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站排行榜(资源争夺白热化)

受双碳目标影响,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行业迅速走红,特别是进入“十四五”后,下游新能源电站开发更是成为各大电站开发商竞技的重要赛道。

据统计,自2021年1月起,已有63家集团/企业签署了总投资1.15万亿元、总规模310GW以上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协议,涉及光伏电站规模近135GW。

目前绝大多数火电企业微亏区间,电价进入上涨周期,新能源运营商收入端具备成长性。两会明确提出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在稳增长背景下,1月社融大幅增长,新能源作为新基建重要方向获得资金支撑。

新能源电站排行榜(资源争夺白热化)(1)

新能源电站的营收主要取决于发电量和上网电价。发电量取决于装机容量和利用小时,利用小时取决于当地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禀赋。#新能源电站#

新能源电站的建设成本基本决定了电站后续运营期的成本。成本端,新能源运营企业大部分成本以上来自固定成本(主要为折旧),折旧在成本中占比约70%,其他成本主要由各项材料费及人工成本构成。

新能源电站盈利模式:

新能源电站排行榜(资源争夺白热化)(2)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发布光伏标杆电价补贴政策,将全国分为三类资源区,分别执行0.9/0.95/1.0元/kWh的标杆电价,电价水平超出市场预期,在此价格下,测算大部分地区光伏电站投资IRR普遍可达10%以上,部分地区可达15%甚至以上,收益率十分可观。

在此背景下,一些现金流充裕的和亟待业绩转型的上市公司,开启了新能源电站运营的快速扩张,以期对业绩带来提振,代表企业如爱康科技、旷达科技、林洋能源、华北高速等。

新能源发电投资规模大,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及资金壁垒较高。单个陆上风电或光伏开发项目通常需几个亿,甚至十几亿的投资规模,海上风电项目投资规模则更大。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风电及光伏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为20%,因此,新能源发电运营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作为项目开发资本金。

新能源电站运营是一种理想的商业模式,企业可通过投资新能源电站,获取每年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收益,又依靠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不断开发、建设与投资,取得近似真正的永续增长。

目前,以“五大发电”为代表的大型发电集团是新能源发电行业的主力,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其他国有综合性能源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程度在近年逐渐提高。电站项目开发初期,电站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款周期长,新能源运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具有较低融资成本的企业更具优势。在这方面,大型央企、国企由于融资成本更低,优势将更为显著。

五大发电企业碳达峰时间表及主要目标:

新能源电站排行榜(资源争夺白热化)(3)

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6.09%,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的企业。光伏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风电居世界第三,也是国内较早布局储能、氢能的央企。国家电投提出2023年实现碳达峰,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占比60%,在五大发电集团中目标最高。

华能国际是华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最大发电公司之一,截至2020年,新能源装机占比为10.34%,2021年全年新增控股装机容量为5.23GW,新增风光装机容量为3.20GW。

吉电股份主要业务涉及火电、供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电站服务等领域,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光伏发电装机420.91万千瓦、风电装机270.19万千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