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宣传队的那些事儿之二

作者:刘传新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

▲ 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的亲笔题字

上世纪一九七七年的夏天,青藏兵站部宣传队代表原总后勤部,参加完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由京返回西宁后,结束了在西宁地区的演出,便代表兵站部首长和机关,开始了对青藏线沿途各部队和地方政府的慰问演出。

在格尔木演出期间,还专门代表部队机关和领导去格尔木哈萨克牧区进行了慰问演出。密切了军民关系及少数民族的关系。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2)

▲ 给牧民们表演小合唱 手风琴伴奏薛瑞光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3)

▲ 在指导员王文仲带领下,走进牧民帐篷,与他们盘腿而坐,促膝交谈。前排左三为王文仲,后排左一为丰成碧,左二为杨蜀萍,左三为荣德明。

演出途中,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趣事和糗事,现采撷其中一两枝,供战友们回味和追忆……

这一年的上线演出,专门准备了歌舞和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两台晚会节目。演出话剧专场时,乐队的兵们就闲了下来。然而,他们还得各司其职,各自担当音效效果配音的任务。乐队队长叶晓山担任开幕前的一声闷雷,(在侧幕里猛摇大铁皮),打耳光(用两块木板的猛烈拍打,发出清脆的“啪啪”声)模拟抽耳光以及电话铃等一些声响效果。为了和扮演陆峥嵘的演员杨忠英开玩笑,逼他在根据剧情需要拳打脚踢后必须打个虎跳,叶晓山的电话铃声音效才随即而响,否则就不响。

杨忠英那家伙在台上拳打脚踢一阵忙活后,撇了侧幕旁的叶晓山一眼,看他没反应只能接着又是一番折腾并打了个虎跳,于是电话铃声响起,他急冲上前抓起电话“喂……”把侧幕里的叶晓山,小号演奏员张大举乐得捧腹直喊肚子疼,杨忠英则在台上继续表演,气得也不敢发火。台下的观众楞是没发现这一微小的插曲。不知杨忠英,叶晓山,张大举和战友们还记得这个恶作剧吗?

格尔木的演出间隙,在指导员王文仲的带领下,组成小分队,来到格尔木哈萨克牧区为牧民们慰问演出。

演出结束后,王文仲,荣德明,薛瑞光三人来到马圈,挑了一匹骏马,王文仲牵着马缰,牧民还在装马鞍,荣德明就急不可耐地窜上了马背,王文仲缰绳一把没拉住,受惊的马儿“嗖”地一下跃了出去,跑出不到几十米,突遇草地一障碍物,疾驰的马儿顿失前蹄的伏到在地,巨大的惯性,将正得意洋洋,扬鞭催马坐在马背上的荣德明“呼”地一下甩在空中还来了几个空翻,飞出十几米后才“呯”的一声落地,身后的人们由乐变惊地跑上前去,扶起已摔得脸色苍白,浑身发软的荣德明……

宣传队的姑娘,小伙子们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的美好年华,开一些守原则,没出格的玩笑亦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具体体现。而他们的声弦歌舞,却永远留在了四千里青藏线,留在了青藏线的军营大舞台……

呵,我的四千里青藏线,我逝去的青春年华。

……

对部分老照片的提供者王文仲指导员及素材的提供者叶晓山,薛瑞光战友谨表谢意!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4)

▲ 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指挥唐启勋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5)

▲ 男声独唱《再见吧,妈妈》演唱者王诚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6)

▲ 舞蹈《喜迎油龙到拉萨》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7)

▲ 舞蹈《丰收之夜》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8)

▲ 舞蹈《丰收锣鼓》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9)

▲ 男声小合唱《高原汽车兵之歌》手风琴伴奏 薛瑞光

坚守青藏高原20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0)

▲ 谢幕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