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哪个省最大(史有前例真正的)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九省通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地在交通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几乎所有条目都指向了湖北和它的省会。九省通衢,是武汉的代名词之一。

其实“九省”不是九个省,“九省通衢”也并非特指武汉。通衢,也叫通渠。通,沟通、交通;衢,道路、渠道。所谓九省通衢,从字面上讲,用以形容四通八达之地。九省,并不是说某地可以通往九个省份,而是对交通上极其便利之地的形象描述。

很多人容易将“通衢”与“要塞”混淆。通衢,要求周边没有行走障碍。如宋人叶适在《修路疏》中所言:“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而西安、洛阳、南阳、太原、成都这些地方,位于盆地,堪称要塞,但无法成为通衢。通衢,通常位于坦荡的平原。

与“九省通衢”相似,人们还发明了八达之衢、七省要道等意思相近的词语。七、八、九,都泛指多。有人曾煞有介事地找出了武汉及周边的九个省份,来证明“九省”为确切数字,其实“九”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数”的代表,诸如九天九地、九五之尊等等。

武汉(最早是汉口)被称为“九省通衢”的确有历史根据。不过,历史记载中,“九省通衢”最早的指代对象不是武汉,而且被冠以“九省通衢”的地方,也不只这一处。

九省通衢既可以用来说某座城,也曾经用于形容某个区域。“省”作为行政区始于元代,今天的省域版图奠定于明代,所以“九省通衢”之说不会早于明代之前。很多地方常说“自古就是九省通衢”“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并不靠谱。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这样说:“大江以南,荆楚当其上游……其地跨有江汉,武昌为都会。郧襄上通秦梁德黄,下临吴越,襟顾巴蜀,屏捍云贵郴桂。通五岭,入八闽。其民寡于积聚,多行贾四方。四方之贾,亦云集焉。”清初著名地理学家刘献廷在代表作《广阳杂记》中,对武汉的地理区位进行了这样的论述:“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不特为楚国之咽喉,亦为九省通衢。九省之货皆于此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湖北和武汉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确立。据《清史稿》,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的奏疏中说道: “湖北为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九省通衢,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

在旷日持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武昌和湖北长江沿线是双方反复争夺的要地,胡林翼这番话也是基于现实做出的评判。

除了军事,武汉地区的经济、交通地位也十分重要。众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来,武汉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武汉前身之一的汉口,在明代就开始奠定商业地位,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

提到今日武汉之“九省通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张之洞。

晚清以来,中国面临亘古未有之大变局。内忧日重,外患日深,有识之士,奋起自强。1889年12月17日,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龟山对岸的武昌码头下船。从此开启了近20年的“湖北新政”。 12月18日,他正式接过湖广总督大印。这一天在湖北乃至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张之洞督鄂近20年,在湖北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湖北和武汉经历了一次近代化的崛起。

九省通衢哪个省最大(史有前例真正的)(1)

东升

好读书, 不求甚解;

喜说文, 不激不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4月上旬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