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

作者:宋东泽

辽宁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铁路运输作为经济大动脉,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沈阳铁路枢纽,衔接京沈、沈哈、沈大、沈丹、沈抚、沈吉6个方向的铁路干线,是中国对朝鲜、俄罗斯、日本贸易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孔道。辽宁铁路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涌现很多先进典型,为发展铁路事业和保障重要物资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辽宁铁路工人的红色历史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1)

辽宁铁路修筑较早,随着铁路的开通,形成了辽宁铁路工人这样具有工人阶级觉悟的红色队伍。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发生后,北洋军阀加紧了对工人运动活跃地区的京、津、唐地区的控制,实行了白色恐怖,迫害打击革命力量。中共唐山地委鉴于对革命力量的保护,决定挺进山海关外,播撒革命火种,壮大无产阶级先锋队力量。唐山地委将具有丰富白区斗争经验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欧阳强调到锦州铁路车头房工作。欧阳强在锦州机务段机器房当一名钳工。他积极广泛联络关外铁路沿线党员,经常来往于沟帮子、大虎山、彰武、通辽、营口等地,并很快与唐山南厂调到沟帮子的共产党员冯昌、程海华取得联系。1923年秋,中共沟帮子铁路小组应运而生,欧阳强担任组长。1924年上半年,在党小组基础上建立起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2)

欧阳强领导沟帮子铁路党支部,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讲究对敌斗争的策略,在经过充分酝酿,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取得了几次有规模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罢工斗争的胜利。这期间,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欧阳强以其极强的活动能力,经常来往于皇姑屯、大虎山、沟帮子、彰武、新立屯、通辽及营口等地,把革命火种播向了大郑线、沟营线和北票线,使得支线铁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在大虎山、彰武分别成立了党小组。党支部与八道壕、通辽、营口、北票等地党组织或负责人都保持密切的联系,党领导工人阶级对敌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东北沦陷后,围绕铁路地区的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持续不断。这一时期,抗日武装力量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与广大铁路工人相配合,进行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从1932——1936年,辽南抗日义勇军多次袭击营口、海城、辽阳一带铁路线,在苏家屯至盖平间,拆铁路、毁电线、打车站。据《盛京时报》载,仅1932年7月中旬,就有1063次之多。1933年8月,辽西抗日义勇军攻绥中、兴城,占领锦西,袭击车站,炸毁桥梁。同年夏,辽北抗日义勇军,袭击通辽铁路。1936年6月末,辽东抗日义勇军夜袭鸡冠山车站和风城铁路。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杨靖宇、童长荣部队,长期活动在沈吉线南杂木一带,以破坏日本人铁路运输为重点,展开袭车破路活动,攻打护路队和警察所,造成多起列车脱轨。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3)

1948年初,东北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辽宁铁路职工与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物资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奋战在千里铁道线上,做到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为解决铁路器材奇缺的困难,铁路职工开展了献纳器材运动,几个月的时间,辽宁境内搜集和献纳的各种铁路器材约100多万吨,为迅速恢复铁路建设提供了物资条件。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4)

1950年6月辽宁广大铁路职工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沈阳、锦州铁路局先后有万余名职工入朝参战,在朝鲜千里铁路运输线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200余人英勇献身,1500余人立功。在国内,沈阳、锦州铁路局担负着艰巨而繁重的铁路军事运输任务,广大铁路职工为保证军运畅通,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日夜奋战在钢铁运输线上,把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朝鲜前线。为破坏中方铁路运输线,美帝国主义经常对安东地区的铁路线路和桥梁进行轰炸,仅1950年11月到1951年5月,就轰炸鸭绿江大桥13次之多。广大铁路职工不顾个人安危,做到随炸随修,边炸边修,使铁路线成为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运输畅通,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5)

二、建设四通八达的辽宁铁路网

辽宁省是全国继河北省之后第二个修建铁路的省份。以沈阳为中心,以长大、沈山、沈吉、沈丹等线向南、北、西、东北、东南方向延伸。向南通过长大线南部,与苏抚线、辽溪线、沟海线、营口线、田五线、白老线、金城线、南甘线、旅顺线连接;向北通过长大线北部与铁法线、开丰线、平梅线、平齐线相连.东北方向通过沈吉线与梅集线连接,东南方向经沈丹线与辽溪、溪田、凤上线连接,向西经沈山线与高新、大郑、锦承、葫芦岛线相接。

辽宁最早的铁路是京奉铁路。光绪十七年(1891年)五月京山铁路从山海关开工。光绪十九年四月铁路修筑延伸至辽宁境内,此后由于战争,工程时断时续,直到1903年9月才修到新民,这条线路称为北宁路,又称京奉铁路,这是辽宁修筑铁路之始。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清政府屈于沙俄的压力,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俄国攫取了东清铁道南部支路(长大、长滨线)的修筑权。于光绪二十七年六月铺轨完毕。与南部支路同时修建的辽宁境内铁路还有营口支线、柳树屯支线、苏抚支线、烟台(灯塔)煤矿线等。沙皇俄国为把持铁路的修建和经营特权,成立了东清铁路公司和东清铁路管理局。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光绪三十一年沙俄战败。俄国将宽城子(长春)以南铁路及支线和附属地的一切特权和财产让与日本。日本出于战争需要,强行修建了安奉铁路、新奉铁路。1922年,张作霖成立了官商合办的奉海铁路公司,奉海铁路成为了辽宁历史上依靠自有资金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7)

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大力兴修殖民铁路,日伪在辽宁境内共投资兴建了8条铁路,总长达720公里,主要有锦古线、叶赤线、新义线、高新线、辽溪线、溪田线。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铁路得到迅速恢复发展。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铁路运输业也步入有计划发展的阶段。辽宁铁路系统在充分发挥原有设备效能的同时,大挖运输潜力。沈阳、锦州铁路局按照国家“一五”期间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有计划地对铁路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1954年首先完成了沈山干线最后一段新民至双羊店间复线的修复;在沈山线修建了大凌河桥,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铁路特大桥。与此相适应,对原有的通信、信号等设备也陆续进行了改造,完成了山海关至锦州、沈阳至高台山间的自动闭塞,改造了大虎山、锦州、锦西站场,使沈山干线通过能力由1952年的37.8—65.5对,提高到60.0—84.7对。沈阳、锦州两局提前7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运输指标,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对铁路运输的需要。1959年,为缓和沈阳枢纽的运输紧张局面,在苏家屯新建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驼峰编组站,提高了列车编解能力。

人民铁路为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8)

人民。全路广大职工在党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服务于人民,出现了许许多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如被人民群众称之为“人民的好车站”的新民站,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新民站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着想,处处给旅客货主方便。新民站收集了全县的机关、企业、学校、公社及服务行业的地址。行走路线和办公、营业时间等各种资料,为农民和初到新民站的旅客解答问事;根据人们在旅行生活中的需要,自制了一些小工具,供旅客使用;遇到不懂手续的货主就帮助办理手续;见到包装不合格就帮助缝补包装,发现到站不合理,就主动建议变更到站。见到年老体弱的旅客就搀扶上车出站;对患病旅客热心护理;对盲人旅客热情迎送给全路职工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9)

再如十二次列车组,1959年7月22日,沈阳一北京间12次特快列车在前卫站附近被洪水围困,列车长张敏媛带领全体乘务员与洪水搏斗,舍生忘死奋战三昼夜,确保了600多名旅客的生命安全,还抢救出300多名受灾乡民,受到辽宁省和铁道部的表彰。该乘务组被铁道部命名为“三八”红旗包车组,并被拍成电影《十二次列车》,在全国广为放映。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10)

三、中国铁路机车工业的重要基地

辽宁铁路系统的机车车辆工业建厂较早,如大连机车厂始建于1901年,沈阳机车厂始建于1925年。但在东北沦陷时期,工业生产带有殖民地性质,且厂房简陋,设备陈旧,机车车辆工业发展极其缓慢,不能独立生产产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连和沈阳机车厂成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工业重要基地之一,被称为“机车摇篮”。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11)

为建立中国铁路机车工业的基地,1954年国家投资5438万元,对大连机车车辆厂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同年11月,在大连机车车辆厂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蒸汽机车设计科,从事旧型蒸汽机车的改进和新型蒸汽机车的设计.形成了蒸汽机车的设计中心,成为中国铁路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开发基地。从1955年开始.大连机车车辆厂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始“和平”型(后又改名前进型)大型干线货运蒸汽机车的设计工作。该车型1955年1月开始草图设计,1956年完成了全部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整个设计工作组织严密,对所有运动件绘制了运动轨迹图,装配件绘制了关系位置图.设计计算、设计说明等文件资料齐全,所有图纸文件都经过多次审查校对,整个机车上万个零部件的设计重量之和,与总装成后的实际重量仅差130公斤,误差率只有千分之一。设计人员做到设计、试验、鉴定、运用、维修全过程的“七事一贯制”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设计程序和规章制度,培养出一支正规蒸汽机车设计专业队伍。

辽宁即将建的铁路(辽宁铁路的辉煌历程)(12)

1956年9月,大连机车车辆厂又试制成功第一台“和平”型蒸汽机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1957年,成功设计“人民”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1958年,成功设计“红旗型”蒸汽机车。1960年成功设计了“上游”型蒸汽机车。1956年至1960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共生产蒸汽机车977台,至1961年上半年,辽宁省境内两个铁路机车车辆厂共制造和组装蒸汽机车990台,占全国蒸汽机车产量的44.6%;设计了10种类型的蒸汽机车,占全国设计蒸汽机车的83%,先后提供给全国有关铁路工厂生产。同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开始转产生产内燃机车。使辽宁省机车制造发展成为重要的机车生产基地,为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1年,铁道部提出将“大连机车车辆厂改建转产为中国第一个内燃机车制造厂”。同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开始进行内燃机车试制工作。对“巨龙”型机车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改进,并参照苏联内燃机车图纸,完成了定型和整图工作。新型机车柴油机装车功率标定为1323KW。1964年,中国第一代内燃机车试制成功,开始称为ND型,后由铁道部正式命名为“东风”型机车。1965年6月4日,大连机车车辆厂修理的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出厂,结束了该厂制造和修理蒸汽机车的历史,转为批量生产东风型内燃机车,同年生产20台。从此,辽宁成为我国内燃机车生产重要地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