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指力训练方法图解(贴弦不是最终目的)

手指的独立性也好、贴弦的弹法也好,说到底是一个目的,就是让手指可以在弦上畅快地行走,然后奔跑。在很多帖子上,发现许多学生太过于在意“贴弦”这个形式,而忽略了它的目的。

手指的站立是首先需要学习的,站不好,自然走不快,跑不动。通常说的指甲有杂音、声音不扎实、快板总是攻克不了,说到底,是手指的站姿就有问题。试想一个人腿脚无力的人,走路姿势必然是不挺拔的,步伐也必然是不稳健的。无论处于学琴的哪个阶段,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永远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可是市面上的练习曲过于繁琐,以至于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古筝指力训练方法图解(贴弦不是最终目的)(1)

在站稳的前提下,开始如下的练习:保持食指、中指、无名指“站姿”不变,即食、中、无名指仍旧贴弦的情况下,运用大拇指的小关节拨弦,即“托”。因为大拇指和食指在相邻的弦上,拇指的小关节位于食指左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牵扯到虎口处的大关节,拇指很容易会打到食指,所以强迫此时“托”很标准地只动用小关节。建议初学者用之下这种方式来检验“托”的正确性:用尽可能最慢的动作完成小关节的“托”,如果动作正确,在小关节鼓出的一刹那,义甲已经过弦。即关节运动和过弦是同时发生的。

古筝指力训练方法图解(贴弦不是最终目的)(2)

以上动作可以重复做50次左右,大拇指还原贴合在弦上,此时在其余手指“站姿”不变的情况下动食指。要求用最小的关节发力带动手指运动(注意,是最靠近指尖的关节)。最初做这个练习时,尤其是左手练习时,会发现小关节无力或根本感觉不到小关节存在,皆为正常情况。如小关节无力带动整个手指运动,可以借用上一节关节的力。从物理学的角度,力距越小,需要的力度越大,此发力方式可以迅速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在食指做“抹”的动作时,要求所有的手指关节都必须自然弯曲,注意,小关节无论在任何的指法中都不允许瘪。中指、无名指的运动方式类似于食指。在最初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在运动中指或无名指的时候,整个手都会被带动,此时,必须用力控制,坚持很重要。

以上各手指每次练习时以连续50次为下限,左右手均需练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