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的魅力在于你幸福时能听到吗(你所知道的卡农)

卡农的魅力在于你幸福时能听到吗(你所知道的卡农)(1)

世间万物、皆为循环,周而复始,无穷止境。而正是如此的循环往复却塑造了如此恢宏广阔的天地。每一簇麦苗,每一朵云彩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流转。

而在同样广博的音乐世界,这样的规则也塑造了异曲同工的恢宏乐章。

耳熟能详的《卡农》曾在多种场景以各种形式被演绎,其优雅绵长的曲调,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倾倒。然而你可知道,卡农并不是一首曲子的名字。

而是一种作曲手法!

卡农的魅力在于你幸福时能听到吗(你所知道的卡农)(2)

卡农Canon,原意为“规律”。

在谱曲规则上为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

简单来讲就是几段相同的旋律在时间线上逐次演奏,在互相交错的旋律中产生一种精彩绝伦的质变反映,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效果。

世界名曲《两只老虎》用的就是卡农的谱曲方式。

我们再以最为熟悉的《D大调卡农》为例。

它先以大提琴启奏2小节为单位的和声不断循环,之后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依次加入。

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而大提琴从头到尾仅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

虽然不断的回旋往复,却一点都不觉得单调,反而有一种大气奢华的愉悦感。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乐音形式,经过历史的演变,大概因为其简单而华丽的谱曲方式,逐渐被众多的作曲家拿来使用。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规律。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卡农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相同的旋律。

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依作曲家随意发挥啦!

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带来了他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

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

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所以音乐并不深奥!

而是极赋乐趣的音符游戏!

交错有序、相互搭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听觉效果!

音乐!就是如此奇妙!

也许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卡农!赶紧试试吧!

原作者介绍

帕赫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

约翰·帕赫贝尔(德语:Johann Pachelbel,1653年9月1日-1706年3月3日),德国著名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先后曾在许多地方担任过管风琴师的职位。帕赫贝尔的一生写了很多的教会音乐,因为他信奉当时新兴的路德教派,自然的也当了好几个教堂的风琴师。他著名作品包括众赞歌前奏曲七十八首、《D大调卡农与吉格》等。

Pachelbel Johann 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