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

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最终成就两个伟大的汉人王朝,刘邦和朱元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知人善用。刘邦手下第一军师张良运筹帷幄,在众多民间演义看来,朱元璋手下的谋士刘伯温,就是明朝的张良,因此有了“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事实上,刘伯温在朱元璋的账下,虽然功劳很大,但还做不到运筹帷幄,多半是后人渲染的。而堪称“智囊”的这个人,名叫朱升。朱升和朱元璋虽然同姓,但并无不是亲戚。

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1)

《明史》记载:

朱升,字允升,休宁人。元末举乡荐,担任池州学正,弃官隐居石门。太祖攻下徽州,因邓愈推荐,召他询问时务。

朱元璋攻打徽州的时候,是公元1357年,这一年,朱升虚岁60。他博学多识,亦儒亦道,在元朝乱世,辞官归隐山林。当时朱元璋让手下将士们向他推荐人才,邓愈便推荐了朱升。朱元璋听邓愈讲到朱升,觉得朱升有大才,亲自去请,朱升不愿出山,朱元璋学习刘备三顾茅庐,并且酣畅淋漓地将自己“驱除元虏”的志向向朱升吐露,朱升看朱元璋豪情万丈,便答应朱元璋出山。

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2)

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向刘备提出“三分天下”,朱升和朱元璋第一次谈论天下大事,便提笔写下9字方针,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深以为然,以师礼待之。这9个字,直接奠定了朱元璋的格局,在那个枭雄林立的时代,朱元璋没有成为众矢之的,逐渐成长起来。因此,毛主席曾评价朱升:九字国策定江山!

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3)

​朱升既然投奔了朱元璋,自然要为朱元璋出力,第二天,他主动清明,劝降徽州元帅福童。朱元璋半信半疑,劝他不必身陷险境。朱升毫不在意,布衣纶巾走到徽州城下,用三寸不烂之舌,说的福童开门投降,朱元璋佩服至极。第二年冬天,常遇春等人攻打婺州,当地百姓听说朱元璋“杀人如麻”,誓死抵抗,常遇春久攻不下。此时朱升对朱元璋说:要想攻下婺州,你亲自出马,并且在城下许诺:城破绝不妄自杀一人,即可破城。朱元璋听朱升之言,依计行事,果然婺州得手。

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4)

鄱阳湖水战时,陈友谅船大人多,朱元璋拼死一搏,朱升建议:

贼尽国兵而来,兵多粮少,不能持久。我师须绝贼出入之路,待其粮尽力疲,必克之!

朱升的意思是,陈友谅人多粮少,我们守住鄱阳湖的入口,让他粮食进不来,就有胜算。朱元璋虽然认可,但还是忧心忡忡。朱升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对朱元璋说:

吴王所虑,不过是我师粮亦少,去百里许有建昌四镇,宜急去借粮,勿为贼先去也。

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5)

朱升果然聪明,朱元璋认为,陈友谅粮食不足,我们粮食也不足呀。朱升告诉他,赶紧把方圆百里的四个城镇的粮食“借”来,不要被陈友谅抢了先。可以说,朱升的计谋,导致陈友谅坐困鄱阳湖,军心不稳,为朱元璋大获全胜埋下伏笔。

朱元璋死前谁给了四条建议(朱元璋三顾茅庐)(6)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时,朱升已经70多岁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归隐山林。朱元璋不舍得,强留一阵。洪武二年,朱升再次恳辞,朱元璋含泪送别,并赐了朱升之子朱同一份免死铁券。第二年,朱升去世,朱元璋十分伤心。最可惜的是,朱升的独子朱同晚年因为涉及蓝玉案,被赐死。免死铁券也未能为功臣留后,十分可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