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会永远爱你 孩子我想让你知道

昨天看了一个影片,主讲者谈到了他与儿子的无话不谈羡煞许多人,但他们之间曾经发生的冲突,正如我目前所处的状态,相信也是许多父母亲会面临的问题。

在儿子上高中后,我放开了儿子手机的家长监护,取而代之的是期盼他能学会自我管理。然而,事与愿违,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就是先玩手机, 假日更是整天和同学对打在线游戏。

就这样过了快半年,儿子将课业放在最后,反正高中后的回家功课少之又少,也不需要家长签名,父母亲也不知道他小考的成绩。第一次期中考试,一向名列前茅的儿子,竟然考了个倒数的成绩,却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让我很生气。

为了手机的问题,我和儿子无法达成共识,常常因此激烈争吵。妈妈希望他不要把工具当玩具,荒废了他的学业,忽略了他的责任。但是儿子觉得他自己有分寸,妈妈应该放手让他自己管理自己。

主讲者谈到他儿子的状况。在他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仿佛变了个人,那个乖巧贴心的男孩,成了极其叛逆的少年。

回到家不和父母说话,吃了饭就关上房门躲在房间里开计算机,玩游戏,对于父母亲却是视而不见,不予理睬,爸爸好几次都是把门踹开进去开骂。儿子怒目相视,态度恶劣,让母亲也气得加入战局,和父亲展开“男女双打"。

就这样,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孩子关上了沟通的窗口,父母心急,气愤又无奈,每天能做的就是流泪祷告。

直到有一天,主讲者无意间读到了一句话:“孩子是否知道你爱他?还是你只是在数落和要求他?"父母亲对孩子的期许背后,是因为爱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爱?

那时,主讲者想起自己曾经做了个梦。梦中,他的儿子跌到了,请爸爸拉他一把,但爸爸只是严厉地要他自己站起来。孩子努力挣扎,却一再倒下,再次向爸爸呼求救援,却仍得到自己站起来的响应。爸爸的本意是要孩子自立自强,但孩子的感受却是父亲的冷漠。

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天线不在同一个频道,最后就成了两条并行线,各说各话。身为父母的我们,认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弯路,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也许有时候,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跌倒,而不是一味地保护周全。

在放手的同时,父母也要观察孩子的需求,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时伸出援手。父母不要在他们不需要时不断地去耳提面命,求助时又要他们对自己负责。这当中的拿揑着实不易,父母也在学习不是吗?

《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青少年篇》中提到“父母的不安全感与恐惧,常让他们站在青少年的对立面。”真是一语中的!

孩子我会永远爱你 孩子我想让你知道(1)

正是因为青少年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开始有了在父母亲看来不成熟的行为,父母亲担心他们走错路,于是意见不合,冲突产生。父母的不安全感与恐惧造成了与孩子之间的鸿沟,父母激动的情绪,更让孩子感到父母与他们之间的对立,而无法感受到父母内心的爱与关怀。

孩子要如何知道父母的爱?最重要的莫过于有良好的沟通。《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青少年篇》中提到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方式,必须温和而坚定,也透过一些案例来帮助父母们引导孩子,迈向独立。但当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时,父母又能怎么做?

前面提到的主讲者藉由手机讯息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关怀。父母开始透过讯息告诉孩子他在做什么,想什么并表达对孩子的爱与思念时,孩子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软化接受,经过了半年。

之后,他们开始谈话、沟通,到后来的道歉与示爱,孩子愿意打开心房,告诉父亲他酷酷外表下的担忧与沮丧,进而两人愈走愈近,从两条并行线成为一条线,沟通的管道顺畅了,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父母也都有情绪,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没有绝对正确的教养方式,但也不妨看看别人的经历,听听专家的说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教养的路上走得更轻省一些。

下次再继续分享《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青少年篇》,喜欢的朋友欢迎你加入粉絲的行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