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丰观湖最低房价(湖滨一周706期四版)

泰丰观湖最低房价(湖滨一周706期四版)(1)

泰丰观湖最低房价(湖滨一周706期四版)(2)

泰丰观湖最低房价(湖滨一周706期四版)(3)

于伟:倾情扶危济困

扶贫助残,他精准帮扶两名残疾人;扶贫扶志,他帮助贫困户实现微心愿;助残扶残,他资助三名学生……他是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总商会)五届执委、常委、市扶残助残协会副会长、市第二届青年企业家商会副会长、湖滨区第四届劳动模范,三门峡百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伟。

于伟被推选为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以来,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身脱贫攻坚、扶危济困事业中去。他时刻围绕湖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践职履责,走访调研,认真思考,调查报告,将提交提案和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履行委员职能的重要方面。他对政协湖滨区第十一届二次会议第51、52、53、81号做出的提案,有角度,有价值,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承办单位的采纳落实。

作为一名民企负责人,于伟带领员工始终坚持诚信守法经营,目前已拥有四家门店,员工26名,年销售额近500万元,先后向湖滨区缴纳税款70余万元。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他积极响应号召,发扬光彩事业精神,全力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助力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造福民众。企业创办以来,先后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军人、大学生百余人。于伟在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使他们实现供养家庭和人生价值的同时,还培育他们掌握劳动技能和创业方向,教会他们将改变人生的机会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未能实现大学梦想是他念念不忘的一个缺憾,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帮那些因贫困不能读书的孩子实现梦想。他一直认为捐资助学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则是他资助失学儿童的原动力。

2013年开始,于伟就积极参加“金秋助学,关爱失学女童”等爱心活动,资助了两名家境贫困的女童。其中刘某娇因父母离异,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每逢开学季,于伟都提前精心为孩子挑选书包、文具、字典、课外书籍等学习用品。在送去这些物质帮助的同时,不忘从思想上关心、鼓励孩子,嘱托她树立自信心,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刘彤同学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得到于伟叔叔的资助,他常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叔叔都一直会帮助你完成学业!”他了解到刘彤家中苹果销售的难题,还想方设法帮助刘彤父母销售出去三千多斤苹果。

于伟还参加了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经常去福利院做义工,并投身慈善捐助活动。2014年10月,他带领爱心人士去会兴新村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价值上万元的保暖衣物和学习用品。2015年6月,他参加我市“爱心送考”大型公益活动,高考期间义务接送考生及家长30余人次。2018年,市残联扶残助残协会开展春节慰问残疾人活动,作为副会长的于伟带领义工们将数万元的慰问品逐一送至全市百名残疾人家中,带去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同年,“春风计划——精准帮扶百名残疾人家庭关爱行动”拉开帷幕,于伟又一对一精准帮扶了两名残疾人,在生活、思想上给与多方面的帮助,努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2018年12月,于伟积极认领市助残扶残协会开展的“微心愿”活动,并参加湖滨区工商联“扶贫扶志授人以渔”活动,帮助身残志不残的董永把代步车设计改制为“董永文字服务社”广告车。2019年2月,于伟参加市残联“助残扶残”活动并看望资助的3位学生,同时参加区工商联“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六年来,于伟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和认领微心愿活动,先后通过工商联、残联、工会等组织平台,帮扶残疾人3名,资助贫困学生3名。向学校、福利院等机构捐助现金、书籍、学习用具、电器、衣物、米面油等现金、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二十余万元。

于伟也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关爱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三门峡好人”、“市级文明职工”、“市级文明诚信企业”、湖滨区“十大杰出青年”、湖滨区“诚实守信模范”、“三门峡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湖滨区精准扶贫爱心人士”、“2018年度优秀政协委员”、“湖滨区第四届劳动模范”、2018年度湖滨区工商联系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于伟的捐资助学爱心行动、扶危济困好人善举仍在继续……他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了一大批富有爱心的身边人,他和他们,还有更多的像于伟这样的好人,在共同为打造“五个湖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爱心、智慧和力量。

花椒山上花椒香

上窑头、下窑头;上小安、下小安、左家后;还有陈家山、刘家山、李家山!单单看这个地名,就知道这是个不平坦的地方。

这些自然村组成了一个行政村,行政村的名字叫小安村;小安村隶属于高庙乡,高庙乡归湖滨区管,湖滨区是三门峡市的一个区。

小安村在三门峡市区东12公里的地方,近10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全是海拔六七百米的秦岭余脉高庙山,高庙山里有好多好多山头,关山挨着老虎山,老虎山靠着大山顶。

“对了,俺这里还有个自然村叫王家泉。但是,别说这里没有泉了,打井都打不出水来。”小安村党支部书记曹永勤说。

对面是山西省,眼前是黄河,但整个高庙乡都奇了怪了,眼看着黄河水流淌,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乡。

7月10日上午,雨过天晴,蓝天白云下,小安村曲曲弯弯、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紫红色的花椒精神百倍,微风一吹,飒飒作响,有点像网络上的高山“抖音”。

“小安村,高庙乡,乃至相邻的周边乡镇,通过多年探索,我们找到了一个最适合本地的产业项目,在这梯田的花椒丛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高庙乡党委书记高苏星说。

因地制宜探索花椒种植

小安村历史上是个“有矿”的村。

“我们这里的山是石山,土层不厚,山下面都是五彩石和姜石。”曹永勤说,历史上小安村挖矿的很多,有挖煤的、挖石膏的、挖硅石的,还有挖青石的,这个地方还不算穷。山上的药材也有好多种,柴胡、连翘等都比较多,当然还有一些野果子。

小安村的山涧沟畔也有野生的花椒,面积不大,也不集中,这长一棵,那长一棵,乡亲们也就捋点叶、掐点芽、拽点果子佐餐或者当调料。

十几年前,上级从林业局给高庙乡派来了一个党委书记,这个书记懂林业,根据高庙乡的区域特点,在当地推广种植花椒,慢慢地,花椒种植面积就上来了。

“现在小安村的花椒种植面积有近2000亩,整个高庙乡的种植面积有1.8万亩。高庙乡花椒品种多、品质好、规模大,既是一道风景,又是农民的增收点,还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因地制宜走乡村振兴之路,在豫西地区也算很有个性的了!”高苏星说。

小安村花椒种植带头人

从小安村村委向南山上爬,好久好久,到了海拔将近600米的李家山。这个自然村里的户籍人口有七八十人,现在的常住人口只有两口人了。

人少了但村里的田并没有荒芜,梯田里“寸草不生”,成行的花椒树怡然自得。

“我本来叫李小旦,是元旦的旦,后来不知道咋弄的,身份证上变成鸡蛋的蛋了,我是湖滨区的人大代表,去区里开会,登记的名字就是李小蛋。”李小蛋今年67岁,家里种了11亩花椒,是小安村花椒种植的“祖师爷”,老婆子在三门峡市里照看孙子孙女,他白天上山,晚上下山,典型的城乡“两栖”农民。

“我是最早在山上种花椒的,十多年了吧!”李小蛋说,当时种花椒中不中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想,反正山上缺水,种啥啥不长,正好上级免费给花椒苗,他就把自家的地种上了花椒。

李小蛋的花椒树活了,之后,花椒树在小安村火了、在高庙乡火了;什么老虎山、关山、大山顶,有名和无名的山头梯田上都种上了花椒树,这里的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椒山,花椒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麻香麻香。

从五五分成到三七分成

农民式智慧的表现,有时就像天上突然掉下个肉包子一样出其不意。

一斤鲜花椒大约是5000粒,目前还不能机械化收获,尽管可以一串一串摘,但摘收期间还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

“我种的花椒树三年结果,第四年第五年就能有好收成了。收成有了,但摘下来换成钱还是很费功夫的。”李小蛋说,当年自家人手紧,他便开始找帮工,每年七八月份,附近给我摘花椒的雇工有20来人。

怎么给雇工付报酬呢?李小蛋有招儿。最早的五五分。当天雇工如果摘了30斤花椒,李小蛋留下15斤,另外的15斤归雇工所有,抵工钱。一般说来,手快的一天能摘40来斤花椒,即便拙手笨脚的,一天也能摘30来斤。

后来花椒种植的面积大了,收获季节外乡人也来采摘,这种付酬方式保留下来了,但比例变成了三七分:主家得七,雇工得三。

四斤鲜花椒能晒出1斤干花椒,2018年鲜花椒卖到10元一斤,干花椒的收购价1斤超过了40元,不种花椒只摘花椒的雇工1天至少也挣100多元。

这种原始的以物抵酬模式,几乎启发了所有摘花椒的雇工:这么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还真是超值!

热情决定行动,结果就像一滴红墨水滴到了一盆清水中,小安村的梯田里种满了花椒树,高庙乡其他村组的梯田里也种上了花椒树,高庙山变成了花椒山。

现在的李小蛋说话已经很有“高度”了,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带动”。

蔓延成了支柱产业

政府引导,群众欢迎;产业对路,增收明显。

十年树木,高庙山腹地的花椒树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大,蔓延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支柱产业。

高庙乡党政办主任张延峰说:“现在在高庙乡的许多村,如果家里没几亩花椒树,感觉就有点跟不上形势,好没脸面的!”

名字叫陈小刚,其实他是陈家山自然村中78岁的老先生了,因为老伴有病卧床,加上自己身体不好,老两口没有和子女去三门峡市里住,生怕百年以后回不到老屋。就这样的年龄、这样的身体、这样的家庭,陈小刚还种了4亩花椒。他说:劳动量不大,关键时候子女都会回来帮忙。

比陈小刚小3岁的陈铁蛋有二男五女,他身体不错,家里的4亩花椒树基本不用子女帮忙,他和老婆很轻松就拾掇了。

左家后自然村的左森,86岁了,子女、孙辈、重孙一家都40多口子人了,有在政府上班的,有当企业老板的,后代人都很有出息。即便如此,早该享清福的左森和他爱人还在老家种了好几亩花椒树。

7月10日下午6点半,见家里来了客人,左森来了精神,马上从柜子里拿出来烟招待客人:半条细支南京,一整条苏烟、四百多块钱一条的,挺奢侈。

小安村总共有3295亩耕地,除了原来退耕还林的土地外,已经有1800多亩耕地种上了花椒树,尤其是海拔高的土地,几乎全是花椒树。曹永勤说:村民们还要种一些花椒树,村里计划把荒山和地边都种上花椒树。

高苏星说,整个高庙乡现在有盛果期的花椒1.8万亩了,有早熟、晚熟品种四五个,已经成了河南的花椒重要产区。

这几年花椒行情不错,价格也行。

李小蛋说,从2003年开始种花椒,刚开始干花椒几块钱1斤,2009年到了每斤12元,2012年每斤15元,2017年每斤涨到了40元,2018年又涨了,最好的花椒每斤能卖46元。

当然品种不同价格也有区别,但基本上差距不是很大。

小安村的花椒亩产量在150斤到200斤,按最低标准算,1亩地收入三四千元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79岁的陈平安是个种庄稼的老把式,家里种了两亩花椒,采摘的时候也不用雇工,去年光他的两亩花椒就卖了1万多元。陈平安说:“北京和海南我都去过了,下一步还想出国看看,准备再给自己打个金镯子。问陈平安有多少钱,他说大部分钱都给后辈子孙们了,现在手里还有8万块呢!”

每年七到九月份,会有好多的花椒收购商来小安村收购花椒。曹永勤说:“价格不是什么问题,收购商是压不下来价格的。”

几年前小安村党支部联合380多户椒农注册成立了小安村关山花椒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合作社都密切关注花椒行情,一到收购季节,合作社就挂出了收购价。外地客商来了,想收到花椒、想收到好花椒,只能比合作社的价格高。

“我们合作社的作用是不是有点像国家的托市收购呀?”曹永勤说。

2018年,小安村人均纯收入7600元。

决不会小富即安

小安村人均土地多,荒山荒坡面积大,花椒种植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利用。

“原来退耕还林的一部分土地,林木已经成才了,村里计划申请采伐后种植花椒树;还有一些耕地,除了留下一些零星种菜的,村民们也要种上花椒树;另外我们要开辟荒山荒坡,凡是有一坑土的地方,都要种上一棵花椒树!”曹永勤说,小安村决不会小富即安。

总面积60平方公里的高庙乡有“七山十沟”,平均海拔566·米,海拔最高点为900多米,而人口总数仅仅为1.2万人。

“靠着黄河缺水不说,年降雨量才有500多毫米,这样的条件,找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确实不容易。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花椒种植这个突破口、增收点,这个产业应该说是最适合高庙乡实际的产业,是一个政策支持、政府扶持、群众拥护、增收有把握的产业,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一个依托产业振兴乡村的范本。”高苏星说。

花椒山上花椒香,愿小安村在致富的路上有大作为,愿高庙乡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中有新担当。

7月19日《河南日报农村版》一版

泰丰观湖最低房价(湖滨一周706期四版)(4)

泰丰观湖最低房价(湖滨一周706期四版)(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