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

上世纪50年代,西南农学院出了3位享誉世界的著名农学专家,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是中国蚕业界泰斗向仲怀,还有一位是专门研究甜瓜的吴明珠,他们被称为“三剑客”。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

吴明珠虽不如袁隆平出名,可她为国家和百姓做的贡献同样巨大。

据了解,正是这位“瓜奶奶”在新疆埋头研究62年,才让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瓜,实现了吃瓜自由。

那么,吴明珠院士与瓜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01 立志为人类做贡献

吴明珠,1930年出身于湖北武汉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在父亲的教育下,她从小就立下了报国之志,后来因为看了苏联电影《米丘林》,她从此迷上了园艺,对花花草草特别感兴趣。

上初中时,她在作文中写道:“长大后要为人类做贡献。”

看到女儿如此“认真”,父亲就启发她说:“你靠什么为人类做贡献呢?”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2)

听此,吴明珠沉默了片刻,后试探着问道:“爸爸,我喜欢花草树木,这些可以吗?”

看着女孩小心翼翼地模样,父亲摸了摸吴明珠的头,笑着说道:“当然可以,只要你有所长,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去努力,不管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父亲的话像一颗种子,在她的心里悄然埋下。

从此以后,吴明珠对植物的兴趣愈发浓烈,心底暗下决心:日后要成为一名农学方面的专家。

19岁时,吴明珠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从此与瓜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为了实现梦想,吴明珠在试验田里播种、施肥、挑大粪,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可她始终乐在其中。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3)

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中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1953年5月,到了要填写志愿分配表的时候,她毅然填下了新疆。

对于她的想法,学校有些许不解,毕竟早些时候就曾有老师告诉她,校方有心留她在校任教。

可是,当老师再一次喊来她,她却说:“我很向往基层、农村、边疆,我需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历练。”

见吴明珠如此坚持,老师也不再多加阻挠。

毕业后,她如愿被分配到了西南农林局工作,可好景不长,后来,因为西南农林局被取消,她也被调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4)

能去北京的大机关,吴明珠的同学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然而,吴明珠本人却有些苦恼。

这不是她的理想所在!

1955年,新疆急需各类干部人才支援,吴明珠才如愿以偿坐着大卡车来到了新疆。

起初,她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地委农村部,她仍然不满足。

在她的再三恳求和软磨硬泡下,组织上同意了她的调任,1956年吴明珠来到了鄯善县农技站工作。

从此,她便扎根火焰山脚下,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育瓜事业。

02 革新与推广种瓜技术

来到新疆之后,吴明珠最迫切做得是两件事情:一是改良和推广种植技术,二是寻找、繁育更加优质的瓜种。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5)

幸运的是,吴明珠就被安顿到了老瓜农木沙的家里。

木沙是远近闻名的种瓜能手,在火焰山附近种了几十年的瓜,经验丰富且待人宽厚,吴明珠就跟着他学习种瓜的经验。

据木沙介绍:“新疆的瓜品质好,但易生病、产量低,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会种瓜,但大家并没有学习过专业系统的种植技术,另外,大家经常看到一种新瓜就拿回去种,导致瓜的品种非常杂乱,结出来的果实形状不一、口感各异。

这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鄯善县的瓜很难规模化量产,更不用说远销其他地方了

同木沙在一起的日子里,吴明珠掌握了不少本地瓜农的种植技术,但两人之间也因为传统与科学的种植方式发生过争执。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6)

吴明珠提出将新疆传统的种植方法与科学种植体系相结合,木沙却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他坚信自己的技术没有问题,为此两人展开了一次比拼。

他们事先规定,二人各有3块地,使用同样的种子和肥料,采取自己认为最好的技术方法进行种植和培育,最终结出来的果实由农户们评判。

几个月后结果出炉。

虽然木沙种出来的瓜甜脆可口,可相较于吴明珠的成果,无论是产量还是甜度,木沙都远远不及。

这下木沙彻底服气了,两人开始齐心协力钻研种瓜技术。

03 为寻瓜种在戈壁滩上游弋

改良和推广种植技术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收集、繁育瓜种的任务无疑要难上许多。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7)

吐鲁番地区素有“火洲”之称,火焰山附近更是常年40度以上的高温。

在高温烈日下四处奔波,吴明珠真的能受得了吗?本地的瓜农们都不相信。

虽然很多人对此很是质疑,但吴明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她来到边疆并不是玩玩而已。

从1958年开始,头顶烈日风沙在戈壁上到处搜寻瓜种,几乎成为了吴明珠每天的工作。

她经常和同事一起,每人带着一块馕、一壶水就出发了。

翻过火焰山、穿过戈壁滩,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村庄。

有一次,她听说底坎乡有一种哈密瓜非常甜,就找来农技站的朋友一起出门寻找。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8)

他们在中午地表温度达到80度的戈壁上走了两天时间,才到达底坎乡,要到了这种哈密瓜的种子,二这瓜就是后来市场上大受欢迎的红心脆哈密瓜。

回去的路上,吴明珠又意外发现了一种特别软香的瓜,一行人就开心地带着两个新品种往回赶。

一路上几人又累又渴,吴明珠突然想道:“真傻!明明手里就有两个瓜,为什么不吃呢?只要留下种子就可以研究了呀!”

于是,几人就兴冲冲地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吃起了瓜。

吴明珠后来回忆说:“那个味道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又香又甜,我当时就想着这么好的瓜一定要让全国人民都吃到。”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9)

后来,在她的努力下,这两种瓜走进了全国千家万户。

当然,为了做到这一切,吴明珠的付出也是巨大的。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所以这一行的很多人都落下了胃病,常常半夜胃疼得睡不着觉,吴明珠也是如此。

她怀第一个孩子时,当时正在火焰山的吐峪沟蹲点,外面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她热得受不了只能把双脚放进凉水里解暑。

那段时间,她孕吐得厉害,加上身体本就孱弱,一度瘦到了70多斤,后来生孩子时差点要了她的命。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0)

为了不耽误工作,孩子降生三个月后就被她送回了老家,让母亲和嫂子照顾,自己刚刚结束月子期就重新踏上了寻找种子的旅途,除了这些,吴明珠要付出的还有生活习惯的改变。

起初她去农户家里查看瓜苗时,老乡在午饭时间端上来一盆手抓羊肉。

这个生于武汉的南方姑娘吃不惯羊膻味,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晚上睡觉时也会被毡子上的虱子咬得睡不着觉。

然而,为了工作她只能逼着自己适应这一切。

不久后,她慢慢地接受了手抓羊肉和虱子的存在,此外,为了方便交流,吴明珠还学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所幸,吴明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1)

1958-1962年这四年间,吴明珠走遍了鄯善县以及附近的300个生产队,将该地区共计44个瓜种全部收集到手,并从中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小青皮、香梨黄等优质瓜种。

这些瓜种后来都成为了国内最佳的育种亲本。

吴明珠的这些努力,为日后新疆、乃至中国的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时,吴明珠在新疆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开始水涨船高。

起初大家还在猜测她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支撑几天,可现在她已经被冠上了“西部瓜王”的称号。

04 致力全国人民实现“吃瓜自由”

吴明珠还没有满足,她最大的心愿是让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能吃到最好的瓜,实现“吃瓜自由”。

于是,她开始了瓜种南移计划。

这就意味着她放弃了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生活,又要重新开始一段艰苦的旅程。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2)

1973年,吴明珠来到海南,找到了自己的老同学袁隆平,并开辟了“南繁北育”基地。

彼时的三亚还是一片荒芜,条件不比新疆好多少,他们工作的地方附近杳无人烟,甚至没有厕所和洗澡的地方。

这样艰苦的生活任谁都不愿意长留此处。

可吴明珠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这些困难跟她在荒漠戈壁遭遇的一切相比还差得远。

种植环境差异太大,她就想方设法地对瓜种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良。

最终,他成功地抵御住了虫害、雨水、台风等问题。

很多海南的瓜农纷纷慕名而来,向她请教种瓜技术,从此海南的商品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很快吴明珠又将目光放到了祖国中东部地区。

彼时,江沪浙一带的百姓对于新疆哈密瓜非常喜爱。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3)

可是,长途运输严重影响了哈密瓜的口感与品质,培育能够在当地生长的哈密瓜成为了吴明珠的一项主要课题。

她分析了东部地区的日照时间、降水量、土质等环境因素,精心培育出20多个新型瓜种,其中包括“伊选”“早佳8424”。

值得一提的是,早佳凭借其优秀品质和低廉价格,迅速在中东部地区繁殖推广,使我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此后的三十多年,吴明珠就像候鸟一样,春天飞回新疆,冬天飞到海南,年复一年进行着育种研究。

同时,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瓜农和普通百姓收益,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吃瓜自由”。

05 “失忆”后仍心系甜瓜

2009年,吴明珠被任命为中国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为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们输入了很多先进科学理念。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4)

可惜的是,古稀之年的吴明珠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一落千丈。

她会把自己的学生错认成儿女,会忘记日期,忘记时间,可所有关于瓜的记忆还在。

有时候她突然要出门去,说是到了给瓜授粉的时候。

即使在“失忆”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她仍然没有从岗位上退下来,一直工作到2017年才退休。

次年4月,《吴明珠传》首发仪式在其母校西南大学举行。

吴明珠在女儿的搀扶下亲临现场发言:“只要是认为对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完成。年轻的孩子们,你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奇迹。”

去年5月,“中国人能吃瓜自由离不开这位奶奶”的新闻火爆网络,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认识这位为祖国的甜瓜事业兢兢业业62年的老奶奶。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5)

了解到吴明珠的事迹后,网友们纷纷留言,称呼她为“瓜奶奶”。

5月29日,吴明珠的儿子杨夏接受采访说道:“看到这么多人在惦记母亲,我很感动,也很遗憾,因为她现在已经不清楚外面的这些情况了。”

结语

中国工程院院长曾经评价吴明珠:“其坚定的信念、高尚的科研精神,如同戈壁滩上的明珠,必将激励更多后来人发奋图强。”

8424西瓜 吴明珠(西部瓜王吴明珠)(16)

这是对“瓜奶奶”最好的评价,也是对祖国所有年轻人最好的激励。

参考资料

吴明珠-搜狗百科

《中国人实现“吃瓜自由”得感谢这位奶奶》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21-10-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