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

​前言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他曾经写过十余首《杨柳枝》,这是其中的一首。

唐朝的《杨柳枝》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成了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

唐绝句定为歌曲。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调》词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碧鸡漫志》

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1)

一、汉魏南北朝的乐府中的 《折杨柳》

诗人咏柳之作,早在《诗经》中就有“杨柳依依”的名句。

在汉乐府的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大多用五言古体的形式写成。

例如《折杨柳行》(汉·两汉乐府) :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魏晋时无名氏的《月节折杨柳歌 》是五言为主的杂言诗。

织女游河边,牵牛顾自叹,一会复周年。折杨柳,揽结长命草,同心不相负。

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折杨柳行》是长篇的五言古诗:

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陈朝后主陈叔宝的《折杨柳》也是五言古诗,有点像五言律诗了:

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入楼含粉色,依风杂管声。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 。

隋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枝歌》,则是五言的仄韵绝句: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不过上面这些诗歌,虽然题目中带有“杨柳”二字,但是从内容上看,未必都和杨柳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但是有些《折杨柳》的内容也未必都和送别相关。这些诗歌只是用了这个带有“杨柳”的题目而已。

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2)

二、《杨柳枝》是唐朝的教坊曲名

据宋朝王灼《碧鸡漫志》记载:

《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 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在清朝的《钦定词谱》中,《杨柳枝》作为一个词牌被录入: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

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钦定词谱》

可见,唐人的《杨柳枝》借用了乐府《折杨柳》的曲名,但是重新创作了新曲,成了唐教坊中流传曲子。这种曲子的歌词,都是七言绝句。

五代时的词集《花间集》中,有多少《杨柳枝》词,例如温庭筠有八首、孙光宪有四首、

阊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城雪不寒。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栏干。(温庭筠《杨柳枝》)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近笙歌。骖骖①金带谁堪比,还笑黄莺不较多。( 孙光宪《杨柳枝》)

另外,在《钦定词谱》中,还有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被命名为《添声杨柳枝》。区别是,七言绝句的每一句后面,都加了三个字作为和声: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唐·顾夐《添声杨柳枝》) 

另外,《钦定词谱》还专门写到:

按,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钦定词谱》

可见,因为《花间集》的收录,所以后人将这种七言绝句也作为了一个词牌。

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3)

三、七言绝句与《杨柳枝》

在唐朝,很多人用七言绝句的方式写《杨柳枝》,唐朝人的《杨柳枝》 有自己的曲调,于是诗人们依照曲谱填词。

例如司空图的《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其一》:

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司空图这首是仄起平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

白居易《杂曲歌辞 其一 杨柳枝》中也写到: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白居易这首是平起平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唐朝的《杨柳枝》基本都是首句押韵的七绝,分平起平收和仄起平收两种。

白居易诗中的“新翻杨柳枝”,是指唐朝时新谱的曲子,应该和隋朝以前的《杨柳枝》、《折杨柳》等不同。

唐朝最为有名的《杨柳枝》,大概就是白居易的这首“永丰柳”了: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4)

据孟棨的《本事诗·事感》记载:

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白居易知道此事以后,又作《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一首: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注:与本事诗所记不同)

据说唐宣宗继位以后,想请白居易出山,但是白居易在他做皇帝之前的几个月前已经去世了,时间有点对不上。不知道《本事诗》里面的故事是不是演绎,或许是记错了名字。

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5)

四、刘禹锡这首杨柳枝背后的两个问题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生的好友,两个人后来都在洛阳终老,期间经常相互唱和。白居易有七绝《杨柳枝》十首,刘禹锡有七绝《杨柳枝》十二首,

据明朝才子杨慎的《升庵诗话》说,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存在两个问题:

《丽情集》载湖州妓周德华者,刘采春女也,唱刘禹锡《柳枝词》云:“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甚佳,而刘集不载;然此诗隐括白香山古诗为一绝,而其妙如此。《升庵诗话》:

1、作者存疑

杨慎说,刘采春有个女儿叫做周德华,曾经在宴席上唱过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不过杨慎说,这首诗在刘禹锡的诗集中见不到。

因此这首诗到底是不是刘禹锡的作品其实是有争议的。

2、改编自白居易诗

另外,杨慎说“此诗隐括白香山古诗为一绝”。也就是说,刘禹锡把白居易的一首诗改成了七言绝句。

白居易的这首诗叫做《板桥路》,如下: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再比较一下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删掉了白居易的第一句(详细地址)和第三句(说明旧地重来),略加修改,成了一首七言绝句。

刘禹锡描写天涯海角的诗(刘禹锡的杨柳枝是诗还是词)(6)

结束语

总结一下,杨柳枝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曲,唐朝人加以创新,以七言绝句的形式作曲并填词。

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改编自白居易的《板桥路》,而且是不是刘禹锡所作其实一直存疑。

这首诗的妙处在空间未变而时间有变化,第一、四句写眼前,二、三句回忆过去,这中今昔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章法上的巧妙安排。

@老街味道

曾巩《咏柳》诗别具一格,不说相思不说离别,用杨柳讽刺成小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