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

游子山

说了好久,去漆桥老街。

距离漆桥老街还有五六公里的时候,高德地图提示我,附近有游子山森林公园。瞄了一眼时间,刚过十点。当即决定重新导航,先去游子山森林公园,然后再去老街。毕竟知道漆桥老街不大,逛也用不了多久,加之早饭吃得多,爬个山消化一下也好。

进得山门,一路畅通,既没人管收门票,也没有人管停车。心下甚是疑惑,如今,但凡是旅游景区,不都想着法儿使劲包装打卖点,实在是没有卖点,停个车收个停车也是好的。比如说市区某些知名景点,停车收费按次计收,周末一次四十。

人迹稀少,适合我这样喜欢安静的人。

说是山,其实也就是丘陵,门口相关介绍显示,最高处才188米。不过,对于平原江苏来说,有个丘陵便也算是山了,江苏最高山峰,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海拔625米;第二高峰紫金山,最高峰海拔448.9米。所以,在这片平原上,有个凸起便可以权且当作是山了。

而山,是适合登高的,尤其是在这样的秋天,虽是暮秋,却还像初秋一般艳阳高照。

康熙《高淳县志·游子山》记载:“旧经云,孔子适楚曾经此山。”明万历丙子高氏族谱《序》称:“淳东四十里有游山者,昔孔子适楚游,于是又名游子山;讲学于其麓,建书院,曰儒童书院。”

作为一方县志,记载时没有出处,只说“旧经云”,具体出自哪部“经”,却没有说,估计大都有随人言附会的意思,倘若有明证,一定会细细标明出处,以验明正身。将游子山与2500年前的孔子挂钩,正应了刘禹锡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游历地方甚多,有没有到过游子山,已很难查证。不过,借此一说,倒也是过往的人记住,且印象深刻,权当是孔子曾经来过吧。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3)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4)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5)

里面修葺一新,大雄宝殿立在最高处,后面建有豪华佛堂。正溜达间,遇到一位操着无锡口音的中年女子开车进来,从车箱里搬了数箱橙子,跟里面的僧人说要给母亲做法事。我对此不甚懂,赶紧离开。而在此前,一众僧人站在佛堂前一片宽阔的场地上晒太阳聊闲天。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油光可鉴。平素,妮老师天天念叨着要减肥,可是,看到他们,比起妮老师来,太需要减肥了。

漆桥老街

从游子山到漆桥老街,大概五公里的路程,一会儿就到。

老街入口外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停车场,跟游子山一样,同样没有人管理,不需要缴费。入口处建了一个高大的门头,在很多景区都有见过类似的,但,如果你往老街里走,你就会觉得,这样的门头是多么地煞风景,与里面的风格是何等不搭。

老街不大,一条窄窄的街,东西向穿过,两侧街面房屋相对,中间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路中间一条石板铺就的流水槽,早已被水冲刷得光亮可鉴。不知道这铺街的石板是不是都来自于游子山,不过,古人的聪明灵巧由此可见一斑。

店面门敞着,多数阵列着吃食,偶有一些卖农具和生活用品的夹杂其间。不同于那些商业氛围浓烈的小镇,楞是把自己开成了义务大卖场的分销场。高淳几大特色美食,臭豆腐干,手工制作的香菜,咸鱼干,糯米酒,大都摆放在门口大大小小的木制板凳上,紧挨着门脸的地面石板上,三两把韭菜,十来颗青菜,几个未去叶子的红萝卜,一小篓芋头,一小把芫荽,一两个南瓜,五六个山芋,一蓝子草鸡蛋……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6)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7)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8)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9)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0)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1)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2)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3)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4)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5)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6)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7)

店主人或独自一人坐在门口发呆,或三三两两坐在门口聊闲天,没有人出来吆喝,让你带点啥走。一位磨刀老人认真磨着刀,面对我拍照,头都没有抬。见惯了那种打着古镇名镇旗号被包装得热热闹闹的小镇,这种小镇的安逸,不喧哗,不把欲望刻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太难得了。

他们口里的吴侬软语,在很多人听来像是在唱戏,即便是你进店消费,他们跟你说话的口音里也听不出多少普通话的成分。据说当年日本鬼子来到高淳,就因为听不懂高淳话,摸不清楚信息行情而打了败仗。当然,这样的口音,甚至他们直接用本地方言对话,对我这种自小长在吴语区的人,听话上是没有什么障碍的。

漆桥美食

出行,自然少不了吃吃喝喝。

高淳的豆腐干子远近闻名。我经常去的菜场,有一家高淳豆腐店,永远要排很长的队,永远是迟了就没有货了。比如说是正常下班时间下班,过了晚上五点多钟去买,基本上是要失望的,人家早卖完收摊了。如果赶上清明、冬至,这种老南京人必吃豆腐的日子,那就更早。

所以,到了漆桥,干子豆腐自然少不了。美团搜了“老孔家饭店”,似乎是当地最大的饭店了,前后有三进屋子,第一进放了三张大圆桌,两张八仙桌。小镇不像城区,倘若在城区开饭店,这么点地方,一定被老板利用得极为紧凑,至少摆上十来桌四人桌或六人桌,确保空间有最大的利用率。

点了一份鱼头豆腐,据说那个鱼头有五斤重,我平时也时常买大鱼头回家烧,深知鱼头的份量。即便没有五斤,也差不离了。鱼头端上桌,砂锅里还是在笃笃滚着,不停地冒着泡,黑色的鱼头被白色的豆腐围绕着,上面的青红椒和芫荽,裹挟着鱼头的鲜香,扑面而来。可惜,鱼头实在太大了,平常那么爱吃的灰鲢头,这天居然没有吃完。臭豆腐干炒芦蒿,原本也是南京人的家常美食,现在用上正宗高淳的臭豆腐干,就更妙了。若不是我平常上班饭做得少,还要买更多。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8)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19)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0)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1)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2)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3)

据说他们家的麻花也是网红食品,吃完顺便带了一袋。想起以前某位上司,每次吃完饭都说又吃又带,政治挂帅。醉了。我这是吃自己的。顺手又买了一把香韭菜,一盒草鸡蛋。回家,当晚就来了份韭菜炒鸡蛋。把在漆桥买的鸡蛋跟我在市区买的鸡蛋一对比,立马给点颜色来看看。

武家嘴

从漆桥出来,打道回府,行不远,看到路标,左拐为石臼湖,导航搜了搜,大概九公里。车行进去不多久,便进入了村镇道路。那是湖的外围,围水养殖,都分割成了四四方方的方块。

随时可见白鹭和野鸭从眼前掠过。路很窄,沿着河道行,单行线,回程在河的另一边。过一座小桥,拐弯,没听清导航左拐后马上右拐,驶入了一家农户门口。路实在是窄,门口倒车真是费劲,不得不压到人家门口的地里,好在那是一片即将拉藤的南瓜叶,没有见到南瓜。

房主是一位矮胖的老太太,笑着用高淳话跟我们说可以开进她院子里倒。其时我已经倒了一半,平常中这个门口大约也没啥人去,难得见到个人,她一直在跟我说话,说的我也不是全听明白,大体意思就是这里是个死角,入口处早就提示给立一个禁行牌了,可是村里没有人听她的。

终于倒好了,我笑着跟她道了别。如果她的儿女都在外面,平时就一个人在家,那么我无意间的到来,是不是也给她带来一点人气呢?

车调个头后七转八转,忽然眼前一片漂亮的房子,成片砖石外墙的小二楼小三楼,好大一个村子。脑子中忽然闪现: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武家嘴村?转过去,果然是,一块不规则形的大石头立在村口,上面写着“武家嘴”三个字,真的是了,这就是南京最富有的村子了。想要了解武家嘴村的人可以自行搜索,这里不作介绍。

车行途中,看到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树叶已落得精光,一只只橙亮的柿子挂在枝头,像极了小小的红灯笼,也像极了这里村民们红火的生活。很想把那个镜头拍下来,可车已驶过。心想着等回头再拍吧,回头却没有再走了那条道,就此与那一片火红擦肩而过。

石臼湖

出了武家嘴村不远,就是石臼湖了。暮秋的中午,日头还很高。有一条长长的道,通往湖中央,应该是填埋的土,想必是有年头了,这一条道上的土早已踩得非常结实。道路上有芦苇的根,狠狠地扎在地面,还有一些贝壳螺壳,时不时看到有死去的鱼,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水很清澈,应该不是污染所至,是被巨浪打上来再也回不去了吗?有一条鳜鱼,看上去有三四斤重。

湖面微波轻拂,安静到了极至,每有鱼跃声,都如清脆的铃儿响,野鸭子在湖面上逍遥自在。范仲淹笔下:“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没错,就是这样一副景色。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4)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5)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6)

远处的石臼湖大桥

游子山简介(行走游子山漆桥)(27)

放眼望过去,视线的西北面,是穿湖而过的石臼湖大桥,能见度略差,桥上疾驶而过的明黄色的S9号线隐约闪现。那边的热闹和我这一隅的安静,就这样隔着一湖水对望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