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1)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其实随着传统出版业的衰弱,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有什么纸质书可以掀起全民阅读的狂潮了,各种电子设备和碎片化信息对我们生活的入侵,让人们更不愿意捧起厚厚的砖头书——可唯独《百年孤独》成了那个例外。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2)

为什么?这个原因也能从被誉为”中国马克尔斯“的作家莫言那得到解答。他曾坦言,这本书他花了二十年方才读完,而这二十年,他始终在内心深处和书里的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感觉追溯到1984年底,当年轻的莫言从朋友那听闻了这本小说,并咬牙花了不算便宜的价格买下翻阅,从第一页起他便忍不住拍案而起,直呼:“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那道灵光就此击中了他,或许也击中了每一个阅读者。

我知道,很多人初次翻开这本书,读了两页,直冲脑门一个“懵”字,姑且不说那循环往复的男男女女的名字,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拉丁美洲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政治、人民、神话、宗教......你无法想象一本书究竟可以多么包罗万象,瑰丽无边,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3)

莫言感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因为这本书就像是一面水中镜,无论谁往下看,都能看到自己被涤荡过后的模样,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百年孤独》这本书其实还有一个翻译,名为《一百年的孤寂》,两个标题,前者浩瀚广博,后者聚焦个体。一个人长寿的极限也不过是百年,试问谁人不曾体味过孤独的滋味?即便这个词在今天已经人尽皆知到被视为矫情的不能再矫情,却侧面的验证了它的时效性,孤独终究是我们最无法撇开的情绪,从个人,到拉丁美洲,再到全人类,孤独是文明时代的传染病和顽疾,正因普遍,所以才具有被讨论的价值。

我曾在海明威的书中,摘抄过这样一段话,他写道:“白天时对一切无情很容易,但夜里就是另一回事了。”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黑夜是独处的时刻,也是面对真我的时刻,我们白天戴上的面具,夜里要悉数摘下。有时候觉得很奇怪,那些在街上眉飞色舞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那些穿梭于职场家庭之间游刃有余的成年人,聊起天来,却时常往自己身上贴上社交恐惧症的标签,最好的休息是周末无所事事的在家里呆上一整天,有时你也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孤独,成了当代人的通病。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4)

我们今天的课程便由“孤独”二字起始,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三种孤独的方式,以及我们的孤独由何而来,去往何处,人类又将以何种状态抵御孤独,用怎样千奇百怪的方式排解孤独。

1、孤独的第一种形态:我无法和自己和解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5)

每一个感觉孤独的人,都会感觉到无法被完全的理解和接纳,这种感觉如同一个人站在雪山巅,周围是无人的寂寥,与恒久的冰冷。唯一差别的,便是如何去细分这种“理解”,让一个好像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变成我们似乎切身有所体会的瞬间。

就像是奥雷里亚诺上校。他是建立马孔多的乌尔苏拉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所生的小儿子,成年后选择参军,但战争的暴力和政治的玩弄浇熄了他的热血,理想的情怀逐渐失落,他严苛命令任何人,包括母亲乌尔苏拉在内,都不得靠近他身旁三米以内,他成了冷漠扭曲的刽子手,他肆意的杀人,将自己囚禁在自我的孤独世界里,马孔多在下雨,他的世界亦是水渍斑斑,致使他看不清前方的路,也遗忘了自己想要什么,眼睁睁看着自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他走进了自己的死胡同。

而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奥雷里亚诺上校所代表的,是一种现代人的孤独。科技、社会、工业,高速运转,加剧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疏离,我们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牵着鼻子走,什么都可以拿来定义我们,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你上什么样的学校,你做什么样的工作。有时我们甚至自己主动地去定义我们自己,在简历里,我们写着“认真负责”,在朋友圈里,我们走着“吃货人设”,遇到了新朋友,我们要从星座聊起......

自我,其实才是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而这个社会,正在让我们丧失自我。就好比奥雷里亚诺上校,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实际上他想要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人的自我在这个过程里受到极大的干预,一旦醒过味来,便是一种无能为力和不安全感。

这种孤独,是一种自我选择式的,是自我封闭式的,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是一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相当等于人为的关闭了和他者交流的渠道、因为我们无法在理性和感性上达成统一,我们自己都没有找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方式,何谈他人的理解呢?

2、孤独的第二种形态:世界这么大,没有人懂你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6)

马尔克斯曾说:“与其说马孔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里蕴含着着拉丁美洲在那个时代独有的智慧与愚昧并存,也暗藏着原始和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危机,马孔多的人民张皇失措的应对军事独裁者玩弄鼓掌的政治游戏,应对殖民者的颠倒黑白的说辞,三千消失的生命,都不足以唤醒马孔多的觉醒。太过清醒的孤独,在这反倒是悲哀的开始。

这种类型的孤独,其实是一种被迫式的,是一种无可奈何,它彰显了孤独和他人关系之间的联系。就如同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知道真相的人,掌握真理的人,总是要为他们的超前而付出代价。这是极致的孤独,也是极致的伟大。我们寻常人或许达不到这样的极致,但这种被迫孤独的状态,有时却是相似的,它闪现在我们生活长河里的不同瞬间,比如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决心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而不是听父母的话去考个公务员或教师资格证;又比如你和自己的爱人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可你清楚的知道这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等等等等,这种孤独体现了一种理解上的落差,你的所思所想,旁人往往要慢半拍才能跟上,更有甚者,他们的思考永远无法和你在同一维度,你的乐与悲,你的潇洒与冒险,终究也只是你一个人去承受。

3、孤独的第三种形态:有些人生而孤独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7)

小说里最具魔幻意味的角色,即同为第四代人的蕾梅黛丝,她是老祖母乌尔苏拉孙子的女儿,也是在俗世的观念里绝对不被理解的少数派。这不单单是因为她有绝对的美丽,更是因为在这样美丽的外貌之下,她的行为举止都如同一个傻子。岁月流逝,她的身体在不断的发育,思维却永远的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人情世故分外排斥,她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要穿胸衣衬裙,她不喜欢家人对她长发的要求,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所谓男性、女性的标签。

可就是蕾梅黛丝这样的绝世美人,既没有什么欲望,也没有什么执念,你在她身上看不到这个家族里任何人的影子,还有人因得不到她的垂怜而自杀,这样近乎无欲无求、超脱于人世间闲杂事物的人,也会孤独吗?

答案是肯定的,否则马尔克斯也不会写道,“她一人独自留在孤独的荒漠”。我曾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看到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说是人本来是一种球形生物,每个人都有两张脸四条腿,由于人的傲慢,宇宙之王宙斯将其劈成两半,由此,人便踏上了寻找自己另一半的路程,但因为过程艰难,很多人由生至死,都不见得重获完整。这个寓言常常被拿来形容爱情,但亦可以拿来形容人孤独的本质。要知道,马尔克斯写如何留下飞天的蕾梅黛丝,是这样说的:“或许想要征服她乃至祛除她带来的危险,只需一种最自然最简单,被称为“爱”的情感。”孤独和爱,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爱同时包含着理解,包含着接纳,包含着一切一切让你变得完整的因素。我们常常因为这种完整,而感到不再孤独。诚如马尔克斯所言:“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这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4、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抵御孤独?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8)

要知道,人可以享受独处,却无法享受孤独,因为孤独本身就是一种对当下处境的预判,在中文的语境之下,自带了苍凉的手势。而孤独感这种东西,有时就像病菌一样,在你的心里掀起连锁的反应,一个人陷入孤独,就如同陷入沼泽,是一个不断下沉的过程。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个段落,说老祖母乌尔苏拉在瞎了后发现,她在这个家里本就不需要看得见,因为每个人每天都走同样的路线,做着重复的事,在同样的时刻说着同样的话。熟悉吗?这好像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常,井然有序的上班、下班,生老、病死。重复,是每个人生命里最重大的一件事,而我们抵御孤独的方式,终究还是搭建令自己有安全感的小天地,拥有令自己有安全感的生活方式,找到令自己有安全感的人,以及遇到爱。

《百年孤独》里的人,大部分选择了寻找令自己有安全感的生活方式,即便它可能会无聊透顶,但它终究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所以你看,阿玛兰妲不间断的缝制自己的寿衣,一针一线,时间就在这个过程里轻而易举的打发;幡然醒悟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在晚年不断地精雕细琢手工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二十五条就放在坩埚里熔化,重新开始;还有那沉浸在羊皮手卷的几代奥雷里亚诺,沉迷情欲的几代阿尔卡蒂奥......

在排解孤独的路上,我们无法避免找到一条重复的路,就像今天的人无时无刻不再刷新着社交网络,那些社交软件装了又卸载,卸载了又装,我们和不同的人邂逅,聊上几句,或者进一步进入彼此的生活,然后就此别过——我们只是在找一个抵御寂寞的方式罢了,马克尔斯的写作,不也是他抵御孤独的一种最佳方式吗?人无法理解另一个人,但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却以另一种方式承载了我们的孤独。我不禁想起如今风行起的各种降级,消费降级,恋爱降级,生活降级,不难看出,人变的更胆小也更贪婪了,我们希望用最小的杠杆,撬动最大的幸福。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9)

可孤独仍旧如影随形。

或许终极的出路,就像《百年孤独》里的写的那样,阿玛兰妲坦然的选择了加快速度为自己织成一件寿衣,死亡成了她所渴求的解脱,这或许也是人类与命运达成的某种和解,是人类最安详平和的归宿——与孤独结为最亲密永不分开的伴侣。

但有时候我也在想,人类之所以能够位于这个星球智慧的顶端,或许正是从第一个察觉到孤独滋味的人开始。

百年孤独唯一不变的是孤独(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