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通信世界全媒体特组织以“我与通信的故事”及“通信记忆”为主题的图文征集活动,广邀通信行业从业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讲述自己或家人与通信行业之间的精彩故事。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投稿中,通信世界全媒体特选取部分优秀文章进行陆续刊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些与通信有关的故事,一起回忆那些与通信有关的岁月吧。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3)

从“鸿雁传书”到“一键传情”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4)

70年时代变迁,70年风云变幻,70年,我们的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细细回味,每一次通讯方式的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的突破、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70年代:主打书信和电报,有事写信

曾几何时,李春波的《一封家书》火遍了全国,“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希望你们一切都好,不要让儿女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就写到这儿吧……”质朴的言语,真诚的问候,唱出了很多在外漂泊人心中深深的念。从古代烽火传信、飞鸽传书,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信件是人们跨越地域传递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媒介。在那个年代,写信者字斟句酌,饱含深情,用文字表达思念和牵挂,然后贴上邮票、装进绿色信箱,数着日子盼回信;收信者望眼欲穿,翘首以盼绿衣使者鸿雁传书,每每收到来信,都是抚摸着信纸,细细品读,动情之处亦或痛哭流涕,亦或嘴角不受控制的上扬露出开心的微笑。罢了,还要把印刷精美的邮票小心撕下,珍藏起来。书信,意味着见字如面,意味着千里报平安,这也是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了。那个时期,电报也已然出现,但是由于昂贵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发电报按字收费,一个字两毛多,标点符号也算在内,所以一般寻常人家只有在万不得已和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想起去邮局发个电报,比起写信的洋洋洒洒,发电报那绝对是反复揣摩,惜字如金,讲究意达字省。

80—90年代: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5)电话登场,有事“call”我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6)1981年,国家对家庭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7)电话安装实施了开放政策,个人家庭固话陆续出现,款式也不断更新,摇把子式、转盘式到后期的按键式。但是一部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8)电话安装费很贵,能装的起的家庭还是少数。为了将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9)电话面向社会普及,投币式公用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0)电话陆续出现,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1)大大方便了当时的通讯。曾经听妈妈说起,当她第一次怀着忐忑的心情拨了号,听到话筒那边外婆熟悉的声音时,竟然激动的语无伦次,颤抖的说不出一句话来,相隔千里之外,竟然因为一条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2)电话线彼此相连,真是太神奇了。

在这之后,两个新鲜事物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是BP机和“大哥大”,在当下已经难觅踪影,通过昔日港台片还是可以一窥真貌。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可谓风靡全国,腰间别个BP机,手上拿个大哥大,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马路上BP机到处响,公用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3)电话亭外,排队打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4)电话的情形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虽然动辄几万的大哥大属于“奢侈品”,但是不再依赖固话,想打就打,已经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移动通讯时代,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21世纪:互动零距离,有事“微”我

随着时代的变迁,手机越来越向体积小巧、携带方便过渡,逐渐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而我,也在2005年跨入大学校门时拥有了第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5)一部手机——诺基亚3220。彩屏,炫酷的跑马灯设计,虽然只有30万像素,但已经具有拍照功能。谁料想,就在随后短短几年,通讯技术迭代,手机功能升级,从黑白屏到彩屏,从直板、翻盖到智能化,从最初的以打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6)电话、发短信为主要功能发展到集通讯、娱乐、支付、导航等为一体的智能工具,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的生活必需品。用户急剧增加,资费逐渐降低;由以往的双向收费到单向收费,再到取消漫游;从以往的5元30M,10元60M上网流量到如今省内不限流量套餐和区域性无线网络全覆盖;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1G语音时代,再到2G、3G、4G,直到现在的5G零距离智慧生活,VR、无人机、无人驾驶等高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不知不觉中,手机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就连口头禅也从我“call”你变成了我“微”你。是的,在快节奏的时代,高效率才是王道,打开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7)微信、语音、视频、文字、表情、图片……都能够迅速表达很多丰富的内容和情况,即使远在天涯,却可以有近在咫尺的体验。

使用平信、挂号信,靠着绿衣使者鸿雁传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电子邮件、互联网、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8)微信等新的通讯方式快如闪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身处传输便捷的信息化时代,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19)一部手机,就能知冷暖、诉牵挂,只要轻触屏幕、动动手指就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达成所愿。是的,高处立志,“微”末行事,潜移默化间足以颠覆昔日的认知,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惊涛骇浪,微笑着面对70年来通信的巨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0)大变革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和挑战。心中信仰,脚下有力量,我相信,通信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新的局面,再创新的辉煌。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1)

邓业芳,女,现就职于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多年来,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并获得佳绩,《“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曾荣获全国二等奖。

征集时间:2019年7月1日~9月10日。

参与方式:来稿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

chenglinlin@bj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2)xintong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3).com.cn

并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征文提交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4)电话、电子邮箱,还希望能提供部分有价值的老照片。

通信纪实(我与通信的故事)(25)

作者:邓业芳

责编/版式:王禹蓉

校对/审核:申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