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棵树,那么,路就是它的枝与蔓,承载着这座小城历史与发展的脉络。十年之变,小城崆峒的道路发展成果已是硕果累累,畅通的道路连接了群众与建设者的心,如今四通八达的路,令崆峒区的城乡环境越来越美,居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1)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2)

乡村|通上幸福之路

今年以来

区交通运输局抢抓国家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机遇

围绕“补短板,提质效

保安畅”目标

不断完善农村路网体系

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让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

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

有力的交通保障

记者了解到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原先的乡村道路已经不能

很好满足乡村旅游和

村民生产生活需求

面对现状

区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争取

围绕“交通 旅游”这一主线

补链条、强提升

投资1374万元

实施了9.8公里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3)

四十里铺镇清街至大寨乡柳沟

公路改建项目

通过节点改造

细节优化等举措

将农村居民点与特色旅游资源等

重要节点有效串联起来

真正把农村路建

设成产业兴旺路

生态旅游路

致富幸福路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4)

大寨乡康庄村村民王鹏说:“以前的这个路就是比较窄,给我们老百姓的出行也不太方便,现在这条路也在改扩建,看起来比原先的路也宽了很多,对我们老百姓以后的出行会比较方便,对于海寨沟的旅游可能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5)

上杨乡小岔村辖

3个社238户793人

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

今年以来

依托村域内山水林田草自然禀赋

和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

打造生态宜居特色村庄

以小岔社村庄道路为主线

清理残垣断壁1190m

拓宽硬化村庄道路810㎡

铺设排水涵管51m

种植嫁接绿化树木240余棵

绿篱870㎡,绿草坪230㎡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6)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7)

“以前下雨都没法出门,路上全是泥,而且路边都是垃圾。现在路上环境很好,新建了广场,晚上出门还有逛的地方,生活好了,心情都变好了。”小岔村村民赵玉兰笑着说。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8)

农村公路是村民通往

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人居环境和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崆峒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将更加行稳致远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9)

城市|通上便捷之路

我区以打通断头路为突破口

以完善路网格局

提升城区承载力为目标

通过新建 “连通路”

改造 “卡脖子路”

维修 “坑洼路”

不断疏通城市发展“堵点”

打通群众出行“痛点”

实施了新科路、临泾路

文昌路等12条道路工程

总长度9公里

总投资 3.4亿元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10)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11)

其中

永顺路畅通工程已基本竣工

该路段全长1362米,宽24米

在没有提升改造前这里道路狭窄

车辆出入、停靠多有不便

并且距离中心城区路程较远

居民群众长期以来深受困扰

今年

永顺路的畅通给居住

在这里的村民带来了便利

让他们的幸福“一路直达”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12)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13)

十里铺村村民王拉琴说:“我们小区之前门前边是一片地,晚上没有路灯,孩子出来不方便,也不安全。自从路修好以后,把路灯安装上了,孩子们出来玩方便了,我们也放心了,再就是前边路灯一安,妇女们也就有地方去了,晚上跳个广场舞,出来感觉到心里也舒畅。”

崆峒区乡村的记忆(我们这十年)(14)

新科路、永顺路的修建

只是全区道路畅通工程的一个缩影

下一步

我区将持续优化道路路网

着力以“小工程”解决“大民生”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娜

责任编辑:牛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