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转型的)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转型的)(1)

在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时,我们通常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来进行分析。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在一些近代化的工厂中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的数目也逐渐增多,自由劳动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明,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这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如果我们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个角度来分析,那么农奴制就是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进步和实现近代化转型中的最大障碍,也是沙皇政府必须化解的历史难题。如何理解农奴制度阻碍俄国社会转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展开分析。

一是农奴制度严重影响和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被牢牢的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在地主的强取豪夺下,广大人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从而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二是农奴制度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奴主沙皇专制统治。在俄国社会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农奴,他们不甘心自己永远处于被奴役的地位,提出了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统计,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全国共发生了1000多次农民起义,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在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工人和少数民族也都参与到反抗沙皇统治的斗争之中。另外革命民族主义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思想宣传和动员,他们把沙皇专制制度比作黑暗王国和监牢,号召人民起来革命,用暴力摧毁这种黑暗王国,迎接真正白天的到来,使得广大人民不断在觉醒。这一切表明,俄国沙皇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农奴制直接威胁到沙皇专制统治。

三是对外战争的失败表明沙皇俄国已经落后于欧洲其他大国,严重影响到了沙俄的国际地位。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在战争中,俄国士兵虽然勇敢顽强,但是政府的腐败和军事上的落后是俄军毫无胜利希望。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表明俄国在欧洲霸权地位大大的被动摇了,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面对严重的国内国外危机,农奴制的存废问题,已经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在主流国家都在向近代化过度实现社会转型的历史大潮流中,俄国面临了农奴制危机。要迅速发展俄国经济必须要废除农奴制,要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必须要废除农奴制,要提高俄国的国际地位,实现富国强兵,也必须要废除农奴制,废除农奴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与其让农奴自下而上解放他们自己,不如我们自上而下去解放他们”。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危机关头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农奴制,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就是著名的1861年废除农奴改革。

废除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推动了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为俄国实现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