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传统文化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左传传统文化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1)

作为高中生,对《左传》《战国策》《史记》并不陌生。因为学过的《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就选自《战国策》;《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就选自《史记》。通过学习,大家对上述三部传世经典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读读此文,对拓展视野,加深认识,形成知识系统,大有裨益。

左传传统文化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2)

1.《左传》和“春秋三传”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属“春秋三传”之一。“春秋三传”中的“春秋”,是历史的意思。在我国商、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季,后来才增加冬夏而成四季,所以人们就用春秋指一年。历史是一年一年地记载的,所以引申为历史。

二、语言特色

《左传》的外交辞令十分优美, 说理透辟,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具体说,有以下方面:

第一,谦和委婉,刚柔相济。春秋时期的行人辞令多婉转委曲,娓娓道来,平易流畅,显示出一种张弛有节、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

第二,雄辩阔论,或铺张扬厉,或针锋相对。晋范宁称《左传》“艳而富”,唐韩愈称“左氏浮夸”,以上所言即为这一特点。

第三,正话反说,意在讥讽。如僖公二十六年,齐人伐鲁,展喜犒齐师,展喜先虚构了“小人”、“君子”之意以表示不卑不亢的态度,正是如此。

第四,引经据典,多赋诗以明义。以《诗经》中的诗句来表达情感或者说明自己要说的话,在《左传》中占有大量篇幅。

总之,《左传》以具体生动的文字叙写了一系列才气纵横、聪明机敏的行人,同时也记述了许多优美的辞令。这其中虽不免作者之润笔,然而亦得力于行人辞令原有的本色。

但是,《左传》受编年体影响,为了寻求事件的戏剧性、情节的联贯性而大量运用严谨、厚重的词语,从而道德意味浓厚,艺术趣味只能次之。

《战国策》则语言流畅犀利,辩丽恣肆、放言无忌。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它的叙事更生动、更曲折、更波澜迭起、更扣人心弦。一扫《左传》的古朴、典雅、厚重而代之以新鲜、活泼、浪漫。

《战国策》是策士之言,讲究铺张夸饰,文笔酣畅淋漓、富于变化,往往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表现出典型的纵横家文风。叙事状物,置地有声;议论说理,气势恢宏。大量运用夸张、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加了文章气势和语言的力量。如《苏秦以连横说秦王》中,第一段苏秦的说辞,对偶句、排比句叠出,大肆铺叙夸张秦国的地势、物势、政势、军势、民势,句式短促,整中有变,声调铿锵和谐,词锋雄辩犀利,造成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力,这与《左传》行文辞令所表现出来的委婉曲折的特点有很大区别。

三、参考书目

《春秋左传研究》童书业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左传选译》瞿蜕园选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人物论稿》何新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

《左传译注》李梦生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版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作家出版社1957版

《战国策选注》牛洪恩 邱少华 孙悦春选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战国策笺注》 张清常、王延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版

《史记选注集说》韩兆琦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版

《史记选》王伯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左传传统文化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3)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