑然不觉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可终究是纸里包不住火,在一次他和兄弟们的口角中,一个哥哥说漏了嘴,他才在事后追问中得知了真相。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范仲淹也一样,他仰卧在床上辗转难眠,胡思乱想了好久之后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心底响起:发奋读书、早日自立门户,好好赡养自己的母亲!

待他拿定主意后,他便找继父申请外出求学,经同意后他去向母亲辞行,母亲自是不忍心儿子离开,又希望他早日成材,一番话别后,范仲淹挺着脊梁大踏步离开了家。一句“苦读后及第”显然无法让人了解他的用功程度。大家知道以前的人做顿饭要花费很多时间,尤其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光是生火烧水就要大半天,范仲淹为了节约这些时间就把一大早熬好的米粥放在外面,不久米粥就冻成了冰块粥,他在白天学习的时候,饿了就咔嚓切下一块儿吃了充饥,顶多再配上点儿咸盐韭菜。如此的利用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终于让他把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掌握到位,也逐渐具备了忧国忧民的理想和追求。

在他一生的仕途当中,他三番五次因秉公直言而被贬到偏远地区,但他从不更改自己的原则和志向,始终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好在他所处的时期是宋仁宗(赵桢,北宋第4位皇帝),而赵桢素以仁义著称,所以他才没有因直谏被杀或殃及家人。在他64岁那年,因病死在了赴任的路途中,宋仁宗为他亲笔写下了“褒贤之碑”,并赠兵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谥号文正,所以范仲淹也称范文正公。


看完前面的内容,你可能会说:这些历史名人只是勤奋而已,和忍耐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稍作提示:

东晋的车胤和西汉的匡衡在贫穷的煎熬中学会了忍耐,而一般人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往往会英雄气短。毕竟读书学习无法立刻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所以他们忍耐贫穷坚持学习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

西汉的倪宽和西晋的刘寔在辛苦困顿的生活中选择了忍耐,耕种或缝补等体力劳动过后,人最容易困乏,他们还能持续坚持学习,实属难能可贵;

战国苏秦的做法虽然我们坚决不提倡,毕竟有些自残的倾向,但他在困意和疼痛之中选择了后者,并忍耐住了那种想象都疼的感觉,让我们望其项背;

西汉的黄霸在身为阶下囚的条件下拜师学习,他忍耐了羞辱的挑战;

战国的宁越经忍耐了疲累的摧残;

北宋的范仲淹为了高效学习,忍饥挨饿等等。

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好学之人在我看来分两种:一种人是与生俱来或家庭环境影响就喜欢学习,在兴趣使然之后养成了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更改的,所以这种人非常厉害,比如写毛笔字、外语和乐器等项目,有无童子功,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成年后想要去弥补差距会非常困难;另一种人是在步入社会后发现不学习不行,才真正发自灵魂深处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变得勤勉刻苦,这种人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很强。

欲求生富贵,我们就须下死工夫。对于有心想要我们,现在需要忍耐的或许更多、忍耐的难度也更大。比如:来自无孔不入的咨询的干扰、来自自身浮躁内心的作祟、来自汽车鸣笛声等城市噪音的干扰、来自知识更新迭代的迅猛和来自房贷的巨大生存压力等。总之,在这个时代的好学之人势必要比古代学者更能忍耐,所以我们唯有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坐拥繁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学习本身在我看来也分两种:一种学习是在他人的引辅导下进行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配合,即思路和进度紧紧跟上辅导人就可以,引导人多是老师、师傅或教练;另一种学习则是自学,具备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进入社会,所需要学习的还会有很多,如果还只能依靠他人的辅导就会很被动,尽管社会上充斥这各种补习培训机构,但能否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就要看运气。能够借助书籍、网络和自己的反思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更好地自我成长,毕竟“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