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1)

菠菜在潮汕话里叫“飞龙”

飞 龙

bue-léng

公元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也就是玄奘和尚从西域归来的两年后,一个从尼泊尔来的代表团也到达了长安。

他们随团带来了一种植物种子,进贡给大唐。

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

翻译过来就是——这种植物长得有点像“红蓝花”(一种中药材),种子又像蒺藜,能吃,煮熟更好吃。

它就是菠菜。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2)

菠菜第一次进入中国的旅程大概是这样的吧

菠菜传入中国的经历,很多文献都有记载。当时距离文成公主和亲才不过几年,大唐和西南边陲的吐蕃、泥婆罗(尼泊尔)关系相当好,收点朝贡、土特产什么的不在话下。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3)

《步辇图》:吐蕃使者觐见大唐天子的场景

宋代严有翼的《艺苑雌黄》中说:“蔬品有颇陵者,昔人自颇陵国将其子来,因以为名。今俗乃从艸而为菠薐”。

按照这个说法,菠菜原产自西域一个叫颇陵国的地方,因地而得名。无论是古汉语的菠薐还是潮州话的“飞龙”(读音是bue-léng),都是源自这个音译的名字。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人考证了中亚和西亚的诸国,从古到今却都没有找到一个叫“颇陵国”的地方。

这就奇怪了。

没想到这个问题在日本找到了答案。

菠菜传到中国之后,又继续往东走,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借用汉字“菠薐”称之为“菠薐草”(ホウレンソウ)。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4)

但是日本文献又记载了,菠菜的尼泊尔文发音是palunggo或者palinga。

这两个词的发音,都类似于“颇陵国”。如果采用谷歌翻译,就更容易找到答案,现代尼泊尔文的菠菜发音是pāluragō。

这么说来,很可能“颇陵国”整个词,就是尼泊尔的菠菜的意思,并不是什么国家,纯粹是古人以讹传讹的结果。

结合更多的考证素材,我们来梳理一下菠菜的传播路径——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5)

基于唐朝地图的菠菜传播路径

菠菜原产自古代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一带。公元7世纪的时候,经由尼泊尔传到了中国。

菠菜在波斯语里的发音是aspanakh,往西演化成了英文中的spinach;而往东,经历了尼泊尔的“颇陵国”(palinga),在中文里音译为“菠薐”。

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潮汕人直接喊成“飞龙”,让我一度脑补出了尼泊尔的雪山王国飞出一条龙的画面。

因为拥有“飞龙”这样一个武侠风的名字,然后又有《大力水手》这部动画片加成,菠菜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厉害的蔬菜。

但是还存在一个小小的疑问——

为什么大力水手吃的菠菜,是装在罐头里又看起来黏糊糊的绿色液体?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6)

大力水手吃菠菜

长大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 这个动画片是菠菜罐头厂家赞助的;

第二, 美国人可能真的不太懂煮熟的菠菜怎么吃。

但是菠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菠菜富含草酸、鞣酸,生吃会带来一些苦涩味。但是从优点来说,好种、耐寒、营养丰富,又让人们对于菠菜难以割舍。

《大力水手》漫画首次面世是在1929年,正是大萧条开始之时。

熟菠菜罐头的流行,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种蔬菜生长期短,经济价值高,政府希望推动它的市场。据说因为《大力水手》,美国当时的菠菜消费量提高了33%。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7)

时光流转到2019,距离《大力水手》漫画首次推出,迄今已经90年。这个叼着烟斗的美国小伙子,当之无愧是农产品IP第一人。

漫长的岁月里,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孩子因为这部漫画/动画而爱上了吃菠菜。

忽然想起讨厌吃青椒的蜡笔小新,还有胡萝卜、西兰花,这些高营养又低人气的蔬菜,真的都该值得拥有一部自己的动画片啊。

潮汕方言水蛭 潮汕话里菠菜为什么会有(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