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

文/叮当派好习惯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3-12岁儿童“学习、情商、性格”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这个5月,全国多个省份的中小学生结束了超长寒假,重新返回校园;

还记得2月份的时候,各地陆续开始执行“停课不停学”,让孩子们在家上课,这其中的艰辛让家长苦不堪言。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2)

确保娃上网课没有外界干扰,父母的每天状态就是音量:0,手机一律静音处理,就连上个厕所都蹑手蹑脚的,这····这真的不是做贼吗?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3)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4)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没有打印机怎么办?无敌的家长们有办法,Ipad保鲜膜包起来,答案直接写上去,清晰又方便。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5)

一场网课有时影响的不仅是亲子关系,也有可能影响到邻里和谐。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6)

自打上了网课,家长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这么万能。

孩子上网课,家长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记笔记、做备课、维持课堂纪律、辅导作业,以前辅导作业上升的高血压,一个假期直接爆表啦!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7)

上班一个闹钟可以解决的事情,为了辅导孩子上网课,各个时间段的闹钟来一遍,孩子上的是不是课我不知道,家长反正是上全了,"真"996。

这3个月的网课下来,不仅老师累了,家长也跟着疯了····

本来以为,开学了,家长总该轻松点吧!

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迟到的开学季,教育部直接送上一份“减负”大礼包!

5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8)

要求依据负面清单严肃查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负面清单共涉及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

六门学科,每门学科的负面清单包括“原则要求”和“典型问题”两部分。

“原则要求”部分从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难度、教学进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理科科目还对练习题提出基本要求。

“典型问题”部分按照各学科的各项培训主题列举了超标内容,便于各地对照使用。负面清单为试行,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起来看看哪些属于超标内容吧

↓↓↓

语文负面清单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9)

数学负面清单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0)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1)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2)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3)

英语负面清单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4)

每次遇到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一刀切”。

手指发炎,于是整只手也不要了。

喊了多年的“减负”口号也是如此。

虽然孩子们落下的课程不知道是否已经补齐,但是对于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来说,只有这两个选择:

报民办,100%摇号听天由命;

报公办,准备好学区房和户口。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5)

各地民办初中2020年秋季的摇号政策已经开始执行。

我们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民办初中的招生细则: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民办学校一旦实行100%摇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入口生源质量。以往各大私立学校都会提前筛选一批优质生源,然后再通过面谈进行“洗白”,以此来提升学校优质生源的质量。

但100%摇号实行之后,即使提前筛选优质生源,但因为摇号的不确定性,学校很难将其“洗白”。所以会导致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当家长们还没解读懂政策内容的时候,紧接着,又爆出了当地优质民办初中学校——张江集团中学民办转公办的消息。

有人说,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浦东对口的家长不是要乐开了花?

确实,摇号切断了民办学校招收优质生源的途径,但转成公办的牛校,还是原来那个牛校吗?

就算牛校没有变,人家有户口有学区房的乐开了花,其他的孩子又如何去找到家门口的好学校呢?

干掉靠吸收生源的学校是个办法,但更重要的如何办出能满足家长需求的好学校,保证每个孩子都上得了适合自己的好学校。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6)

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到2000年前,一共颁布了9道“减负令”,相关的措施大都是对教学行为的规范:

不许考试、限制竞赛、精简课程、减少作业、保证睡眠......

然而现实情况依然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家长的焦虑感更甚。

2013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生减负10条规定》,除了“老式减负办法”,还提到了就近入学、公开招生等等缓解升学压力的对策。

201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减负30条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但是,这些“减负”措施仍然被家长吐槽,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制造学渣”的套路。

就像2019年年底的一篇《南京家长已疯》中说的:“今天你闹着减负,明天升学考试会为了你而降低难度吗?还是高考会因为看你快乐而特招你?”

如果把孩子们的学习比作一只手,升学压力比作病毒,如果病毒导致手指疼痛,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杀死病毒,而不是如何砍掉手指!

这个最关键的“病源”不摘除,什么减负措施都一样不公平。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7)

尽管现在全摇号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同学习程度的娃都可能进入同一个学校。

但在结合分层走班的模式后,习惯好、成绩好的依然能去到顶级层,成绩差的还是要去提高层。而且学校肯定会向顶级层的娃娃倾斜,他绝对要去保证自己的中考成绩,总体来说牛娃还是有保障。

而从长远来看,这个事情对家长来讲还是个好事情,一是减少了升学压力,让家长和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而非仅仅是为了小升初来进行压榨式的学习。毕竟小升初只是升学的第一道坎,如果在一开始就耗尽了孩子的学习动力,把孩子培养成刷题机器,那对后续的初、高中学校真的没有一点点好处。

所以,与其为孩子的升学焦虑,不如教孩子掌握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

希望家长们趁着新学期,新的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8)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1、做计划的习惯

比如,新学期该读什么书,大概读多少。在家时每天做多少作业、具体做什么,列出学习计划表。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必须要做的、机动完成的,完成的事件可以用“√”标记,激励自己。如果当天因有重要的事情没完成必须要做的,就顺延到第二天补上,机动事件可以酌情完成。

2、专注的习惯

许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什么事情都是3分钟热度。这是因为没有培养起专注的好习惯。孩子学习时,家长最好不要去打扰,比如送杯水、看看学习情况、说句话等要少做。另外,书房要布置得简单有序,不要放摆件、玩偶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

孩子的学习桌上,最好视线之内不要有太多杂物,或者在开始学习之前收拾好。也可以定个闹钟,15分钟之内专心学习,不说话、不喝水或吃东西、不乱动,时间结束后才可以随意活动。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19)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3、朗读的习惯

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锻炼口腔肌肉及大脑协调性,训练了演讲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每天早晨起床后读读拼音、词语,认识汉字的可以读简单的文章。

大些的孩子可以读小说、诗歌等,内容选自己感兴趣的,字正腔圆,注意断句重音等,带有感情地读出文章的意境来。朗读时间不要太长,以孩子喜欢的程度为准。

4、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对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甚至大过成绩,因为阅读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在家里建立一个良好阅读阅读对培养习惯来说很重要,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上面摆满自己喜欢看的书,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申请阶梯摇号条件 前有延期开学后有减负(20)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当孩子玩累了、心情不好、无聊或睡前会非常容易的从书架上拿出一书翻上几页,慢慢就会喜欢上阅读了。

给孩子买书的时候,不要买你喜欢看的书,尝试多个不同类型的书,有些书可能刚开始时不会看,但当孩子遇到合适的地方,会自动找到合适的书来阅读,你要准备好就可以。

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可以给孩子多办几个书证,每一周或二周定期带孩子去孩子图书馆看半天书。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要买的书,有时会买到烂书,时间长了,孩子会学会选书。

5、经常总结的习惯

那些善于总结的人,总能从自己的言行中,找出闪光点和需要修正的地方,让第二天更从容。

晚上写日记或总结也是对事件的梳理和情绪的宣泄,能减少负面情绪。

6、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回归到书本知识,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预习,对相关内容进行浏览和略读,并分享具体的心得、感受。

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如果有新的感受也要记下来。

最后,如果您喜欢叮当派好习惯的文章,记得在下方点 赞、收藏、转 发哦!也欢迎您留下对上文内容的看法。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