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过后还有什么购物节(全球最大购物日)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天猫、京东等中国巨型互联网购物平台今年的“双11”购物节成绩单,备受瞩目。走过14个年头的中国“双11”购物节,经过多年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声势。今年多国通胀高企,美联储不断加息扰乱全球经济,叠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全球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格外关心中国的消费情况。美国石英财经网站称其为“全球最大的购物日”。它不是“黑色星期五”,不是“网络星期一”,也不是亚马逊的会员日,而是中国的“双11”。
“常态化”的增长态势
“今年‘双11’还是下单了不少东西,已经习惯了在每年这个购物节消费。”北京的刘女士给《环球时报》记者看了她的购物单并表示,“部分商品比之前自己关注到的要便宜不少”。但吉林的王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看中的商品“双11”前先涨价后降价,算下来还没有平时便宜,“我也就不凑‘双11’这个热闹了!”兰州的赵女士则称:“今年自己收入不稳定,未打算在‘双11’血拼。”而且她发现京东等平台推出的性价比较高的“工厂货”已能满足自己的日常消费需求。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詹姆斯·杨表示,“随着‘双11’购物节进入第14个年头,中国零售商正在面对新的挑战和来自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多家外媒也以“今年‘双11’热度有所减弱”为题进行报道。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分析认为,今年中国电商在“双11”的商品交易总额恐不如预期。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双11”的整体表现符合一般事物波浪式发展规律,在“双11”促销出现多年后,消费者心理已发生变化,其信心调整的过程有高潮也有回潮,至于回潮之后是否还会出现另一个高潮,需要继续观察。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对记者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双11”整体来说保持了“常态化”增长态势,电子商务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她认为,今年“双11”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势,第一是服务上的规范化降低了消费者负担,比如缩短预售时间、一站式退差价等;第二,全年促销的联动使得优惠力度更加平均;第三,实体经济在今年的参与度很高,线上成熟的数字化供应链牵引了更多实体企业参与其中。根据京东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资料,今年“双11”,京东线上营销活动带动了线下消费市场的火热,数智化供应链加强了企业、产业、区域之间协同作用。
年轻群体理智,下沉市场火热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数据,参与第一届“双11”的消费者中,80后占比超过60%,而90后比例逐年增长。作为“双11”的消费主力,年轻人的消费表现受到关注。石英财经网站提到,34%的消费者预计今年将减少“双11”的支出,该数据高于去年的9%;69%的人计划在3个以上的平台上购物。
90后白领金女士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据她观察,今年大家的购买力依旧很强,能看到身边朋友连收多个包裹。但与早些年相比,更多人在近两年的“双11”中表现理智,她表示,“因为平台渠道选择更为多样,很多人也不用只专注淘宝、天猫;同时,理智也反向推动带货主播在推广产品时,不再建议‘买买买’,而是‘按需购买’”。
针对年轻群体“消费更为理智”的情况,赵萍告诉记者,“全年的促销联动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积累了多年经验,变得更从容”。她表示,今年出现了“姐妹型消费”“画饼型消费”“饱腹型消费”“体验型消费”等新词来形容年轻人的消费类型,对于传统品牌而言,要通过跨界融合创新产品去激发年轻群体的消费热情。
除年轻消费群体之外,下沉市场在今年“双11”也成为消费“主力军”。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双11开门红28小时”,四到六线市场增速领先全国,乡镇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
年轻群体的需求变化以及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都显示出中国数字经济增长仍有很大的空间。赵萍向记者表示,“今年1—9月,国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这个比重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带动了消费快速增长”。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中称,当前,在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回暖企稳的发展态势下,平台营造更便利的消费环境,才能进一步提振消费;商家只有多让利,才能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提升消费意愿。贾康则表示,针对当下消费需求增长和转型,其他时间段的消费潜力也值得进一步挖掘。
中国购物节惠及全球消费者
石英财经网站称,16.6%的欧洲民众在2020年便知道了“双11”。近年,全球规模最大的购物季也在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阿里旗下全球物流企业菜鸟相关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外‘双11’的首批快递包裹已经送达。”“前几天加了购物车,早上付了款,没想到这么快就送来了。”法国巴黎的一位消费者塞琳表示。据悉,目前该企业已经联合全球合作伙伴为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消费者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今年“双11”期间,菜鸟预计将把超2亿个包裹送货上门,创下历年之最。截至11日中午12时,菜鸟在天猫“双11”提供的确定性的送货上门包裹量已经超过了1.2亿件。
在中国企业服务全球消费者的同时,“双11”的理念也在影响当地的消费业态。《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发现,过去两三年,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双11”期间,主要是大型商店或网店在举办折扣活动。而今年,几乎所有线上线下商店都在借机行动。
德国人也越来越习惯在“双11”购买圣诞礼物,可以节省不少开支。来自法兰克福的艾娃对《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表示:“大家都知道‘双11’,现在欧洲消费者正面对通货膨胀,大家对这个节日的期望更大。”据了解,她已经下单购买了圣诞礼物,包括服装、手袋、笔记本电脑、书籍、手机等。
“在‘双11’期间,瑞士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折扣商品。”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一瞥报》11日称,各地的物价都在上涨。因此,瑞士人更愿意等待打折物品。今年“双11”的折扣活动比以前更重要。
在泰国美杜莎传媒公司负责直播带货业务的玉龙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双11”“双12”在东南亚已经形成共识,与国内一样,淘宝、虾皮等海外电商平台标志都会跟着这一购物节一起改变。据他介绍,今年“双11”整体增长速率依旧可观。
俄卫星通讯社11日称,近年来,俄罗斯人对“双11”世界购物节的兴趣在稳定增长。在线购物平台OZON称,今年参加“双11”的销售员数量与去年相比增加了一倍。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