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 二十九 孔门众弟子 不忮不求(蓁熙品论语二十九)

蓁熙品论语 二十九 孔门众弟子 不忮不求(蓁熙品论语二十九)(1)

子曰:

“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

“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同穿着狐貉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的人,大概就是子路吧!《诗》云‘一个不嫉妒不贪求的人,用在哪里会不好呢?’”

子路于是整天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孔子又说:“这是求道之人最基本的要求,哪里值得如此炫耀呢?”

-- 原典出处《论语·子罕篇第九》

子路穿着破衣烂衫与衣着华贵的人站在一起,丝毫没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说明内心强大稳定,不为外在事物影响。

不耻,是一种心里的感受,不是表面做出来的不在乎。老师说,不嫉妒不贪求,这样的人,用在哪里会不好呢?

通常我们读这句,理解为不要追求物质奢华,不要产生攀比。其实,那只是话的引子,重点在于,一个不嫉妒不贪求的人,何用不臧?

用在哪里会不好呢?显然“不忮不求”是一种对人才的品评,这样的人,才堪大用。

子路喜不自胜,难得的一次表扬啊!多少次,子路主动讨要表扬而不可得,无意间,竟然得到一个相当不错的评价,那还不要在同门之中炫耀一番啊!子路终身诵之,总是把老师的表扬挂在嘴边,也以此来鼓舞自己。

这就是子路,喜怒皆形于色。孔子发现子路沾沾自喜,担心他止步于此,又补上一句:人生追求正道本该如此,只做到这样还是不够好啊!

什么意思呢?

到底“不忮不求”在孔子心中是好呢?还是不好?是“何用不臧”?还是“何足以臧”?

蓁熙品论语 二十九 孔门众弟子 不忮不求(蓁熙品论语二十九)(2)

图片选自 蓁熙诗画

这一章,其实说的是求道之人的样子,有志于道的人,他的行为和平常人不一样。

这段话里有两个境界,一个是凡人的境界,一个是立志求道者的境界。

凡人汲汲于饮食温饱,子路不以衣食为耻,意味着他已脱离了浑噩的凡人境界;但是不耻衣食,不忮不求,只是求道者境界的入门。

所以,从第二个境界中来看,修身求道的路还很长,不值得夸耀啊。

孔子的教育,首重立志,以立志为先,志于何处?志于道。

当一个人立志于道的时候,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世俗的富贵不再成为缠缚,他的表现就会不忮不求。

一般的人脱离不了衣食温饱的攀比,或是因为没有立定志向,或是因为所立之志不在求道。

这一章从具体的日用小事说起,扩而大之,说的是修身立志的不同阶段。

子路立志于道,不以衣食为耻,孔子称赞子路已经从第一层世俗的境界中走出来了。但是在求道者的境界中,不能固步自封,还应当有更高的标准,仍需自强不息。

读这一章,总会想起颜回的“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千年以来人们言说纷纷,“孔颜之乐”究竟乐什么?其实,说的就是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

颜回与子路,俱是第二境界中人,所以第一境界的饮食小事影响不了他们的喜乐。相比大部分深困于第一境中,难得自在从容的人,子路的不忮不求,已足够值得表扬。

不忮不求,已是千难万难。孔子尚说,何足以臧!志道之人,任重道远,止于至善!

蓁熙品论语 二十九 孔门众弟子 不忮不求(蓁熙品论语二十九)(3)

精彩回顾

看见诗词歌赋,听见缤纷画卷

被古诗词滋养的孩子 尽显灵秀聪慧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心读诗,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慢养才能育大器:教育慢下来才能浸润孩子心灵

让孩子品读诗词,雅文化随风潜入夜

文章来源:【蓁熙文化】公众号,敬请关注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