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怎么对待李治的后宫嫔妃(这个大臣好厉害)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是唐朝以及武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处在宦海沉浮中;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将孝、忠、廉奉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杰出政治家,每每到一地任职都勤勤恳恳,心系百姓,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而且政绩卓越同样也受到朝堂中许多官员的尊敬。他身居宰辅要职,能直言上谏,对武则天为政不善之处加以纠正。狄仁杰所处的时代,正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这一时期,他做出了极为显著的贡献。他死后,被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那么狄仁杰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是如何成为再造大唐的功臣呢?
狄仁杰虽然身为武周的宰相,但却心系大唐。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在立储问题上与狄仁杰商议,有立其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的意思,狄仁杰毫不犹豫,直言劝谏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千辛万苦平定天下,传江山于子孙。先帝临终前又将两位皇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为亲近?陛下您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如果立您的侄子,可曾听说过姑姑配享宗庙的?"
并且,作为武则天所倚重的宰辅,他多次劝说武则天迎回流放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后来武则天在各方压力下终于接回李显,但她将李显藏在帐后,才召见狄仁杰,在谈话期间她故意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情真意切,恳求将庐陵王接回,以至于哭泣不止。这时武则天让李显从帐后出来,对狄仁杰说:"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再叩首,又说道:"太子是回朝了,但是朝中却无人可知,世人言语纷杂,这样迎回太子怎么能让他们相信呢?"于是武则天便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之后按亲王礼节名正言顺的迎回宫中。满朝文武大成以及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欢欣鼓舞的。
这些成果只是狄仁杰直接造就的,在间接上,他同样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到武周时期结束,李唐王朝延续,就不得不提到一次政变,即"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癸卯,一批拥护李唐的大臣联合太子李显趁武则天大病卧床时诬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谋反,之后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再包围集仙殿, 逼迫仍在病中且已至暮年的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任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皇位。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自此武周朝廷终结,李唐王朝复辟成功。
神龙政变是极为重要的一次政治革命,可以说,没有这次政变,天下还能不能回到李唐王室的手中就不一定了。可我们也知道,狄仁杰死于久视元年(700),他并没有活到这次政变开始,那么这再造大唐的丰功伟绩,与他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狄仁杰不只是一位合格的宰辅,他同样为朝廷举荐了大量的人才。他是由娄世德举荐,在知道娄公的良苦用心后,也效仿其推举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可谓门生故吏满天下。曾有人对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门下啊。"狄仁杰却说:"举荐贤才,推举有识之士,无一不是为了国家着想,这些并不是我个人的打算啊。"
他举荐的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无一不成了名垂青史的名臣。其中的张柬之、敬晖、袁恕己、桓彦范、崔玄昁等人,都成为了策动神龙政变的骨干力量。也就是说,狄公以自己忠于李唐的思想,教化影响了一大批人才,在神龙政变上,狄公同样功不可没。
狄仁杰既极力上谏迎回了太子李显,又为李唐王朝光复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作为李唐忠臣,却也能获得武则天的尊敬,在他死后武则天甚至感叹:"上天为何要夺走我的狄公!"
可以说,他既没有盲目的追随李唐旧臣,想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也没有放弃复辟李唐,而且还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也是最为合适的举动。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味制造混乱只会伤害百姓,反而是潜移默化,为之做长远计划更为恰当。狄仁杰清楚地知道,一旦武则天死去,武周王朝将不复存在,因为武家没有第二个像武则天这般雄才大略的人了。韬光养晦,一朝锋芒乍现,以最小的代价换回了李唐的整个江山。狄仁杰这个再造大唐的功臣的名号,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