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抑郁症的人一般都是什么性格(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有人说,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闲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得抑郁症的人一般都是什么性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得抑郁症的人一般都是什么性格(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得抑郁症的人一般都是什么性格

有人说,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闲的。

你看底层的人,就不得抑郁症。因为他们忙得很,没空抑郁。

其实,底层的人,不是不得抑郁症,而是得了抑郁症,他们也很少去看病。

没有确诊,就没有抑郁症。

就像现在有的国家,不再筛查新冠病毒阳性的人。

既然不筛查,也就没了阳性病人。

一个人,从抑郁情绪变成抑郁状态,再变成抑郁症,有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的致病性就高一些。

我们就来看看,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

有以下特征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症。

1、有完美主义倾向。

2、防御机制为内向攻击。

3、父母至少有一个存在严重情绪积累。

4、一定时期内经历了较大压力的负面事件,积累了较多的负面情绪。

5、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

6、脑力消耗多,体力消耗少。

7、有脾胃虚弱或者睡眠障碍。

8、手脚冰凉,肾气不足。

在我经历过的咨询案例中,几乎每一个来访者,都同时具备以上的五到六条。

可以说,这八条基本囊括了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身心特征了。

一、完美主义倾向的抑郁原理

1、完美主义倾向并不必然导致抑郁,它首先引发的,是焦虑和内攻击。

普通人在遇到某些不太理想或者难以高质量完成的事情时,往往会主动开解自己。

比如劝慰自己: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事情本身难度太大。

或者告诉自己:自己只是这个事情的某一个环节,它还有很多环节,也可能是其他人做得不够好。

甚至有时干脆利落地宣告:这事情就算结果不好,也没什么影响,它本来就没有那么重要。

但完美主义者,对事情完成的程度和质量,有一个预定的期望值。

当事情发展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他就会质疑自己,为什么事情没好呢?怎么可以做不好呢?怎样才能做好呢?

如果事情的进展仍然不理想,这种质疑就会转变成内攻击。

他会不断地否定自我,认为事情没做好就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自己不够尽力,就是自己无能。

在这般持续的自我否定中,人会变得越来越自我怀疑,躯体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这个时候,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必不可免地产生了。

但是此刻,还只是情绪,而不是病症。

然后,情绪继续持续,同时逐步伴随轻度的睡眠问题或者脾胃问题。

如果此刻再出现某种负面的打击性事件,或者身边缺乏有效的同伴支持家庭支持,那么睡眠问题就会积累到很严重的地步。

这个时候抑郁和焦虑就爆雷了,就会全面引发躯体化反应。

到这一步,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彻底成形,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防御机制内攻击的抑郁原理

每个人因为遗传基因、母体营养情绪、后天家庭环境、个体成长经历不同,性格特征也不同,其为人处世的防御机制也不同。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

它有很多种具体的方式,这些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内攻击和外攻击两大类。

内攻击是指个体处于冲突状态时,将冲突转向自我内部,自责自罚,有时甚至用自残自杀来消除紧张和冲突。

而外攻击恰恰相反,在个体处于冲突状态时,将冲突转向外部,指责他人和外在环境,把矛盾冲突转移给外界。

一个内攻击的人,对自我进行习惯性否定,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压抑状态之中,造成负面情绪大量积压,且又没有合理途径加以宣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抑郁。

而一个外攻击的人,在将矛盾冲突转移到外界的过程中,负面情绪也同时被转移宣泄到了外界。

虽然这一过程听起来不够道德和高尚,但对当事人而言,却避免了负面情绪的大量堆积,不容易形成抑郁。

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老实人、老好人、性格忍让善良的人,更容易罹患抑郁症的原因。

因为这类人,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吞咽了太多的忍让,压抑了太多的需求,又不善于向外发泄,负面情绪长期郁结于心,怎能不得抑郁症?

三、父母有严重情绪积累的抑郁原理

父母中有一方或者两方有攻击性或情绪积累问题,这意味着家庭环境有以下几种可能:

1、父母感情性格不和谐。

2、家庭氛围差,吵架多,天伦少。

3、父母双方中,至少有一个有强烈的语言攻击倾向。

只要以上三点情况存在,无论哪一个家庭,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这种环境,不仅使得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情绪宣泄习惯,让孩子积聚起大量的负面情绪;甚至还会让孩子在自我认知上就开始习惯性自我否定、自我贬低、自我压抑。

而这一切,正是个体形成内攻击防御机制的源头。

当然,这种家庭模式,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语言攻击性,甚至有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让孩子拥有强烈的语言攻击,还可能会让孩子有强烈的肢体攻击,有时甚至会有强烈的生命攻击……

这,就是另一种悲剧了。

即使有时情况不至于这么严重,孩子也会变得孤僻、冲动或者易怒。

四、较大压力负面事件的抑郁原理

一个人从抑郁状态发展成抑郁症,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它因素都是催化剂,只有这个因素是导火线。

当然,也许有的人抗挫折能力差,可能在在催化剂阶段就已经被打倒了。

催化剂阶段就能倒下的人,看体质和面相也看得出来。

身体瘦弱,脸型小而尖,刘海常常会盖住眼睛。眼睛有一种迷迷蒙蒙的水光。手脚冰凉,尤其是冬天,捂一晚上,脚都不见得能暖和。

而有些人,虽然有各方面的因素,但意志力相对坚强,没有那么容易倒下,一直要积累到导火线阶段,才会彻底衍变成抑郁症。

因为抑郁症是一种身心疾病。患上抑郁症,不仅意味着个体心理上出现了严重障碍,也意味着个体生理上也出现了严重的躯体化反应。

而严重的躯体化反应,必然要伴随严重的睡眠障碍。只有出现了了严重的睡眠障碍,才会进入抑郁症那种低动力的迷雾脑状态。

而要达到这一状态,个体必须遇到一定时期内较大压力的负面事件,整个人因为处于应激状态而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

偏偏个体因为以上所描述的多重因素,短时间内没有能力解决这一事件。睡眠质量下降衍变成睡眠障碍,抑郁症就再也无法避免。

五、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的抑郁原理

这一条,其实和第二条相辅相成。

一个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的人,其防御机制大概率是内攻击的。

反之,一个防御机制是内攻击的人,大概率是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的人。

情绪宣泄有很多途径,聊天倾诉、逛街购物、运动锻炼、写日记、发朋友圈、唱歌K歌、听音乐、跳舞、聚餐、观剧看电影、画画、编织、茶道、布艺、唱戏、打牌、种花种菜、养狗养猫等等,都是很好的发泄方式。

甚至骂人、吵架、打架、摔东西、歇斯底里,也是一种发泄,只不过相对比较激烈而已。

所以有些人,酣畅淋漓地吵一架,反而会神清气爽。

所以那些嘴巴有点碎说话冲口出的人,反而没有负面情绪的积累。

有些家庭主妇,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往往也不会抑郁,也是因为唠叨中把负面情绪排出去了。

而那些明明是别人犯了错你却自个儿生闷气的人,那些受了委屈也不敢说出口的人,明明自己很难过却要拼命压抑自己的人,往往会形成负面情绪的积累。

情绪积累超出个体承受力的时候,身体会发出警报。这个警报就是胸闷。

如果你生气的时候会胸闷,会透不过气,会影响脾胃导致失去胃口,这说明负面情绪已经不能再继续积压了,必须要进行彻底地释放了。

如果这时候个身体出现了警报,个体还没有警醒,还要继续压抑自我,那结果就无需赘言了。

六、脑力消耗多体力消耗少的抑郁原理

抑郁症的真正原理,就是人体主导快乐情绪的神经递质出现了问题。

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递质,是我们人类的快乐源泉。

如果这些物质的分泌量减少到了一定程度,已经让大脑处于雾蒙蒙的状态,无法再持续提供动力,那么人就抑郁了。

而运动,恰恰就能促进多巴胺、五羟色胺这些快乐物质的分泌。

所以,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不管你的防御机制是什么,不管以上抑郁因素你具备了几条。

只要你一直坚持锻炼,一直在通过运动主动促进快乐物质的分泌;那么即使你遇到了重大打击事件,你也有源源不断的快乐源泉,也就没那么容易被压垮。

没错,身体就是这么神奇。

它会生病,也能自愈。

反之,如果你是一个脑力消耗多,体力运动少的人;那么你的多巴胺和五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等,就只能通过自然分泌获得。

但当你睡眠出现障碍、情绪出现抑郁时,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量,本来就会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而减少。你却还不通过运动促进分泌,反而还要增加它的消耗。

试问,大脑怎么不罢工?身体怎么不累垮?情绪怎么不出问题?

七、有脾胃虚弱或者睡眠障碍

八、手脚冰凉,肾气不足

第七第八条,其实是因果关系。

当一个人情绪抑郁的时间足够长久,就会影响睡眠。睡眠出了问题,脾胃自然会虚弱。(其实脾胃虚弱也会影响睡眠,情绪抑郁也会影响脾胃)

一个脾胃虚弱的人,营养无法运化,机体就会失去平衡。机体失去平衡,肾气得不到供养,人体就会阳虚怕冷。

而这表现在躯体上,就是手脚冰凉。严重的,冬天睡一晚上脚也不会热。哪怕是放了热水袋暖着,等热水袋渐渐凉了,那脚也就慢慢恢复冰凉的温度。

我握过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手,冬天的时候,就像是摸到了冰块。

只有极个别的抑郁症患者手是暖的。这一可能是因为程度轻;二可能他的抑郁症是由焦虑症引起;三是抑郁症的时间还不长;或者还有其他原因,但我尚未观察到积累。

以上就是容易得抑郁症的性格特征以及生理特征。

一般来说,有可能患抑郁症的人,面相上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

比如脸颊两边瘦削,肌肉层很薄;脸型长而尖,尤其是下巴,尖得很突兀。(有部分抑郁症患者,因为吃药或者其它原因会短期内突然变胖)

还有面部肌肉线条紧张,看上去面部神经似乎紧紧绷着,一丝都不敢放松。脸色苍白,皮肤没有光泽,缺乏弹性。表情缺少朝气,呆板不灵活。说话语速比较慢,有时要想一想,才能说一说。

尤其是眼睛,往往呈现一种睡不醒睡不够的迷蒙状态,瞳仁里有暗淡的水光,水蒙蒙的,却没有那种清澈明亮的感觉,反而是一种看不清的雾气。

如果是轻度或者中度抑郁,手上还会有一些小动作。但到了重度,小动作也基本很少了。

根据以上描述的特征,读者其实就可以反推防止抑郁症的做法:

1、改变认知,允许接纳不完美。

2、防御机制为良性的内攻击和良性的外攻击相结合。

3、积极和父母沟通,消解其中一方的负面情绪。。

4、遇到较大压力的负面事件,要争取家人和同伴的支持。

5、采取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

6、增加体力消耗,多锻炼。

7、出现脾胃虚弱或者睡眠障碍、手脚冰凉时进行中医调理,改善体质。

以上只是建议,真正要从抑郁症回复到正常状态,还需要中医、西医、心理咨询师、患者、家长的五方合作努力。

最后我还要说明,天下雨,地就会湿。但是,地湿了,未必都是下雨造成的。

也许是洒水了。

所以,抑郁症都基本有以上几个特征,并不表示有以上几个特征,你就一定是抑郁症了。

也许,你可能只是处在抑郁状态的亚健康阶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