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熊孩子的方法(熊孩子教养宝典)
前段时间在爱奇艺上热播的爆火电视剧《警察荣誉》中,有这么一位让观众抓狂,人人叫骂的的角色——单亲妈妈吴大夫。
吴大夫的第一次出场,是因为女儿失联了“一小会儿”,她火急火燎地跑到派出所报案。话没说几句,就同值班的见习警员夏洁吵了起来。虽然最后找到了自己离家出走的女儿,但吴大夫与自己叛逆的女儿之间显然已经产生了剧烈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又在吴大夫和有着相似家庭背景的警官夏洁之间被无限放大开来。不少追剧的观众在为无辜的夏洁感到揪心的同时,也在不断声讨着这位控制欲太强的单亲妈妈。
事实上,吴女士的形象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父母们的缩影。
这类父母总是会在孩子犯下错误或是不听话、调皮捣蛋的时候大发雷霆、吼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严厉的体罚:
“我生你下来有什么用!”
“你怎么一点也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笨死了!”
看着面前低着头不断抽泣,面红耳赤的孩子,这些父母们内心还骄傲的以为自己驯服了这个让人头疼的熊孩子。殊不知,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但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帮助,反而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反作用,甚至会把孩子带向歧途。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就曾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即使有时责备给孩子带来的愧疚和悔恨有着积极的正面价值,但过度的责备将不可避免的给孩子带来被排斥和被遗弃的恐惧。”
因此,身为父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在不得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也要注意好以下几点:
一、不要每次孩子犯错就立刻进行严厉的责罚大多数父母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会立刻对孩子进行打骂和体罚,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著名心理学家荷姆·吉沃特就曾说过:“惩罚不但不能阻止犯罪再次发生,反而会使罪犯下次犯罪时更加小心,更为巧妙的掩饰其罪行以及更具技巧而不易被察觉”
同理,当孩子遭受父母严厉的责骂的体罚时,内心可能在想“要是我再小心一点,没有被爸爸妈妈发现就好了”,这样久而久之,小错误可能会酝酿成更大的错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没有真正让他们学会诚实以及对自己所犯下的行为负责。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与其暴力的对孩子进行打骂,身为父母更应该要做的,是允许孩子犯错,但必须要让其学会承担后果,让孩子每次犯错,都能从中得到成长。
比如当孩子偷拿了父母的钱去买零食和玩具的时候,父母与其打骂孩子,不如告诉孩子他这样的行为是错的,并且让他做帮忙做更苦更累的家务、去社区做公益活动,来为他所犯下的错误“还债”。这样一来,孩子在尝到辛苦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懂得自己每次犯错,都要承担犯错的后果。
二、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些时候,“熊孩子”们并不是故意在犯错,幼小懵懂的熊孩子们可能只是一时疏忽,比如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或是因为力气不够,没能拿稳瓶子或碗,导致水和食物撒了一地。这些都并非是什么值得关注的错误,更不至于使我们对“熊孩子”们“大打出手”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熊孩子”们犯错只是为了能够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他想同你交流,同你说话,你却因为各种繁忙的事情而无意间忽略了他,在这些时候,你的无作为,或许才是致使孩子犯下错误的根本因素。
所以,在“熊孩子”犯错的时候,身为父母,我们要做不是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打骂和责罚,而是应该耐心的倾听孩子们的解释,听听孩子真正的想法,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在决定批评教育孩子之前,父母们要清楚自己是不是冤枉了孩子,所以更多时候,我们父母应该冷静下来,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更有针对性,更具教育意义的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批评教导。
三、不要每次都选择暴力体罚许多80后,90后的父母因为自己出身于传统的原生家庭,小时候每次犯错都免不了吃父母吃父母的一顿“竹笋炒腊肉”,慢慢地,这种过时的教育方式也潜移默化的被他们自己用于自己孩子身上。
这样的父母,总是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尊崇“棍棒教育”,很简单,因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实则不然。
有教育专家曾说:“对孩子进行暴力教育,可以达到使孩子顺从的目的,却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变得聪明和懂事,孩子每次犯错都毒打孩子,或许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但并不能教会他们学会负责,学会上进。”
当我们使用暴力手段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看上去总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一巴掌,一棍子下去,“熊孩子”们立马哭着求饶,发誓“自己决不会再犯了”,但身为过来人的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错了吗?父母选择以暴力惩罚孩子,是否也掺杂着些许发泄的情绪在其中?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恐惧,孩子们因为“怕”而选择认错和妥协,这样的结果仅仅只是暴力带来的后果,而不是教育的成果,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太多积极的意义,反是消极负面影响居多。
“棍棒教育”不能从根本上纠正“熊孩子”们犯下的错误,“熊孩子”们或许一时选择了认错和妥协,但当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时候,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与其依靠暴力惩罚孩子来让他们认错,我想身为父母,更应该要做的是教会孩子们真正的是非曲直,让他们打心底里明白父母对他们的训诫和教导
四、照顾孩子的面子很重要看到这里许多家长或许会表示不解,“我管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他们的面子?”“一个小孩子而已,讲什么面子?”
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只能说你们还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在“熊孩子”们犯错的时候,总是当即就不分时机,不看场合,对犯下错误的孩子吼骂和责罚,生活中大街上一群看热闹的路人围观家长打骂“熊孩子”的比比皆是,甚至不少人会摄像记录下来,发到短视频平台上,传为笑料。
而父母们没有考虑到的,是眼前这个被自己教训得面红耳赤,看上去好像已经“深刻认识到错误”的熊孩子,内心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们心里想的并不是“我这样做确实是不对的”,而是“好丢脸,能不能别说了!”
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批评教育更多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是在做无用功,你哪怕讲的再有道理,再深刻,孩子也无法听进去,只想着赶紧从父母的控制下逃离,金玉良言就变成了左耳进,右耳出。这次认错了,指不定下次还会再犯。
身为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顾及和关注好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一些小的不顺就会变得敏感和自卑,这时候家长再通过这种泯灭自尊心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孩子,有可能就会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治愈的伤害,这种伤害还有可能就此伴随孩子的一生,在孩子人生的每个重要关口对孩子起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抑制影响。
所以在外面的时候,哪怕我们再生气,再着急,也不要当着别人,特别是一些孩子很在意的人(比如他的同学、朋友、老师、兄弟姐妹等)面前教训孩子,一切错误,都尽量和孩子回家后再静下心来进行交谈和批评教育。哪怕必须立刻教育,也需要制造一个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单独的空间,来维护好孩子敏感易受伤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教育批评方能最大程度上对孩子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结: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教训孩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以更聪明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进行反省,让孩子的内心深刻的产生反省。
”
我们之所以选择批评教育孩子,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和鼓励他们,为他们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把批评教育变成我们征服“熊孩子”的武器,满足个人情绪发泄的同时,破坏孩子天真纯洁的幼小心灵。
真正有效的批评,应该是我们用温和的、坚决的态度和言辞,去纠正他们的错误。
并且用正面的提示,来指导他们去纠正。
与其用棍子和巴掌给犯了错误的熊孩子来上一记“竹笋炒腊肉”,不如给孩子一个坚实而温暖的拥抱,让孩子们学会改正和承担责任的同时,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而正能量的精彩童年。
熊爸熊妈们,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