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惬意生活享柔软时光(徜徉在金汤丰盈)
金子闪亮,有张好看的脸。金子难以腐蚀,高温一千度,也不与氧气反应。而且,金子多了,人们就想要更多。“金”具有典型的东方气质,又不局限于此。在热浪来袭的夏日,北京繁华的三里屯CHAO酒店的顶层迎来了一个闪耀的展览——“金汤”。
胡庆雁,《金山 No.2》,2014,金纸,尺寸可变
“金汤”主题构思来自于文化史中贵重金属及宝石所折射出的图像学意义在当下现实中的回应,金色作为这类图像的概括与凝结,在展览中起到标识性的穿针引线之作用。金色是中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期间常被运用的颜色,这种曾经风行于皇家的高级颜色,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财富炫耀。在这个意义上,金色除了承接原有的象征系统,亦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随之兴起的中国民间世俗审美趣味。
作为“北京当代·艺术展”的“艺述”单元,在艺术总监鲍栋看来,这次的主题如果拆解来看,“金”与“汤”各有内涵,连起来看,这个词的意义又更加复杂多元。但艺术背后永远是社会的内核,并与当下产生关联。同时,在策展人杨紫眼中,这是一个关于“金”的艺术故事,更是对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此次,《北京青年》周刊作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深度合作媒体,同观众一起,齐聚这场金色探秘,共同审视金色文化表达的传承、吸纳和变迁。
展览“金汤”
2020年8月8日在北京三里屯CHAO 27层空间开幕, 持续至9月6日。“金汤”是北京当代·艺术展 2020“艺述”单元的主题展,也是今年首先亮相的展会单元,由策展人杨紫担当策划。展览汇集了35位中外艺术家的五十余件作品,作品创作年代跨度超过一百年,既有20世纪早期的创作,也有大量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全新作品。展览囊括了装置、影像、表演、绘画、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媒介与形态,这些与“金”丰富关联的作品,将给告别疫情的首都带来一场沸腾的金色盛会。
对话鲍栋
艺术需要融入到中国当代中
鲍栋
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
2018 年联合创办了“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并任艺术总监。
Q 谈谈您对“金汤”这个主题的看法?
A 其实大家都知道“固若金汤”这个词,“金汤” 也是由此而来的。但其原始含义却不是这样,“金” 就是金属,“汤”就是沸腾的水。古时候,如果城墙是金属,护城河里面是沸腾的水,这样对敌人来说,进攻就很难。这是一方面的含义,当然,如果单独看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很丰富的意味。首先,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含有“金”这个元素,这是最直观的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存在于历史中的金色的含义,这就很复杂。在人类历史上,金是最早与人类发生关系的物质之一,有一种通向彼岸的含义,也代表某种世俗权力以及高贵的超越性;第三层面,金的现代含义可以联想到“金融”, 它跟现代的艺术、社会、经济都是有关联的,进而延伸到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全球化这些更大更深的层面。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种含义。
刘诗园,Re-en-act,2012,摄影装置,240×60×40cm×2
Q 您对这次展览的场地——CHAO,感受如何?
A CHAO酒店是我们第一年活动的合作酒店,极具艺术风格,当时决定单独做艺述单元的时候就想到这里。一直以来,我都不希望大家带着学习、崇敬的心态来参观展览。所以,我们寻求一个全新形式的空间,不是传统的白盒子,可以与参观展览的观众更加亲近,希望大家在空间放得开,能够形成更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这个空间可以看到北京三里屯的繁华夜景。所以,我们将展览开到晚上,周末会开放到10点。
Q 疫情对个人想法的改变有哪些?
A我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人类历史没那么顺遂,改变与意外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意外是一种突变,历史也是由突变塑造的。那这个改变会带来什么呢?我觉得,首先,在艺术方面,之前大家对今天的文化艺术可能会有疲乏感,但疫情会让大家感觉艺术再次充满了无限可能。就像是一战之后的艺术繁荣,这样的紧张感会促使大家在艺术、社会观念等方面产生比较激进大胆的尝试,促使不同艺术潮流的发生。第二,对于生活美学来说,可能那种一成不变的、标准化的方式会被抛弃,出现更加巴洛克式的作品,张力更大。大家也愿意选择更加夺目的、独一无二的食物等。此外,由于疫情全球化的进展看似有些停滞,但实际上,我觉得,原有的全球化中心会发生改变,下个时代,是“辖域型”的全球化,是分门类、分领域的全球化,这也是全球化的原貌与本质。
詹 蕤 ,《中国石化 -GOLDEN4028》,2020,布面丙烯,135×135cm(左)
《农业银行 - GOLDEN4010》,2020,布面丙烯 ,135×135cm(中)
《中国平安 - GOLDEN4006》,2020,布面丙烯,135×135cm(右)
Q 疫情后的展览主题会不会有更多人偏向于这次疫情?
A 的确有很多回应性的展览,艺术当然要思考得更多、更深刻。实际上,2020年是一个大的时代转折点。“北京当代”一开始强调本土性,认为中国不论在人口规模、艺术市场,还是艺术底蕴、收藏历史等方面都是很深厚的。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的收藏家一定要了解中国自己的艺术,不希望艺术变成小圈子。艺术需要融入到中国当代中去。疫情来临后,本土化就更加具有必然性,本土的出发点被现实塑造得更加明确。
Q 本次“北京当代”艺博会线上、线下都会有怎样的特色亮点活动?
A 在8月底9月初,“北京当代”的“价值”“未来” 等画廊单元会在线上展出,这个线上的项目同样值得期待。与此同时,“众望”公共艺术单元会在798艺术区落地。因为需要大量的空间展开,所以,798的户外场地很满足我们的需求。
陈哲,《向晚时计》,2018,镌刻黄铜片、卤素灯珠46.8×46.8×10cm
对话杨紫
“其实,金色会折射各种各样的角度”
杨紫
独立策展人。于2020年获选为首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并担任画廊周北京评委;2019年担任年度华宇青年奖初选评委。他曾入围2017 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杨紫曾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及公共项目总监,编纂王音、刘韡、徐震、曾梵志等知名艺术家画册,并策划多场展览及公共项目活动,挑战着策展既有的框架和合作模式,策划了“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Pity Party”“敢当:当代神石注疏”“韶华”等群展,赵半狄、谢南星、张允菡、杨露子、尉洪磊、朱昶全等艺术家个展。
杨紫具有近十年的艺术评论写作及策展经验,2011 年,任《艺术界 LEAP》杂志编辑,并为《艺术界 LEAP》《艺术论坛》中文网和《艺术新闻中文版》等杂志撰写文章,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Q 对“金汤”这个主题有怎样个人化的理解?
A 我小时候去表舅家打暑期工,站柜台,他做金货生意,开了一个民俗意味很浓厚的店。生意不好的时候,售货阿姨会烧鬊鸟(天津当地老百姓觉得这是晦气的鸟,用白纸剪出一个长着鸟头的人形)意味着把坏运气都烧掉。我发现,焦虑和金色的、诱人的商品有着莫名的联系。后来,从2011年进入艺术圈,我看到了很快速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好像大家觉得对物质的渴望是理所当然的事。当然,选择金色的主题,还有各种各样别的原因。去年,我去了云南的瑞金、西双版纳等地,在很多地方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寺庙和那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很受震撼。其实,金色会折射各种各样的角度。
乔瓦尼·欧祖拉,《 蜗牛 - 你的嘴唇让我紧张》,2017,青铜、铁 213×13.7×5.5cm
Q 还记得当时第一次来到 CHAO 这个场地有什么感受吗?
A 我第一次进来的时候待了两个小时,我让其他同事先回去,就自己待着。这个场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晕眩,没头没尾,走来走去总是觉得好像又回到了之前的位置。通过这里的落地窗,可以俯瞰北京的繁华,感觉也是像在见证一场梦,美好也虚幻,让你觉得不真实。这样的空间对我策展思路影响也挺大的,在这样的空间,讲资本、讲虚幻、讲生死......这些我一直在思考的东西,是合适的。
高伟刚,Where,2017,不锈钢镀24K黄金,220cm
Q 这次展览第一件被选定的作品是什么?
A 第一件是艺术家翟倞的作品《早餐》,当时他马上就要在成都开展,开展之前,我就受邀去他工作室探班。当时我正在筹划“金汤”。我的一个工作习惯就是会先搜索很多与主题有关的知识,了解它在各种领域的不同含义。正好我看到《淘金记》这部电影,然后第二天就来到他的工作室,看到翟倞这幅画,立刻就决定这件作品应该放进展览,想想也真是挺不可思议。
《金汤》展览现场
Q十分数字化的陆扬的作品《陆扬数字转生 - 技术 展示》如何与这个看似传统的主题相契合?
A 陆扬的作品是代表艺术家在网络世界的崭新转生。同样在展览空间中具有穿针引线作用的,还有胡庆雁的《金山 No.2》。他把给逝者烧的纸元宝,留在我们的世界,作为装置或者雕塑展出。我感觉,两件作品像是在轮转。当我们处在焦虑不安的当下,适合谈论这样的话题。
陆扬,《陆扬数字转生-技术展示》录像 尺寸可变2020 图 由Spiral|华歌尔艺术中心提供
Q 《金山 No.2》这个作品为什么会选择堆放在整个空间的窗户边缘展示?
A 这是和艺术家讨论的结果。整个展览空间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假想能俯瞰这个空间,金元宝就会形成一座三角形的“山”。实际上,这也是件为整个展览定调的作品。这些“元宝”是纸折出来的幻象,像我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一样,能令人蠢蠢欲动,事实上虚无缥缈。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平静地面对我们的生活。生活不是一个目标,在设立的目标之外,它还有很多值得让人留恋的东西,值得让我们驻足下来,看一看周围的花花草草。我们不能一味狂热地陷入疯狂的加速度中攀爬巴别塔。疫情来了,所有事情忽然停摆,大家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一定能够爬上巴别塔?不去爬这个塔,我们是否就一无是处?这类思考很有当下的时代感。“金汤”是我对过去的一个总结。总结之上,才能对未来有所期待。
陈文波,《紫金》,2019,布面油画,200×150cm×3
文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王筠琪 (实习)
人物摄影 李英武
资料及图片提供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下载“北京头条”APP
攀登无涯!“2020珠峰高程测量”幕后的故事
孙松林:以“5G速度”书写信息时代
石倚洁:放歌路上坚持的人
刘刚:先锋志愿者 抓铁要留痕
康辉:平凡人 不凡路「 2020年8月27日 蓝盈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