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初学者的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真的可以事半功倍
(全文高能,根据个人讲座逐字稿修改后发表,请耐心阅读!)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英语口语刻意练习—我的学习方法论》How do you improve your oral English in an effective way.
在正式开始我们的学习之前,需要大家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口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先弄清楚概念,对概念进行精准的定义,只有这样做,后面的事情才不会搞错了方向。英语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
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it right.
做正确的事远比把事情做正确要重要的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口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可以把它总结为一句话。这句话是这么说的:
把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以语音形式去表达一个故事或道理,就是口语的本质。
接下去我们就一项项地开始讲解。先从语音的学习讲起。语音好比是人的头发,通常会给人美的第一印象,发音就像是你的一张名片,发音好容易给人留下更美好的印象。
一般来说,我觉得语音的练习通常有三个原则:简单,量少,平和。
简单,就是语音的学习要符合从简到难的学习原则。
英语音标一共有48个,包括元音和辅音,一般先从元音开始学起,先练单元音,再练双元音。单元音是双元音的练习基础。练好单元音之后,双元音的练习就很简单,通常就是两个单元音组合在一起得到的。
例如先练习两个单元音/ə/ 和 /ʊ/, 然后 /əʊ/的练习,根据四大办法进行调整,前长后短,前重后轻,前清后浊,前大后小。
这里有一个将双元音自然发饱满的小技巧:就是让辅音与双元音中的第一个音相拼,这样自然就发饱满了。例如 boat,小船,先后 b ə, 再发ʊ,自然就好听了。
对于辅音的练习,最重要的是不要拖得太长。 所谓中式英语发音,往往是指中国人的英语发音受中文发音的影响很大,这就有必要了解中文的发音特点。
拿出一本新华字典,你会发现中文发音其实并不太注重辅音的单独使用,更多的是韵母或者辅音和韵母相拼的音节为主。另外,中文发音相对固定,一共就399个发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配合中文的四声声调,就形成了中文所有的发音,所以这么看来,中文的发音并不丰富,相对死板。
正是中文发音主要是以音节,即辅音 元音或韵母构成,这导致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在发辅音的时候无故拖音,在其后面加上了一个元音。
例如,我的英文名字Jack, 其中的/k/是清辅音,一个气声,但很多人会发成接客的客,这就其实在/k/后加了一个/ə/了。
如果大家在练习辅音的时候,能够时常意识到这个问题,辅音的发音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对单个音素的模仿基本做到位后,语音的练习一定要按英美人士平时的说话习惯去练。你会发现,英美人士在实际说话时,包含了大量的连读,缩读,略读,变音等。
例如:I think 的发音,实际中很多人会发成:I thin. 后面的/k/的音会省略掉了,平时我们也跟着这么说。
连读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元音与元音之间的连读;二是辅音与元音的连读。 而弱读主要是两个辅音相邻时,往往会去掉其中一个辅音去说。
除此之外,练习发音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整个句子中的节奏。这个主要是通过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汇与次要词汇的关系,对一些重要词汇要加重语气,延长声音,而对次要词汇与词组要轻要快。
这个部分的细节这里很难一一去讲,如果展开估计得讲一两个月。但是有一个最高指导原则,那就是:老外怎么说,你跟着怎么说。
中文连读很少,正是因为如此,必须老外怎么说,你跟着怎么说,因为这就是老外说话的习惯,如果不这么去做,会给听力理解造成巨大的障碍。
第二发音的原则是量少,它指每次练习的材料要少,同时每次练习的时间要少,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
语音的练习不同于分项的训练,单次时间花得越多,效果越明显。有时一个音发不准,怎么练在短期内都练不准,这个时候不妨放下,等第二天再来练习,这时之前发不准的音已经能正确发出了。
第三平和。是指语音的练习不要过于追求完美,非得要说得和英美人士一个样,其实语音只是口语表达很表面的一层功夫,更重要的是言之有物,speak with substance。要达到英语的顺畅交流应该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前段时间乐视总裁贾乐亭用英文进行了一场演讲,虽然他的语音并不完美,但不妨碍他传递自己的思想。过于迷恋语音,认为发音好就英语好,那是傻白甜的认知水平。
对于语音练习,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跟读模仿。
先将文本材料打印出来,标出原声里的重音,连读,缩读,然后一句一句播放原声,然后一句句地跟着模仿。例如:
a lot of people want to 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
很多人都希望听起来像母语人士。
其中 a lot of 标出连读符号,a lottav; want to 说成wanna, like a 连起来lika. 读成
A lottav people wanna sound likea native speaker.
第二步叫影子练习。在一句句跟读熟练后,就可以紧跟在原声后面,带上耳机完整地跟读整个练习材料,自己的声音往往会滞后原声几秒钟,就是一个影子在跟随,所以叫影子练习。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你注意在整个篇章中的语音语调,从而让自己的英语更好听。
第三步是重叠练习。这个通常是在影子练习熟练之后去做的,这个时候不是紧紧跟随原音,而是要求与原声同步去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与原声重合在一起,练习的时候要带耳机练,效果会比较好。
只要按着这三招严格训练,进步往往是立竿见影的。注意,语音练习的一个关键是,记得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听,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
我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发现在教室里有一块巨大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并通过镜子调整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而录音机好比镜子,它可以记录下你声音的全部,有了它的反馈,才能不断去修正自己的错误发音,改善语音语调。
从来没录过自己声音的朋友,第一次录音可能会吓一跳,你可能会说,天哪,这是我的声音吗?口音居然会那么重。所以一定要去录音。
接下去我们谈谈词汇的学习。 词汇的学习办法很多,世面上各种招数都有,联想法,谐音法等等,这里我会介绍一种完全符合语言学习本身的科学词汇学习方法。
词汇的学习有两个方面,深度与广度。深度是指光光记住词汇是不够的,浅记忆的词汇很容易忘掉,我们必须从词汇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维度去立体掌握一个词汇;而广度是指对于任何一个你学过的词汇,都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能在脑海里形成一张单词地图。
如何才能在深度和广度上立体学习词汇呢?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构建的词汇学习模型--词汇如水,也叫WET。
W—E—T,它上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而成。
W表示water, 指活水源义。
E表示environment, 环境,指词汇的引申扩展义。
T代表Translation,中英对译。
这三个字母分别与词汇的记忆,理解与运用是一一对应起来的。现在详细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词汇记忆模型。
我们知道,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如此平凡,却给我们大利。
从老子的角度来看,水是最接近于道的。从佛学的角度来说,水也最接近于佛性的。佛性无色无相,但随着作用体的不同,而化出千百功用。当佛性作用于耳朵,它呈现出闻性;当佛性作用于眼睛,它叫见性。
而水本身无形无状,随流随行,随着环境它亦可化为千百身形。进入水杯,它化为水杯形状;进入水壶,它亦化作水壶状;进入水箱,它便呈现箱状。
而在很大意义上来说,在英语里,词汇如水。
一个英语词汇通常由若干内在因子构成,如同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这些因子常常是一些前缀,后缀,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词汇的源义,如同源头活水,是Water。
当活水源义流入不同的Environment环境时,包括时间、空间、行业、学科、对象等环境,它会与之发生互动,从而让词汇的源义在特定环境下又呈现出具体的含义---引申扩展义。这些扩展义不必费力记忆,只要理解了就记得住。
记忆、理解了词汇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去学会用这个词。最有效的词汇运用方法是通过中英对译来刻意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语言盲点。
对比译文与原文,我们可以一眼看穿自己与原文的差距,不仅学到更地道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巩固了词汇的记忆。
因此,词汇如水WET模型的学习包括三步:
第一步是分解词汇,了解它的内在结构因子,前缀,后缀,记忆它的活水源义---基本义。
第二步是理解词汇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引申扩展义。有了活水源义的帮助,我们用简单的逻辑是可以推出扩展义的,从而让词汇记忆事半功倍。
第三步是中英对译,活用词汇。词汇记忆的目标是用。通过中英对译,可以轻松发现自己忽略掉的语言细节,找出中文与英文的共性与差异,并打造自己的中英双语互译能力。
现在不妨用WET来学习一下词汇abandon.
Abandon该词来源于古法语短语, 先来看看它的结构因子,它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个是a,另一个是bandon ,其中a表示“处于”, bandon来源于拉丁语bannum, 表示“宣告,管辖权”, 管辖权意味着指导人们能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去做什么。
在欧洲的封建时期,领主有权在自己的领地发布宣告,要求人们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做什么,例如禁止自建磨坊等,人们只能使用领主所建的磨坊并支付租金。
因此,abandon的活水源义是指处于管辖权之下,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权利,独立性或应尽的义务。
当abandon的活水源头基本义“放弃”,进行不同环境时,会呈现了不同的翻译扩展义。
用于家庭中时,表示放弃应该尽的义务,表“抛弃,离弃“;用于情绪时,表示放弃应有的克制,表“放纵,放任“。
这个词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
然后通过中译英的练习,我们可以清楚地掌握abandon的用法。讲解其中的一个例句:
他花钱无度,过着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
He has spent money like water, leading a life of wild abandon.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用wild abandon是来表述中文成语“放浪形骸”的意思。
另外,除了用词汇如水WET模型深度学习词汇之外,由于我们已经知道了词汇的结构因子,所以很容易在词汇广度上做到举一反三。
Bandon是管辖权之意,管辖的人说禁止你做这,禁止你做那,bandon因此又有“禁止”之意。那么它的同源词可以这么记忆:
banish→禁止某人进入某地→放逐
bandit→禁止成为人的→强盗,法外之徒
contraband→与禁令对着干→走私
词汇的学习就说到这里,现在来看看语法部分的学习。
语法就是词汇的排序规则。从口语的角度来说,语法的学习内容并不多,给出大家一个极简的语法框架。它包括:极简思维、极简句型和极简时态。我会用一条逻辑线帮助大家串起这些东西。
先来看看极简思维。英美人士的常见思维有很多种,但最实用的思维是什么呢?先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老外在问问题的时候要把疑问词放在句首呢?
例如,What’s your name? 你的名字叫什么? 他会把What放在句首,以前学习时,老师可能告诉你,这就是一条规则,就是一种习惯。你看我们中文就会把“什么“两个字放在句子末尾。
其实,这个里面就藏着英文里最重要的一种思维,请大家记住这句话:
最重要的东西先说。
也就是说,要把最重要的东西先表达出来,它能解释为什么老外在说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时,把what放在最开头的原因。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你说话的对象很忙很忙,他其实是没有什么时间听你说话的,比如他只有三秒钟听你讲话,而你说的这句话要花五秒才能说完,这样他可能只听到你前半句话,或就一个单词:What. 但是,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传递出去了,他听到what之后,最起码知道你在向他提问,并用的是what,对于what的提问,他只要用一个名词回答就可以了。
其实英文里小到一句话,大到一个篇章,都要记住最重要的东西先说,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交流效率。比如,你要写一个邮件给你的客户,大意是说:由于天气原因,客户要的电脑要晚三天海运给他,对此你十分抱歉。
那么根据我说的极简思维:最重要的东西先说,那要如何组织语言呢。没错,你肯定是这么说,我很抱歉,电脑要晚三天海运给你,因为天气不好。组织成英文就是这样:
I’m very sorry that computers will be delayed for three days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记住这个思维之后, 就可以把英文的句型给简化了。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英文最起码五种句型。用一个故事来表示这五个句型是这样的:
一个姑娘走了过来。 A girl comes. 这是主语加谓语的句型;
她很美, she is beautiful, 这是主语加系动词加表语;
于是我爱上了它, I love her. 主语加谓语加宾语的句型;
接着为了表示我的爱,我给她买了一个钻戒。I give her a diamond ring. 这是主语谓语加双宾语的结构;
为什么要买钻戒给她呢。我要让她快乐。I make her happy。主语加谓语加宾语再加宾补的结构。
这是传统的讲解套路,但这种分析只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对于具体的运用效果不明显。根据极简思维,其实可以大大简化句型为:
主语 动词 (其他)
注意“其他”这个部分有时是没有的,并且“其他”的用法和主语是差不多的,只要能做主语的词基本都可以在“其他”这个部分运用的,所以只要我们在口语中把主语和动词这两个部分说正确了,那整个句子基本就是正确的。
那么接下去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主语说正确? 二是如何把动词说正确。
主语说正确并不难,请记住要点:
必须是名词来作主语,不是名词要变成名词作主语。
名词就是名字,桌子,椅子这类的词。如果不是名词,就必须变成名词形式来作主语,比如说动词、句子或者形容词作了主语,我们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变成名词,这样说出的主语就会是正确的。
先讲动词如何变成名词。动词变成名词有两个办法,一是在动词后ing,另一个是动词前加to。
动词后ing,通常表示做过这个动作或有类似经历;而动词前加to ,表示立即去做这个动作。
我们拿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来给大家解释这两者的异同。这句话是:
认识你很高兴。
依字对应的方式进行翻译,这句话会说成:Meet you is nice.
但根据前面所讲过的:主语只能名词来作。而meet you是一个动词短语,在这句话meet you is nice中作了主语,很显然这么说就是错的。
怎么办?按给的办法,动词变成名词可在后面加ing, 或在动词前加to. 这样正确的句子有两个:
To meet you is nice.
Meeting you is nice.
这时,这两句话就都是正确的。但你会发现两句话中的主语都太长,有三个单词,而后面的动词加其他部分总共也就三个单词,整个句子就像头超大身体极小的怪物,无法给人以美感,考虑到这种头重脚轻的情况,于是用形式主语it代替,然后将真正的主语置后,那么这两句话变成:
It is nice to meet you.
It is nice meeting you.
口语中将it is都省略掉,那么这两个句子就这样的:
Nice to meet you.
Nice meeting you.
到现在,你或许从语法的角度明白了Nice to meet you怎么来的。但两个句子到底什么场合去用呢?
之前给出的规则里说过to do 表示“将去做,立即去做”,因此当你与他人初次见面时,说完“Nice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 ”这句话后,你会立马去做这个meet的动作。你会问对方的名字,爱好,家庭,工作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是meet的动作过程。
在问完所有这些问题后,你觉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和对方说再见了。这时你也许也会说上一句:认识你很高兴。但这个时候的meet,认识的动作已经做过了。Doing 表示“做过,有类似经验”,所以这个时候正确的说法是Nice meeting you。
这样,从动词本身你可以完全理解这两句话运用的场合。Nice to meet you. 用于初次刚见面时用; 而nice meeting you用于初次见面后道别时用。
要不要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呢?按我说的去理解,完全可以省下这功夫。
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再次见到你很高兴,怎么说呢?记得有一次在英语角,有个人对着一位已经认识过的老外说:Nice to meet you again. 当下老外都指出了他的错误,告诉那个人应该说:Nice to see you again.
这是一个中国人经常犯的错误,英语学了很多年,但就一个简单的打招呼也用得不够顺畅。
这里顺便一提,动词原形do表示的含义与动词不定式to do的含义是一样的,都表示“立即去做,马上去做”。
例如come here! 过来! 请问你过来了吗?还没过来,是叫你立刻去做这个动作而已。为了方便大家记忆to do 和doing的差别,再举一例,请尝试翻译这个短语:别哭。
大多数人立即脱口而出:Don't cry. 但事实上,这句话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翻译。
如果这个人没哭出来,想去哭,那么这时的“别哭”就应该用Don’t cry. 因为cry是动词原形,表示“立即要哭“的含义,而Don't cry就指不要去做哭的这个动作,这是完全符合具体场景的翻译;
但如果已经哭得稀里哗啦,那你就不能用don’t cry了,这个人已经做了哭的动作,此时正确的翻译是: Stop crying.
经过这么讲解,有没有get到动词变成名词的精华呢?
接下去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将句子如何变成名词。句子一般是分为三类: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针对不同的句子类型有不同的变化规则。陈述句变成名词,比较容易,只需要在句子前加上一个信号灯似的词汇就可以了,这个词就是that. 例如:
他明天来是确定好的。
其中“他明天来“是句子中的主语,he will come tomorrow.
但这依然是个陈述句,不能直接做主语,前面加上that后变成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变成名词后才可以作主语。
因此,这句话正确的说法是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is sure.
头重脚轻用it作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置后,这句话是这么说的:
It is true 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一般疑问句又叫做Yes或No疑问句,也就是那些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句子。它变成名词,一般是前面先加上whether(是否)这个词,再将后面的句子变成陈述语序。例如,他明天来不来 will he come tomorrow 变成名词就 whether he will come tomorrow. 这样下面这句话:
他明天来不来还不确定。
正确的翻译是:Whether he will come tomorrow is not sure. 头重脚轻变化出来就成了:
It is not sure whether he will come tomorrow.
接着看看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又叫做信息疑问句,这些句子不能简单用Yes 或No来回答,而是必须提供一个具体的信息。 它变成名词是将疑问词先保留下来,后面的部分变成陈述语序。例如:他明天什么时候来? When will he come tomorrow? 变成名词则为: When he will come tomorrow. 这样下面的句子:
他什么时候来还不确定呢。
就会翻译成:When he will come tomorrow is not sure. 头重脚轻再次置后,变化为:
It is not sure when he will come tomorrow.
如果将句子变名词简化为一个公式,那是这样的:
That/whether/疑问词 陈述语序。
知道了动词变名词,句子变名词的规则,还需要记住形容词变名词的规则,这个很简单,只需要在形容词前加being 就可以了。例如:
生气是对身体不好的。
Angry i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这么说是错的,因为形容词做了主语,怎么办,按规则说成Being angry i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才是正确的。
作主语的只能是名词来作,不是名词要变成名词的主要规则就这么多的内容。
根据前面的极简句型, 主语说正确了,那么接下去要把动词说正确。那么怎么把动词说正确呢? 关键之一就是一句话:
有实义动词用实义动词,没实义动词用Be动词。
举例来说,中文里的这句话:我在这。 如果从翻译的角度来说,我对应I,在这对应here. 直接说成I here就可以把中文的意思给表达了。你发现这个句子里其实是没有具有动作的动词存在的。
但问题是我们说过,一个极简句子一定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主语,一个是动词。但这句话“我在这“中没有实际动作的动词,根据上述说的”有实义动词用实义动词,没实义分理处词用be动词“,那么我们必须在I 和here中间去使用be动词,正确的说法就是I am here.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知道,其实be动词是没有含义的,只是起语法连接的作用,所以be动词往往又叫系动词。
再看另一句话:我在这学习。我对应I,在这对应here, 学习对应study, 根据极简句型:主语 动词 其他。这句话说成I study here就对了。 这里很明显有一个实际的动作动词,直接用出这个动词。
通过这两个例子,你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它的用法:有实义动词用实义动词,没实义动词用be动词。它简单实用,让每个人都可以立即上手。
另外,把动词说正确的另一个关键是时态。
过去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时态,究竟什么是时态呢?能不能也用一句简单的话给概括了呢?完全可以做到,请记住这句话:
时态就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反映背景时间。
你要知道中文里是没有时态的,英文为什么需要时态的,因为有了时态,可以让人说话更具有时间感与空间感,会让表达更为精准。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时态就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反映背景时间。先给大家看几个句子。
我现在是你的朋友。
I am your friend.
我过去是你的朋友。
I was your friend.
我将来是你的朋友。
I will be your friend.
有看出门道吗?? 你会发现am, was , will be 都是动词,过去你学习语法或记忆词汇的时候都把它们记为一个翻译含义:是。 但这并不准确,实际上 am表示“现在是”, was“过去是”, 而will be 表示“将来是”。 它们都是“是”,但是英语里通过动词的变化却让动词自带了时间。
am反映的背景时间是 now, 现在;Was 反映的背景时间是in the past,在过去;Will be 反映的背景时间是in the future, 在将来。
用现在的话来说,英文里的每个动词其实都自带背景时间,自带的背景时间到底是什么,取决于动词的变化。比如说完成时态的结构have/has done用出来时,它肯定也自带背景时间,反映的背景时间其实就是“到现在为止”, “so far”或”up to now”。
对“时态就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反映背景时间”的概念有了基本理解之后,那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运用于实战中了。拿到任何一个中文句子,要说成英语,并确定用什么时态,先要做的事情是观察这个句子里的背景时间是什么?有些句子里是直接给出了背景时间,而有些句子是没有给出背景时间,但暗指的背景时间你还是可以感觉出来的。例如:
我昨天工作了七小时。
这句话里的背景时间直接给出来了,那就是“昨天”,谈论过去用过去式,就可以了,那么这句话就说成:I worked seven hours yesterday.
再看另外一个给出背景时间的句子。
我明天要工作十一个小时。
很明显,背景时间是“明天”,谈论将来的梦想与计划,用将来时就行了,那么这句话要说成:I will work eleven hours tomorrow.
再看两个没有直接给出背景时间的句子。只要稍加推理就可以知道背景时间,并不会难。例如:
我每天工作八小时。
这谈论的是生活作息习惯,并且是现在的一种工作习惯,因此背景时间是“现在”,用一般现在时就可以了,谈论的是当前的习惯与作息。比如我们常说太阳是从东边升起。 这谈论的是太阳的生活习惯,当然要用一般现在时说成: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再看另一个例子:
我已经工作八年了。
这句话的背景时间是什么呢?切入点在于八年这个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到现在为止。它暗含的背景时间是“到现在为止”,如果完整表达应该是: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工作八年了。
我们在口语表达的时候,通常都不会这么说,因为太啰嗦了,但你要能够分析出这个背景时间的。谈论到现在为止的事情时,要用现在完成时,所以正确的说法是:I have worked for eight years.
同样,你要说”你吃了晚饭吗“,想像一下这句话的背景时间是什么?没错,你肯定不是问对方”你昨天吃饭了吗?“,大部分的时间,你的意思是”到现在为止你吃饭了吗?“,因此最为妥贴的方式是用现在完成时,说成”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我给出的这句话:时态就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反映时间背景。 那么时态就真的很简单。比如:到2024年这座桥的建设会完成。 你会用什么时态,关键词在于到2024年,它的意思是到2024年为止的含义,因此用将来完成时比较妥贴。没事就分析分析句子的背景时间,你很快会把时态运用得炉火纯青。
你能把主语讲正确,并且你也掌握了动词说正确的两大关键,这就意味着你的口语在语法的角度来说,已经没什么问题的。
语法正确,词汇从深度与广度上掌握,语音正确,那口语怎能说不正确呢?输入部分的学习积累就和大家分享到这。
接下去我们来谈谈口语输出的三层境界。
其实,口语输出的形式大体就是三种:一问一答,小型讨论,辩论演讲。 这三个层面的东西环环相扣,一个往往是另一个的基础。有了这个大的方向,练习的目的也会更加明确。如果用三个英语单词来概括的话,分别是dialogue, discussion, debate,缩略就是3D口语输出模型。
先来看dialogue对话这个层面应该怎么来训练提升。对话再细化出来就是一问一答,无论你是看电影,还是听采访,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一问一答。这说明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去提升问问题与回答问题的能力。
问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多问开放式问题,多用特殊疑问词,少用用 yes或 no回答的一般疑问句。多问what, how, why开头的问题,这样可以深度挖掘对方的思路与思维。
这里重点谈谈如何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先从大的思路来说,最常见的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的答案 原因的回答模式。
例如别人问你:What’s your favorite singer? 谁是你最喜欢的歌手? 你的回答思路就是先给出直截了当的答案,例如Jay chou is my favorite singer. 周杰伦是我最喜欢的歌手。
接着解释原因:When it comes to music, he is a sponge, absorbing all kinds of style and seamlessly incorporating them into his orient-flavored R&B. 当谈到音乐的时候,他就是一块海绵,吸收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并把它们天衣无缝地融合成他具有东方风味的节奏布鲁斯音乐中去了。
另一种回答问题的模式是:直接的答案 原因 细节
也就是在第一种的模式上,再加上细节的阐述,细节通常包括数字数据和例子故事。例如有人提问:What does music mean to you? 音乐对你意味着什么。 根据第二种回答模式,那么回答可能是这样的:
Mus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y life. 音乐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直接给出答案。
It can soothe me when I feel stressed out. 当我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音乐可以抚慰我。
这是在给出原因。
I usually listen three times a day. Early mornings are best time for me to play music, as it can lift my spirit all day. 我经常一天听三次。早上是最佳播放音乐的时候,因为它可以让我一整天精神抖擞。
给出了细节,包括数字数据。
大的思路简单给出这两种,更多的回答问题思路大家可以平时不断思考与积累。 现在谈谈回答问题的细节问题。
一般对于问题的答案,特别需要从两个层次去模仿学习。
一是对于你已经能听懂的,单词基本都认识的部分,你要多注意小词的用法,并持续积累,不可轻视,并在实际运用中多做输出,例如,
这是给你的一个小礼物。
很多人直接翻成 : Here is a little present for you.
但实际上老外在电影电视剧中常说的是:Here is a little something for you.
再比如:
除了摇滚,你最喜欢什么音乐?
这个“除了“,你能想出什么词汇呢,绝大多数人肯定会用except for, 或者apart from, aside from,这些都没错,但电影电视剧中,人们常常用的是other than.
Other than rock and roll, 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
对于a little something 和other than这种小词用法,一定要结合语音语调,反复操作与不断口语输出,进行表达,因为我们往往看不起这种小词,以前自己真的掌握了。我经常说一句话: It’s no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troubles you. It’s usually what you know that trouble you. 不是你不知道的东西在找你麻烦,通常是那些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在给你制造问题。
为什么电影电视剧里老外说话经常听不懂,自己用不出来,问题就出在这些最高频的小词用法,你练得太少,用得太少,太不重视,而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阻碍你的成长与进步。对付这些基础性的漏洞,记住就是要多输出,自己没事就开口练,练成一种本能。
二是对于你不懂的部分,你要多做输入。 对于那些你从来没接触过的习语,俚语,或专业术语,本来就是知识的盲点,对于这一些,就是多做笔记,多看相关的书,比如习语词典,大量输入,慢慢转化为让你明白的部分。
例如,我闻到了一只老鼠。 I smelt a rat. 这是一个习惯用语,表示“我觉得哪不对劲“。再比如有这么一个对话:我把考试搞砸了。有人回答说:Join the club. 字面意思是”加入俱乐部“,实际意思为”我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意。
如果以前就没有相应的输入积累,不明白就是很正常的。无他,多输入勤查字典就可以了。
对于一问一答就给大家介绍到这。第二种口语输出的形式是小型讨论,这个部分相对简单,只要针对一个话题,分拆出更多的小问题,那么将小问题的答案串在一起,就是小型讨论的答案。
例如,将前面一问一答的几个问题的答案串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个话题:talk about music a little 的答案。
再例如,要你谈谈你的家乡。你会怎么去谈呢?分解成三到五个问题:
What is your hometown? Is it a city, a town, or a village? Is it a big one or small one?
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your hometown? Why?
What do you like least about your hometown? Why?
只需记住一点,要懂得不断拆解,拆解成更细的问题,配合一问一答,就能出色完成讨论阶段的积累。
最后,谈谈口语的最后一个层次,辩论与讨论。这个部分已经不再是光口语的范围,这涉及到一个人的阅读量,专业知识,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这个辩题:Is torture justified? 酷刑是否保留? 这涉及到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你要明白这些观点,最起码需要先阅读正反观点的相应论文,以及其他阅读材料,有了这些基本的输入,才能够立体思维这个问题,并找到对方观点的问题所在,并予以回应。
比如说,反方的观点认为,不应该保留酷刑,哲学学者Devine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康德学说,政治行为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要达到这样的辩论深度,毫无疑问,学在英语外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三个层次的口语,给大家分别推荐几本书。对于一问一答,最为基础的可以用英语九百句,或者 《英语问答Q&A》; 对于小型讨论,我推荐使用任何一本雅思或托福的口语书;而对于辩论演讲,重点推荐 《立场 taking sides》系列图书。
如果读者的水平较高,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动手积累专属的资料库。无论如何,希望这次的内容对大家有用。
口语的提升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送给大家这句拉丁名言,以共勉:
Gutta cavat lapidem ! 水滴石穿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